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企对接推动产业扶贫提质增效 ——潮州市大力推进扶贫特色产业攻坚工作

( )

2019-07-19 18:53
发布单位:潮州市扶贫办
【浏览字体:

近日,潮州市委市政府召开“找差距,抓落实——农科扶贫及村企对接助力产业振兴现场会”,组织农业龙头企业、贫困村以及华南农业大学、市农业科研机构观摩瓜果新品种,交流新技术,现场举行村企对接签约,涉及产业开发、设施农业、畜牧养殖等多个方面,积极引导一批优势企业与镇村进行产销对接,通过“一联一、一联多、多联一”等形式开展村企合作,提升产业扶贫、精准脱贫质量。近年来,潮州市把精准带贫作为实施产业扶贫项目的基本要求,注重扶贫产业培育,突出产销对接、龙头带动、人才培养、技术服务,优化政策供给、推进政策落地,做优做强扶贫特色产业,为贫困村贫困户稳定脱贫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支撑。

一、“10+X”布篇壮大扶贫产业

大力推进茶叶、佛手果、青梅、水产、橄榄等十大生产带建设,印发《潮州市农业产业分布图》一书和《关于加快实施产业扶贫稳增收攻坚行动的通知》,对贫困村内发展产业扶贫项目的土地经营权流转规模经营达到一定规模的,市给予财政专项资金补助,激励带动贫困村、贫困户中长效增收产业发展,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目前,全市45个省定贫困村已投入资金4153万元,茶叶、水果等农业产业种植面积约4.5万亩,畜、禽等养殖业约10万头只,青梅产量超过1万吨。预计到今年底贫困村种植超过6万亩,潮州单丛茶、岭南佳果、芡实、狮头鹅等特色农产品产量将较大幅度增长,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有效提高。

二、提升经营主体带贫能力

积极引导新型经营主体探索创新带贫模式,不断完善主体带贫益贫机制。一是组织开展农业产业现状调查,摸清镇村和龙头企业各自需求,引导开展村企项目供需对接。至目前,已有260家企业与93个村进行对接,全市45个贫困村都有一个以上企业对接帮扶。二是建立健全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万企帮万村”,采取企业、基地、园区、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形式,引导经营主体以保底价格、或高于市场价收购产品,以价格保护确保贫困户利益,带动贫困户融入产业发展链条。三是引导经营主体优先招收本地贫困劳力到基地或企业务工,实现就地就近劳动务工,以吸收劳力激发内生动力。如潮安区归湖镇铺头村与广东蒙氏健康药业有限公司合作打造生态佛手种植基地,贫困农户通过种植果树、定期分红和果园务工收入等方式实现增收;广东梅业食品有限公司联结带动饶平县新圩镇长彬村贫困农户种植青梅,贫困农户通过青梅种植,户年均增收近万元;宋凰生态茶叶有限公司为饶平县浮滨镇黄正村打造黄正村单枞茶,引导村民走品牌兴茶、名茶脱贫之路,贫困户人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

三、推动产业对接模式创新

一是拓宽销售渠道。大力改善生产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加快推进互联网+建设,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发展。饶平县被列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已经培育了2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4个物流配送中心、3个淘宝村、1个县级电商服务中心、3个镇级电商站、157个村级电商服务站。该县贫困村联饶镇潮刘村正是利用电商业蓬勃发展优势,将龙眼出口至美国等地。二是推进科技对接。充分发挥市果树所和农科中心等科研机构专长,引进优质农业新品种,提升农业企业、合作社、种植户的技术水平和种植成效。2018年共推介63个农业主导品种和33项农业主推技术,引导农民科学选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三是推动农旅融合。将贫困村贫困户各类产品推介,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4A级景区等串联起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贫困户增收。如饶平县新塘镇顶厝村创建食来运转生态园,与贫困户签订供需绿色种养协议,并发展民宿民居,形成特色农旅综合体,贫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00多元。潮安区凤凰镇叫水坑村依托单枞茶和原始森林资源禀赋,发展特色茶旅产业,贫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8000元。

四、培育人才巩固产业扶贫

一是全面开展技能培训,培养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人才队伍,贯彻落实李希书记关于实施“粤菜师傅”工程的指示要求,实施“潮州菜师傅”工程助力脱贫攻坚,在9个贫困村设置“潮州菜烹饪技能人才乡村培训基地”,组织优质师资力量通过集中培训和“送教上门”培养400多名乡村厨师。二是拓宽就业渠道,建立“扶贫车间”、“扶贫工作坊”,吸引有劳力贫困户就近就业;目前全市已建立扶贫车间、扶贫工作坊、安置基地等70个,帮助212贫困人口实现就近就业。三是在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等关键环节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先后出台《“潮州菜师傅”工程实施意见》《潮州市贯彻落实广东省进一步促进就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与省科协签订全省首个《共建科技工作者上山下乡服务乡村振兴试点市框架协议》,推动30家企事业单位与省青年科学家开展深度合作39项。从高校、科研院所选派一批科技专家到农村驻点,为柠檬丰产栽培、狮头鹅反季节繁育等项目提供指导服务,为产业扶贫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保障。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