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促发展 专业镇打造显成效
( )
协同创新促发展 专业镇打造显成效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专业镇的意见》精神,坚持科技创新、错位发展,加快专业镇建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我市共有市级专业镇29个,其中省级专业镇20个。近日,我市7个专业镇上榜《广东省专业镇创新指数》,上榜数居粤东各市首位。其中,枫溪区的陶瓷制品制造,庵埠镇的食品、印刷和彩塘镇的不锈钢锅、盆位列工业类指数前100强;汫洲镇的海水养殖、水产加工,新圩镇的水果,浮滨镇的茶叶和凤凰镇的茶叶种植位列农业类前50强;尤为突出的是,汫洲镇的海水养殖、水产加工位居农业类4强。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体系。成立潮州市加强专业镇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抓好专业镇发展规划,积极协调各项建设工作。重新修订出台《潮州市市级技术创新专业镇管理办法》,从工作目标、工作方针、申报认定、执行管理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市级技术创新专业镇建设和管理,强化专业镇发展政策支撑。
二、增强科技实力,提升创新水平。积极推进“校镇、院镇、所镇”产学研合作,努力提高镇企自主创新能力。围绕陶瓷、食品及包装印刷、不锈钢制品、农业种养及加工等专业镇支柱产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提升专业镇整体科技实力。同时,积极组织申报专业镇产业升级示范建设项目。2015年以来,我市专业镇产业升级示范建设有4个项目获得省立项。
三、突出创新主体,增强发展后劲。以实施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实施技术创新,增强科技竞争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激发专业镇发展活力。目前,全市29个专业镇共有45个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7个。
四、搭建服务平台,强化发展支撑。扶持引导专业镇建立健全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培训及科技、信息、人才、政策等方面的服务,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与中山市联手打造的市县镇企四级创新平台的引领作用,推进潮州-中山产业创新中心、庵埠-小榄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一批专业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全市产业及专业镇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科技服务。
五、深化对外合作,实现借力发展。借助中山市对口帮扶我市的有利契机,促进中潮两地22个专业镇遵循市场规律双向选择对接合作,实现专业镇跨区域优势互补。如潮州钱东镇通过和中山黄圃镇联手,合力做强食品产业,助力钱东镇荣获“中国盐焗鸡之乡”称号;中山阜沙镇与潮州古巷镇加强卫浴产业合作,助推古巷获批筹建“全国卫生陶瓷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同时,狠抓企业合作,推动产业跨区域融合。如将潮州陶瓷材料与中山灯饰加工相结合,催生出“陶瓷灯饰”新兴产业,使传统的“工业品”转化为“工艺品”。目前,两市陶瓷灯饰生产企业已达200余家,产品远销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市场占有率60%以上;推动服装产业合作发展,使婚纱礼服从设计研发、原料供应到生产销售等一整条产业链成本下降近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