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缔造凤泉湖模式 构筑转型发展新平台——潮州市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取得新成效
( )
强力缔造凤泉湖模式 构筑转型发展新平台
——潮州市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取得新成效
近年来,潮州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振兴粤东西北战略部署,不断深化与中山市的对口合作,优化整合园区资源,创新园区开发管理模式,强化项目引进和落地促建,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取得明显成效。目前,中山(潮州)产业转移园已形成以凤泉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龙头,包括南山分园、临港分园、潮安分园、饶平分园、潮州新区分园等在内的“一区六园”发展新格局。园区共引进投资额2000万元以上的产业项目166个。其中,规划建设总面积20平方公里的凤泉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引进超亿元项目66个,其中在建项目48个、建成项目7个,超额完成了省委胡春华书记去年调研粤东时提出的“到2016年7月份要有23个在建项目”的要求,创造了园区扩能增效和项目建设的“凤泉湖速度”,缔造了园区发展的“凤泉湖模式”。今年4月13日,全省产业园区会议在我市召开,会上省政府领导对我市的园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今年6月7日粤东三市工作汇报会上,胡春华书记对我市的“凤泉湖模式”给予较高评价,并作出了将该模式推广到全市其他园区去的重要指示要求。2015年,凤泉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8.54亿元,同比增长33.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76亿元,同比增长7.1%。今年1-5月,凤泉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3.69亿元。
一、健全管理服务体制。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契机,进一步调整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成立凤泉湖高新区管委会,授权下放67项市级行政审批和管理职能,优化提升行政管理效能。同时,落实政策扶持措施,设立园区产业基金,从固投贷款贴息、项目促进等方面给予激励扶持。推行项目“保姆式”全程代办制度,开通项目“绿色审批通道”,缩短项目审批时间,为园区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铺就“快车道”。
二、着力完善基础配套。按照产城融合的思路,投入2.1亿元建设中山大道,将凤泉湖高新区与临近的湘桥区铁铺镇连接起来,并对园区外围X086线及S335线进行拓宽改建,改变园区“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旧面貌,使从园区到潮汕机场或厦深高铁潮汕站车程缩短至30分钟。同时,完善园区生活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员工宿舍和集商场、市场、电影院、医疗等配套为一体的园区综合服务区,解决园区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
三、强化闲置土地清理。果断出手冲破“熟人社会”的关系藩篱,对长期“占而不动”、坐等土地升值和因企业自身原因导致未动工的项目,不予办理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抵押、变更登记等手续;对确实没有意愿或能力继续投资开发建设的企业,多方做工作要求他们退出;对多次、多方面促建依然闲置的土地启动法律程序,直至强制收回使用权;对因园区基础设施不完备导致项目不能动工的企业,退回土地出让款。通过清理整治,园区收回土地27宗3138.77亩,为招商引资和新项目落地建设腾出了空间。
四、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建设“中山-潮州产业创新平台”,吸引专业招商机构和行业协会、商会进驻。按照引进项目必须达到“环境保护底线、投资强度底线、建设进度底线和产出效益底线”的要求,依托专业机构和行业协会、商会广泛开展“专业招商”、“精准招商”。目前,仅湖北荣信集团一家专业招商机构就引进20个超亿元优质项目落户园区动工建设。在强化招商引资的同时,按照分类引导、个性培育的原则,将招商引进的小微项目引导至“孵化基地”加快孵化,将中等项目引导至园区通用厂房加速发展,将大型项目引导直接落户园区,大大提高了招商引资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