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 )

2012-11-13 23:27
发布单位:市府办
【浏览字体:

                 潮州市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近年来,潮州市通过举办系列文化活动、推进文化设施建设、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延续着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丰富潮州文化内涵、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不断提高潮州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是全面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先后对世界第一座启闭式石桥——广济桥、中国第一牌坊街——太平路牌坊街、被誉为“木雕博物馆”的己略黄公祠、宋代府第建筑许驸马府等一批重点文物景点进行了重建、维修和整治,并以点带面,把保护修复延伸到古城文化区内的古城墙、古建筑和古民居。

二是多措并举保护“非遗”。 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我市动工兴建了文化艺术馆、博物馆、饶宗颐学术馆等一批新的文化设施,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采取多形式保护“非遗”。积极筹建市“非遗”资料档案室和建立市、县、镇三级“非遗”档案数据库,对“非遗”项目的录像、实物和传承人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建档。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振兴工程,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联席制度,由分管副市长挂帅,统一协调、解决“非遗”普查、保护和传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市、县(区)级设立“非遗”保护中心,成立“非遗”专家组,切实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对“非遗”传承人从经费上给予资助扶持,解决“非遗”项目传承发展的用房。鼓励传承人开展传承工作,积极培育“非遗”传承人才。积极开展“非遗”项目的宣传、展示工作,编印了《潮州谚语》、《潮州歌册》、《潮州民间故事集》、《饶平民间文化集粹》、《大吴泥塑》等“非遗”丛书,为我市“非遗”项目的宣传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将传统潮剧和木雕、剪纸引入学校课堂,开展“民间艺术大师”、“民间工艺大师”评选活动,开办潮州木雕等各类传统工艺培训学校,积极拓展“非遗”保护途径。截至2011年底,我市已有潮州金漆木雕、潮绣、潮州音乐、潮州戏剧、潮州铁枝木偶、潮州剪纸、枫溪瓷烧制技艺、潮州工夫茶艺、潮州歌册、大吴泥塑、潮州花灯、潮州嵌瓷等12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6项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列为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0人,包括国家级传承人11人、省级传承人27人。

三是“走出去”大力传播潮州文化。在对外交流方面,我市积极组织“非遗”项目参加对外演示交流活动。先后组织“非遗”项目参加法属留尼旺岛中法校友会活动、第八届深圳文博会展览、北京首届全国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在香港举办的潮州工艺演示、韩国丽水世博会、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第三届“中国(福保)乡化艺术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展示系列活动等。今年7月,新编古装潮剧《曹营恋歌》在国家大剧院隆重献演。这一系列的活动对外展现了潮州“非遗”项目的风姿与魅力,不断提高潮州传统文化艺术知名度。

  四是举办丰富多彩的基层文化活动。我市还利用传统节庆活动,开展以潮州音乐、潮剧、潮州歌册等为内容的文化下乡活动和送戏下乡活动,打造“梨园群英会”、“讲古”和“潮剧进校园”等文化活动品牌,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积极促进全市文化站的建设,丰富和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同时,鼓励发动群众自主举办潮乐潮曲表演、潮剧演唱、花灯展览、灯谜竞猜、木偶展演等地方特色民俗文化活动。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