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帮扶工作 推动产业跨区域融合发展
( )
夯实帮扶工作 推动产业跨区域融合发展
今年以来,中山潮州两市认真贯彻落实胡春华书记和朱小丹省长的指示精神,将推动中山、潮州两市产业跨区域合作为对口帮扶的一个重要举措,大力推进两市产业跨区域融合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一、探索两种园区开发模式,力促项目落地、扩能增效。两市将合作共建产业园区作为对口帮扶的主战场,探索“两种开发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狠抓项目落地,园区扩能增效明显。一是由中山“打包开发建设”。如径南分园“中炬科技园” 和“潮商城”, 首期占地2000亩, 由中山投资15亿元“打包”开发,打牌子、派班子、出票子、闯路子,但不再“分果子”。“中炬科技园”中面积约1.7万平方米的员工生活配套设施已于5月底竣工;11万平方米的通用工业厂房已招租7家企业,并从外地引进了11个项目落户到园区,首期总投资16.5亿元。二是由两市“合作开发建设”。如潮安分园,由中山派驻团队与潮安区联合开展园区开发、招商引资和经营管理。目前,潮安分园特色产业园已完成征地面积5918亩,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06亿元,挂牌出让土地44宗、实际供地2395亩,准备入园企业33家,总投资50亿元。
二、组织特色专业镇对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组织两市特色专业镇对接,建立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高起点制定“一镇一特色,镇镇有亮点”的帮扶计划,出台《专业镇对口帮扶工作的意见》,为深度对接提供制度保障。两市已有22个专业镇“喜结良缘”,两市还拿出3000万元作为“嫁妆”,奖励给“日子过得好”的对子,已有3个结对专业镇获得首批专项奖励。两市以产业的相似性和产业链的互补性为切入点,推进“中山美居”产业集群与潮州特色产业深度对接。同为食品专业镇的潮州钱东镇和中山黄圃镇结对后,共同做强食品产业;中山大涌镇与潮州意溪镇加强在红木家具销售平台、品牌宣传等6个方面互补合作等。目前,潮州木雕、婚纱、陶瓷、不锈钢等与中山红木家具、服装、五金、灯饰等达成的35个合作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推动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合理分工、提升层次。不断拓展潮州陶瓷与中山灯饰两大产业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催生出“陶瓷灯饰”新兴产业。两市从事生产陶瓷灯的企业已达132家,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非洲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共同擦亮了“中国灯都”和“中国瓷都”品牌。设计创新合作。发挥中山在灯饰设计和潮州在陶瓷工艺的优势,通过照明和陶瓷艺术的完美结合优势互补,使两地陶瓷和灯饰产业实现从“日用品”向“工艺品”的链条式开发。生产加工合作。积极引导中山灯饰企业向潮州陶瓷企业订购按图纸生产的陶瓷灯罩等配件;潮州陶瓷企业向中山灯饰企业订购灯饰配件,自行装配成陶瓷灯出口。市场开拓合作。两地共享现有展销平台,联合到国内外参展,抱团开拓市场。分别在中山和潮州建设专业销售市场,实现产业跨区域延伸。产业服务平台合作。借助“古镇-枫溪生产力促进中心”,重点构建陶瓷产品创新中心和知识产权维护中心两大平台,目前已选址在潮州国际陶瓷交易中心,完成总体设计方案。
四、引导企业多层次合作,实现做大做强、提升竞争力。中山鼓励有扩张需求的企业在扎根中山的同时,积极向潮州扩张转移,并对总部在中山、到潮州扩张生产的项目,享受与市内项目同等的产业扶持政策。潮州对中山主导或协助引入潮州的产业项目从地价、产业扶持资金、企业社保费标准等多方面给予支持。支持两地企业实现对接,引导列入中山“新三百”计划的百亿级、十亿级培育企业与潮州十亿级、亿级企业对接,实现“以大带小”。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引导两地行业企业进行“镶嵌”式合作,联手拓展国内外市场。中山市五洲服装公司和潮州市宏祥服装公司等8家企业合作形成婚纱、礼服从设计研发,原料供应到生产销售等一整条产业链,成本下降近20%。目前,双方每月有3000余件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潮州凤凰镇引入中山南区茶叶基地营销模式,联手打造集凤凰茶叶产销、生态旅游、观光体验等为一体的产业聚集基地。中山万旗网和潮州中天公司创新农产品绿色安全生产和会员制网上营销模式,开发利用生物天敌代替化学农药防治农产品病虫害,从源头确保农产品无毒害、无农残,很受消费者青睐。目前,万旗网已有全国会员6万余人,今年网购营销金额突破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