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成效显著

( )

2016-05-11 16:56
发布单位:市府办-信息科
【浏览字体:

潮州市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成效显著

 

潮州市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自2013年以来,投入帮扶资金2.11亿元,顺利完成53个相对贫困村、1792户、6379名贫困群众的帮扶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2015年,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300元,是帮扶前的3.3倍,相当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2%,实现全面脱贫。

----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2015年,被帮扶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5万元,平均水平为7.77万元,是帮扶前的5倍多。    

----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被帮扶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村低收入农户住房改造任务和“两不具备”贫困村庄搬迁安置工作进展顺利,累计建成硬底化村道78.69公里、饮水工程38个、文体场所98处,其他基础设施项目一大批。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贫困户“低保”、“五保”、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全面落实,实现应保尽保。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贫困村党务、政务、财务工作全面公开,村级班子战斗力得到提升,村民对帮扶工作满意度较高,实现和谐稳定发展。

在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我市积极创新思路举措,实施精准帮扶,帮扶措施到位。通过抓好五个“精准”, 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

 一、抓扶持对象精准。按照有关要求,对申请列入贫困对象的村户,严格做好申请、审核、筛选,并实行公示,确保扶贫对象认定精准。同时,逐村逐户登记造册,将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信息及时登记在帮扶记录卡及帮扶工作台帐,并录入省扶贫信息网,实行动态管理,提高了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抓帮扶项目精准。以发展贫困村经济和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切入点,大力扶持“造血”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茶叶、水产、畜牧、蔬菜、水果等传统特色产业优势,通过引入龙头企业、培育专业合作社,以“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带动贫困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出台了产业扶贫实施方案,设立市级产业帮扶专项资金150万元,县区也参照市做法设立专项资金,扶持贫困村产业基地建设。同时,积极创新帮扶方式,帮助贫困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如饶平县东山镇西山村帮扶组大力建设茶叶种植项目,投入178万元,开垦茶山150亩,整修山路3公里,种植茶苗9万株,目前茶树成活率在85%以上,对该村及村民脱贫致富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抓资金使用精准。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中,我市市、县两级财政累计投入扶贫专项资金3650万元,通过实施定向“喷灌”、定点“滴灌”,切实提高资金使用精准度,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最需要的项目上,发挥最大的效益。各村各项扶贫建设项目均由驻村工作组和被帮扶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张榜公示,涉及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的,按规定报所在地镇(场)政府审核同意,并报所在县(区)扶贫、财政部门审批后方予以实施,并按有关规定实施报账。为落实财政扶贫开发项目职责和层级责任制,市制订出台《潮州市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后续管理制度》,对项目建设、验收、交付使用、运行管理到发挥效益、滚动发展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同时,我市还积极开展互助金试点工作,共设立互助金试点贫困村18个,较好地解决贫困村村民贷款难和农民应急贷款难问题。

四、抓措施到户精准。以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为第一要务,不断加大对贫困户的帮扶力度。围绕“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积极开展农民务工技能培训,通过组织劳动力招聘会和帮扶干部介绍等多种方式,帮助贫困劳动力外出就业。按照“保民生、促发展”工作思路,大力实施民生保障项目,落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五保”、医疗救助和教育扶贫等政策。三年来,全市重点帮扶村累计实施到村民生类项目597项、投入资金1716万元。

五、抓因村派人精准。在“选派使用机制”上下功夫,首次采取竞争性选拔方式,变“要我来”为“我要来”,择优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为驻村干部,把良好的机关工作作风带到基层去。与此同时,通过驻村锻炼,让驻村干部的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培养出一批熟悉基层、作风务实的机关干部。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