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饶平县新塘镇顶厝村: 贫瘠土地谱写美丽乡村新篇章

2019-09-05 10:02
发布单位:潮州市扶贫办
【浏览字体:

  顶厝村是省定贫困村,也是革命老区,地处潮州市饶平县新塘镇西南面,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坚持规划先行、文化引领、产业振兴和扶贫扶志,在贫瘠土地谱写美丽乡村新篇章,为贫困群众开辟增收致富新渠道。截至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48户122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831元,贫困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3200元。

  一、规划先行,“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

  作为纯农山区村,顶厝村群山环抱,郁郁葱葱,古榕苍翠,山泉清澈,以茶叶等传统农业种植为主要收入来源。作为革命老区,顶厝村拥有诸多革命先烈故事以及遗迹,百花洞、将军陂、林一铭石刻、千年古榕树等文化历史资源,独具特点。村两委干部与驻村干部踏遍村里每个角落,就如何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走出世代贫穷困局进行深度探讨,广集民意,确定了“农业产业+红色文化+乡村旅游”发展思路。一是发展黑山羊养殖、大棚蔬菜种植、扶持茶产业三大项目,增强“造血”功能。二是讲好“福德庙”“蛤蟆石”乡村故事,挖掘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三是利用天然茶园、池塘、秀丽的风景,积极申报广东省重点旅游帮扶村,建设食来运转生态园,结合茶文化体验,以“建农家房、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住农家宿、购农家品”为卖点,发展生态旅游。

  二、文化引领,红色传承助力脱贫攻坚

  一是成立文化资源发展小组,由村支部党员和热心村民自发组成队伍,通过收集多方口述故事,找寻革命烈士家属,查证各处党史文献,深入挖掘顶厝村红色文化,梳理革命精神传承脉络,形成本村革命斗争史,增强厚重历史气息。二是打造党建文化公园和文化长廊,修缮红军游击队饶平遗址,讲好顶厝赤卫队的革命历史故事,延续革命火种,开辟党建宣传和红色教育新阵地,构筑一道靓丽“红色风景线”的同时,激励党员群众奋发图强,共建美丽新农村的坚定意志。

  三、产业振兴,茶旅融合化解贫穷之困

  一是推动茶叶产业优质长效发展。置换盘活村民老旧房屋建设用地兴建厂房,引进现代茶叶加工机械,创办村集体企业,落实茶叶色选机补助项目,申报开展“一村一品”项目;流转村民承包地经营权,打造规模化有机生态茶园基地,免费为全村茶叶种植户发放有机农药和生态化肥,从源头处管理好农药使用问题,通过技术革新,大力发展无公害有机生态茶,推动顶厝村的茶叶产业往高质量方向发展;通过商标注册、茶叶罐外包装设计,打造本村专属茶叶品牌,延伸茶叶产业链,同时主动与邮政公司合作,搭建“邮乐购”电商平台,打通线上线下销售路径,完善产销一体产业链,不断做强做大茶叶产业。二是打造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充分利用茶叶产业优势和保护完整的自然环境,结合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建设森林公园和文化公园,不断开发完善的绿色生态及红色文化旅游,打造休闲观光、茶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生态旅游线路;多次举办旅游采风活动,邀请省、市旅游协会参加,打响本村生态旅游知名度;建设食来运转生态园,“吃住在乡村”促进农副产品与乡村旅游结合稳步推进生态旅游带动增产增收的模式

  四、自力更生,扶贫扶志激发内生动力

  一是开展“党员亮身份”活动,落实无职党员定岗定职包片制度,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投身脱贫攻坚,带头遵守村规民约,带头参与新农村示范村创建,树立党员先进形象,激发农村党员队伍的活力,增强贫困村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力量和信心。二是建立脱贫长效机制,发展食来运转生态园、黑山羊养殖和大棚蔬菜种植项目,成立村集体茶叶公司,发展壮大村集体收入,并优先吸收贫困劳力,引导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增置公益性岗位,划拨部分集体收入用以支付岗位工资和实施奖补,帮助有劳力贫困户自主脱贫;加大对茶叶种植和茶叶加工户的培训力度,培养专业人才,提高茶叶种植和制作技术,为贫困户的“自力更生”注入力量。三是完善村规民约,大力发挥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的重要作用,形成“我脱贫、我光荣”的良好舆论导向,激发脱贫户内生动力,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