深化“放管服” 激发新活力——潮州市以“三放三减三监管”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近年来,潮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放管服”工作的决策部署,特别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关于重塑广东营商优势的精神要求,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服务水平,营商环境得到明显优化,市场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一、推进三个“放”,力促权力扁平化
坚持以“简”为目标,以“放”为抓手,系统深入推进权力的简化“瘦身”和优化配置,努力构建权责更加匹配、职责更加分明的行政系统。
(一)全面放,提高简政放权的系统性。先后11次以市政府文件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调整,对589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改革,其中:取消102项、转移20项、下放79项、委托44项,调整事项245项,保留事项344项,压减比例为41.6%,内容涉及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并全面取消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同时,制订实施《潮州市控编减编工作方案》,严格控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编制使用,全市行政机关编制均没有突破中央和省核定总额,事业单位编制总量较2012年减少2761名,减少5.6%。
(二)主动放,提高简政放权的针对性。针对个别功能区存在权责不配套或有责无权等问题,我市主动出击、主动“断腕”,以“量身定制”的方式研究出台了《潮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授予潮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相关市级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的实施意见》等3个专项改革方案,分别向潮州经济开发区(凤泉湖高新区)管委会、闽粤经济合作区管委会和枫溪区管委会下放市级权限67项、44项和82项,分别授予市级行政审批2号章10枚、3号章9枚和4号章17枚。一揽子权力的下放,极大激发了相关功能区的改革发展活力,如凤泉湖高新区的项目入园落地时长,由改革前须通过5个市级部门共约近1年的审批缩减至不足2个月,其中还包含1个月的土地招拍挂时间。
(三)公开放,提高简政放权的实效性。坚持放权、清权与晒权同步推进,全面梳理市级行政许可事项,编制印发并对外公开《潮州市市级行政许可事项目录》。同时,严格行政许可目录的动态管理,不断加强审批事项的跟踪管理和更新公布,真正让权力“晒”在阳光下、发挥更实更大效用。
二、落实三个“减”,力促服务便捷化
把简便快捷作为衡量“放管服”成效的重要标尺,努力在行政上做足“减法”、在服务上提高质效,切实为企业松绑减负、为群众创造方便。
(一)减环节,以“三个一”服务提速度。推行“一门式”政务服务,2016年5月新建市政务服务中心,将99个职能单位1189项审批事项纳入“一门”集中办理;同步将湘桥区和枫溪区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实现“办两级事,进一个门”。加快建设镇街办事大厅、村居便民服务站,有效构建覆盖“最后一公里”的市县镇村四级“一门式”政务服务体系。推行“一窗式”政务服务,实行“前台集中受理,后台分工审批,窗口统一出件”的运作模式,将窗口规模从原来34个部门28个窗口受理500项业务,缩减为12个综合窗口受理1189项业务。推行“一网式”政务服务,526项行政审批事项进驻市网上办事大厅,其中457项事项的现场办理次数不超过1次,网上全流程办理率达到86.9%,0次跑动比率10.1%。
(二)减时间,以“绿色化”审批增效率。建立审批“绿色通道”,创新推行容缺审批机制,共梳理出绿色通道事项63项,并全面压缩审批时长,累总提速共839天,提速率44.3%;如对进驻凤泉湖高新区等园区企业、孵化基地企业、重点民营企业及政府招商引资项目、重点项目等开通“园区专用通道”,全力加快项目落实落地。近日,我市对宜华集团在潮投资项目开通工商登记审批“绿色通道”,从受理申请材料到发放营业执照仅用了半个小时。全面推行“首席代表制”,由进驻单位向首席代表充分授予审批权,赋予其统一使用单位行政审批专用章的权力,有效建立集成化高效审批机制。探索实施“三集中一分离”审批模式,市质监局率先成立行政审批科,将相关5个科室的6项行政许可和5项社会服务事项集中到该科,并完善行政审批标准化机制,大幅度提高审批效率。接下来,市政府将继续深化审批办事机制改革,把各部门分散在各业务科的审批事项统一整合在政务服务科,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
(三)减税费,以“让利式”措施减负担。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减税降费系列政策措施,对全市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进行全面清理汇总归类,建立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和动态管理机制。去年以来,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18项;今年来,共减免企业税费5.26亿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三、强化三个“管”,力促管理规范化
坚持放管并重,建立多措并举、协同配合的监管机制,实现责任和权力同步下放、放活和监管同步到位。
(一)强化权力监管,让权力运行更规范。认真抓好权责清单的制定和公开,共编制形成涵盖46个市级部门6805项权责事项的《潮州市人民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并通过市政府网站和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网站公布;各县区、各功能区也相应制定公开权责清单,有效推动各级各有关部门依法规范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组织开展中介服务事项清理工作,共三批次清理规范市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58项。
(二)强化市场监管,让市场环境更公平。以严防“劣币驱逐良币”为要求导向,全面加强市场监管整顿。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定“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加强市场主体名录库、执法人员名录库的动态管理;强化商事主体审查工作,严查处理提供虚假材料、作出虚假承诺的企业。组织开展取缔无照经营专项行动,共清理补办营业执照5301份。抓好经济户口清理,坚决取缔“三无”、“三偷”企业。推进工业企业信息入库工作,1至6月份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0852户。
(三)强化联动监管,让综合管理更有力。探索推进联合执法机制建设,不断加强与上级单位、上级驻潮部门的沟通衔接,不断强化监管合力;市“打假办”积极运用“双打”执法平台,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共享,实现由单兵作战向协同办案转变。为打破“信息孤岛”,我市启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全力推动各级各部门之间的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信息资源共享,为联动监管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
随着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潮州的投资吸引力明显增强,今年以来来潮考察、洽谈项目的企业日益增多。京东、宜华、泰富重工、广晟、广轻、粤科、浪潮、龙光、珠光等大公司大集团纷纷启动来潮投资计划。上半年,凤泉湖高新区等“一园六区”共新增入园项目44个,计划总投资超过288亿元;新增超亿元项目37个,累计增至108个;其中在建项目84个,建成投产项目1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