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
( )
潮州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
金秋十月,受国庆、中秋“双节”黄金周的拉动,我市旅游市场较为旺盛。当月实现旅游收入5亿元,创下今年各月新高,增长26.1%;接待海内外游客30.6万人次,增长27.1%。旅游业助推我市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回升的良好发展态势,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超过两位数。1-10月,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6亿元,增长10.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6.2亿元,增长1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5亿元,增长2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5亿元,增长23.6%。旅游业成为今年我市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旅游收入大幅增长,旅游市场日趋畅旺
今年以来,我市抢占贯彻落实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的先机,大力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加快文化旅游主导区建设,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旅游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1-10月,全市实现旅游收入31.9亿元,增长24.3%,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1.5个百分点,增速创近5年新高,接待海内外游客219.8万人次,增长25.2%。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潮州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入潮观光、度假、休闲等游客不断增加,旅游市场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1-10月全市接待国内游客195.5万人次,增长25.3%;接待海外游客24.3万人次,增长24.4%;主要景区接待游客人数648.8万人次,增长21.2%。
二、旅游资源逐步整合,旅游设施日臻完善
近年来,我市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随着太平路牌坊街主体修复工程的完成和开放,以广济桥为龙头、牌坊街等为依托的古城文化旅游区已颇具规模和内涵。与此同时,我市加强交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厦深铁路客运专线潮州段、汕梅高速公路潮州段和潮州国际商务中心区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旅游设施日臻完善,成为促进我市旅游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推进器。1-10月全市基础设施投资50.3亿元,增长51.8%;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3个行业合计完成投资21.7亿元,增长1.6倍。目前我市正积极培育特色街区经济,加快美食街区、特色工艺街区、地方特色街区的开发建设以及旧民居的改造建设,推进古城旅客服务中心、度假酒店等项目建设,旅游配套设施将进一步得到完善。
三、旅游经济不断壮大,旅游效应日益提高
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相关行业的增长,推动了服务业乃至全市经济的加快发展,旅游经济不断壮大。1-9月,全市旅游收入占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7.8%,比去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0.4%,比去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1-10月,全市批发零售业零售总额147.6亿元,增长24.1%;住宿餐饮业零售总额22.9亿元,增长20.3%。目前我市旅游业已初步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与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文化娱乐等其他行业融合加速,产业功能开始向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元化方向发展,旅游业对经济发展拉动效应日益提高。
综上所述,今年以来我市旅游业取得较快发展,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政策措施初显成效。但当前旅游业发展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4个:一是旅游产品较为单一。目前我市旅游基本还停留在普通大众化观光旅游方面,旅游产品较为单一,娱乐性、参与性不强,处于较低层级的阶段。二是旅游品牌建设力度不足。我市在旅游宣传推介和策划包装方面力度仍然不够,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宣传推广与营销执行渠道,旅游品牌建设力度不足,制约着我市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三是旅游接待能力较弱。全市仅有星级饭店12家,目前仍没有五星级酒店。酒店规模小,大多数管理、服务水平不高。旅游景区景点普遍较小,设施不齐全,难以吸引和接待大批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旅行社数量偏少,全市共有旅行社24家,其中国际旅行社4家,国内旅行社20家,整体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不高。四是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我市导游人员大都是学历较低的中专学生,而且部分旅行社的导游人员还没有导游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旅游质量。此外,由于我市的旅游整体实力不强,大环境吸引能力较弱,未能很好的吸收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影响了我市旅游业的加快发展。因此,我市要进一步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品牌建设、人才建设和产业链条建设,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推动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潮州市统计局综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