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村·潮州记|饶平上善村:“红色+绿色” 双色产业助跑振兴路
( )
在粤闽两省交界,饶平北部山区,有一个古朴的村庄——上善村,这里是饶平、大埔、平和、诏安四县接壤之地,地理位置特殊,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上善村有一个不足300人的自然村,名为永子良,在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曾是中共饶平县委机关的所在地,留下了革命先烈浴血奋战,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近年来,上善村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入挖掘红色故事,紧扣“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理念,把红色资源与旅游开发、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红色+绿色”的特色振兴之路,如今这片红色热土,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小山村有37名烈士为国捐躯
“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我们村就有37名烈士为国捐躯。”上善村烈士后代林坪告诉记者,上善村是红色革命老苏区村,全村参加革命的就有约300人,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林坪说,那时永子良村还未改名,人们称之为温子良。
1928年6月10日,中共饶平县委机关遭受敌人破坏,被迫转移至双善乡(现上善、二善、下善村一带)温子良村,县委机关就设在村中追远堂,由林逸响任县委书记。
“这里山高林密,村落分散,有利于隐蔽和开展游击活动。”林坪说,当时在饶平县委的领导下,武装队伍用游击战术,多次打入敌占地区,袭击地主豪绅,筹取活动经费,给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豪绅以重击。
1928年8月,因为地主民团告密,为了保护乡亲们的生命财产,林逸响、詹锦云、林三多、林发等18党员干部放弃突围,宁愿牺牲。被捕入狱后,他们受尽酷刑,但始终坚贞不屈。9月11日,林逸响等18人英勇就义,史称“温子良惨案”。而温子良村的民居和追远堂也被敌人全部烧毁,化为一片焦土。
此后,劫后余生的村民为了缅怀先烈,永远铭记历史,让子孙后代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就把温子良村改名为永子良村。
让红色旅游和绿色产业融合为一体
走进上善村,只见村里青烟袅袅,沿途土楼围屋散布,茶田吆喝声声,蜜柚花香阵阵……如今的上善村和平宁静,早已没有几十年前的硝烟炮火,但英雄的身影从未远去,那些历经烈火与岁月的革命遗址时刻提醒着人们,革命先烈曾在这片土地为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
2017年12月,上善村被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定为“红色村”。上善村牢牢把握“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机遇,把“红色工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规划新建追远堂烈士陵园、党群服务中心和党建文化广场。同时,修建水电站、建立云山茶叶合作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积极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村容村貌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前,党群服务中心已正式投用,‘追远堂’已完成主体建设,烈士陵园正在铺设石砖,红色工程预计在6月底全部完工。”村支书卢栋说,在建设红色工程的同时,该村还发动革命后代收集革命烈士生平简介、生平故事等红色史料和照片,深入挖掘革命历史故事,充实丰富红色故事内涵,为后续布展做准备。
“依托红色资源打造主要旅游点,吸引游客,再把围屋土楼开发成民宿客栈,让游客留下来,结合茶叶和蜜柚两大绿色产业,开发特色农家乐,增加游客体验感和参与感。”谈起村未来的发展,卢栋充满期待。他认为,让红色旅游和绿色产业融合为一体的发展模式,就是上善村的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