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144号代表建议会办意见的函
(A)
潮府函〔2020〕85号
潮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144号代表建议会办意见的函
省文化和旅游厅:
广东省第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谢丽玲等代表提出《关于以举办亚青会为契机,整合潮汕旅游资源的建议》(第1144号)。经研究,我市提出如下会办意见:
近年来,潮州市紧紧围绕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战略和“1+1+9”工作部署,积极实施“旅游强市”战略,着力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全力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潮州已成为了广东省旅游重要目的地、粤东旅游核心城市,并获评“最喜爱国内游目的地”。2021年,第三届亚青会在汕头市举办,将大大促进旅游业发展。我市将紧紧抓住这个契机,全力把潮州文化元素有机融入旅游发展全过程,推动文旅融合,助推潮汕揭旅游经济迅猛发展。重点针对潮、汕、揭三市地理相邻、文化同源的优势,积极探索推进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和品牌打造,提高潮汕三市旅游吸引力。
一、抓住建议重点,打造区域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一)以“潮”为主题,打造古城文化旅游核心品牌
近年来,我市紧紧依托潮州古城文化底蕴,打造一批富有特色古城文化旅游品牌。一是实施街巷片区“微改造”。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实施太平路、南门义兴甲、许驸马府、旧西门街、旧府衙-百花台等5个历史文化街区以及中山路工艺街、义安路民宿街、东平路美食街、西马路婚庆街、太平路手信(牌坊)街等5个主题街区“微改造”项目。同时,重磅打造夜景工程。邀请高端团队打造一江两岸灯光夜景、西湖公园景观等提升工程,实现“山、水、人、城、文”融为一体。广济桥之“凤城之光”及一江两岸光影秀升级版震撼亮相,成为粤东最具耀眼的节日旅游胜景,潮州古城成为粤闽赣和港澳台民众假期出游的主要目的地。二是活化利用文保单位。在广济桥、许驸马府、已略黄公祠、李厝祠等文物点开发文化观光、非遗展演、婚纱走秀、茶艺、刺绣表演以及展览展示等功能,文物点成为旅游的热点亮点。三是实施“百家修百厝”。我市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发动社会资本、民间力量、海外乡贤为文物单位修缮工作捐资出力,有序推动“百家修百厝”工作,启动了海阳县儒学宫、唐伯元旧居、黄尚书府、李厝祠、辜厝巷林宅等民居古宅修缮工程。如:下东平路305号名人故居,是饶宗颐先生幼儿到少年时期读书的地方。上世纪50年代,该座宅子转让给旅泰文化侨领黄景云先生。我市严格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对该故居进行修缮,修缮后的名人故居将作为集教育、旅游、文创、学术、纪念于一体的“名人故居纪念馆”;又如:陈伟南文化馆为香港潮属社团总会捐建,兼具陈伟南先生个人展馆、公益慈善平台、爱国爱乡教育基地、潮商文化研究、潮学文化研究等多项功能。四是打造非遗展示馆。不断挖掘非遗项目,发挥现有15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在古城文化旅游中重要作用,在牌坊街打造20多个非遗展示馆,目前已有谢华、孙庆先、陈培臣、康惠芳、李得浓、辜柳希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工作室。五是打造“文化古城•乐享名街”活动品牌。系列活动以文艺阵地表演、非遗活态演示、文艺巡游为主要艺术形式,展现潮州的文化魅力和人文特色,至今共举办600多场次。“潮州大锣鼓”“英歌舞”“潮州鲤鱼舞”“潮州麒麟舞” 等文化活动轮番走进文化街区,不断活化古城文化魅力和文化活力。“文化古城·乐享名街牌坊街群众文艺活动”被评“广东省2019年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优秀案例”。六是创建“博物馆之城”。依托已纳入“博物馆之城”的54家系列展馆,拓展研发、培训、展示、商贸、博览等功能,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
(二)以“名人、事件”为主线,深挖潮汕红色文化旅游资源
通过普查、筛选遴选、整合提炼,评选出“潮州七日红”“茂芝会议”“中央秘密交通线”等具有代表性的潮州红色文化名片14张,涵盖了潮州1921年至1949年的革命事迹,作为宣传、推广、展示潮州城市形象又一新名片。推进“左翼文化运动潮州英杰”故居修缮,完成戴平万、洪灵菲故居修缮,投入355万元启动柯柏年故居的修缮,计划将柯柏年故居打造为“左翼文化运动潮州英杰”纪念馆。同上海“左联”纪念馆、广州鲁迅纪念馆签约建立姐妹馆,联手打造红色文化。投入专项资金400万元完成涵碧楼革命纪念馆改造提升,将精品文物的重点展示与现代VR+AR技术相结合,建设集展览、典藏、研究及公共教育和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数字化展馆。启动古巷红色文化公园项目,修缮并开放陈德将军生平展览馆。目前,潮州共有4个旅游景点被纳入广东省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并与广州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开发“中央红色交通线”等红色旅游路线,打造红色文旅新品牌。完成茂芝会议旧址修缮, “茂芝会议”旧址全德学校被评为“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和“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借助茂芝会议90周年契机,在茂芝会议旧址举行大型纪念大会、学术研讨会及文艺晚会,宣传茂芝会议精神。饶平县印制了《红色饶平·西片古驿道》旅游手册,开设了以茂芝会议为主的红色旅游线路三条,以“茂芝会议”所在地为核心,依托重要交通干线,辐射带动沿线发展,培育壮大潮州、汕头等地红色旅游资源,共同打造“茂芝红色旅游”的空间发展格局。
(三)以“海”为连接,拓展潮汕滨海旅游空间
发挥广东滨海景观公路起点的优势,奋力跻身粤东滨海地区、潮汕揭组团的空间布局,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以柘林湾、潮州港“海上牧场”为重点的滨海旅游逐步进入发展快车道。我市以建设精品海岛、发展滨海旅游为方向,致力把饶平打造成为广东滨海旅游东大门和粤东滨海休闲旅游地。去年以来,以汛洲岛为突破口,以打造国家4A文化旅游资源景区为目标,立足生态、滨海资源禀赋,结合新农村建设进行整岛旅游规划,旨在把汛洲岛打造成为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康养度假胜地以及艺术圣岛,目前已完成汛洲岛整岛旅游开发总体规划。
(四)以“旅游+美食”,提升潮汕旅游的知名度
发挥“潮州菜之乡”品牌优势,实施“潮州菜师傅”工程,整理形成55项市级潮州菜制作技艺,积极推进潮州菜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全力擦亮“中国潮州菜之乡”金字招牌。推进“旅游+美食”,创建了一批特色美食示范店,利用单丛茶、食品、潮菜等资源和老字号品牌,开发了特色旅游体验基地,举办“美食节”,包装宣传美食旅游线路。举办第二届潮州旅游手信评选活动,评定出工艺品、日用品、副食品共30个潮州手信商品,提高旅游的附加值。在古城上东平路打造潮州美食一条街,设置潮州菜美食摊位130多个,着力打造餐饮美食聚集点。吸引更多游客走进潮州,品尝潮州小食,这对于传播潮汕美食文化,推动旅游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以“联合推介”为抓手,提升潮汕旅游知名度
加强潮汕揭旅游交流合作,联合对外宣传推介,对内互送客源,形成了良好的旅游互动共赢局面。组织我市自驾车协会、旅行社、新闻媒体及自媒体参加大兴安岭(潮汕)旅游产品推介会暨漠河—揭阳通航发布会、漠河(潮汕地区)旅游产品推介会,推动潮汕地区旅游企业交流互动,也促进闽粤赣地区同大兴安岭地区的旅游资源交流对接。今年拟联合梅州市和汕头市旅游部门组织旅游企业前往湖北武汉市、江西南昌市开展粤东三市联合旅游营销宣传活动,切实提高三市旅游的知名度。同时发挥新媒体宣传效应。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合作,共建“文旅潮州频道”,大力在南方+平台上推送有关文化旅游资讯,借助省级知名媒体,更好宣传展示潮汕文化旅游新形象。
二、深化区域合作,推动潮汕全域旅游协同发展
潮汕地区人缘相近,地缘相亲,旅游资源丰富,区域合作潜力巨大。在下来的工作中,我市将进一步深化文旅产业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业协同发展。一是用“全域旅游”的思维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加强城市间旅游规划的衔接,联合开展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市场开发、宣传促销、人才交流等多方面的协作,共同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二是推进区域文化旅游设施建设。规划建设潮汕高铁站旅游服务中心,完善潮州旅游数据中心、潮州行APP建设,加强和潮汕各协作城市旅游网络链接,及时发布各市旅游资讯,交流各市发展旅游业的经验做法,互相学习借鉴,促进资源共享、信息互送。三是进一步推进区域文体活动交流合作。加强区域文化体育交流活动等方面实现深度合作。整合资源,联合举办潮汕文化艺术活动以及大型体育活动赛事,打造区域性常态化活动品牌。四是进一步塑造区域旅游品牌。进一步挖掘与弘扬潮汕历史文化,特有的海丝文化、红色旅游基因,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和特色旅游线路,塑造区域旅游品牌。借助亚青会在汕头举办的契机以及借助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国内、国际旅游交易会及促销活动,联手宣传推介,共同打造潮汕旅游品牌,树立区域旅游形象。
潮州市人民政府
2020年3月31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省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省政府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