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人社在行动 | 省级荣誉的背后,有这些温暖潮州的故事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政务服务持续优化,入选中国“十大秀美之城”, 获评“世界美食之都”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在潮州的异地务工人员的辛勤付出。
春节后开通“接工专车”迎来异地务工人员返岗就业。
他们阔别故土,来到潮州,用勤劳的双手为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为中国式现代化潮州实践注入动力,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
在异地务工的岁月里,有务工辛与苦,也有成长的喜与乐。日前,广东省异地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表彰全省优秀异地务工人员和异地务工人员先进集体的决定》,其中,潮州2人被授予“全省优秀异地务工人员”称号,1个集体被授予“全省异地务工人员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他们怀揣着事业成功的梦想、美好生活的憧憬来到潮州。这座城市靠什么让他们慕名而来?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听听他们的务工故事。
广东优秀异地务工人员先进典型事迹
广东真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包装工 张传保:
跨越千里的求知、创新与重聚
张传保在生产工作中。
2010年,张传保从安徽太和不远千里来到潮州,加入广东真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江东一厂包装车间的一名一体化打包机操作员。在职13年来,他兢兢业业、乐于思考,先后荣获公司“成长之星”“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普通的操作员,张传保始终充满学习的劲头。在张传保同事眼中,他刻苦钻研,经常向设备工程师请教设备运行原理,学习设备操作以及一级养护,向“懂原理、懂操作、懂养护”的实践方向靠拢。多年锻炼下,张传保迅速成长为“操机能手”,也获得了同事们的一致好评与上级领导的认可。
食品生产的打包流程并不止于日复一日的机械式操作,还需富有创新精神,这一点在张传保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近年来,他在工作中将优化产品出厂体验作为奋斗目标,把自身的专业技能提升与实际操作的更高要求相结合。2022年,他创造性地提出将称重机、喷码机与打包机连接一体化建议,协助设备部对设备进行改造,完善打包一体化,极大地助力企业生产效率提升。
回望异地务工这些年,张传保坦言,已经把潮州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作为异地务工人员的他,先后介绍20人次以上亲友入职公司,实现跨越千里之隔而聚。此外,他还积极“传帮带”新同事,主动热心地向同事们传授工作经验,对公司的高质量发展的出谋献策、身体力行。
得知获得表彰后,张传保感慨万千,“我知道,这个奖项不仅仅是对我个人的认可,更是对我们所有异地务工人员的肯定和鼓励。”
眺望未来,张传保满怀期许:希望所有的外来务工人员都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无穷食品制造(广东)有限公司操作工 刘长征:
脚踏实地闯出潮州逐梦之路
刘长征向同事传授操作经验。
“广东作为全国最大的外来务工大省,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我选择了这里。”无穷食品制造(广东)有限公司酱卤制造部一名包装机操作工面临就业难题时,毅然选择南下潮州,他就是来自安徽利辛的刘长征。
2012年,刘长征刚入职无穷公司时,公司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他也成为公司首批自动化设备操机员,从基础做起。经过日夜不辍的磨炼,刘长征增进了自身的操机本领,也进阶为设备操机培训员,为车间培养多名优秀的设备操作员。
在日常的设备维护与检修阶段,他带领着其他操作员主动参与并配合车间生产设备的异常排查,不疏漏设备点检、维护保养、安全检修等任一方面的工作,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有效地降低了设备故障率和维修成本。
“无穷公司的雕琢文化深深感染了我,而‘雕琢好食品、创造好生活’的使命,对我而言也绝不是喊喊口号而已。”讲到这里,35岁的刘长征展露出对生产生活的极致追求给予人欣慰的踏实感。
由于设备构造问题,鸡腿或鸡翅产品的生产过程经常出现令人头疼的“断骨”(产品不良的表现)。为解决这一问题,刘长征主动提出要求,协助设备工程师调试设备。历经多日的观察,他发现“断骨”是在桶料头出现的,随即提出改造的想法——在桶料头的中间磨出一个“坑”,降低产品与桶料头的接触面。这一想法在后续操作中也成功得到应验,大大减少了产品褶皱、拆包等不良的情况,提高设备稼动率。
此外,刘长征也善于发挥“带头能人”作用,激发就业活力。此前,公司生产任务繁重时,他主动返乡介绍家乡群众加入无穷食品公司。对于这一做法,他感慨而言:“能够带动父老乡亲们外出务工、共同致富,是我觉得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今后我也一定继续做好,帮助更多家乡人走出去,让他们有活干,共致富。”
2004年,广东金源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源光能)成立。公司选址于潮州经济开发试验区,为日后拓展业务范围、扩大员工规模提供了深厚的政策与地理保障。
长期以来,金源光能的主要产品为LED光源和照明、太阳能照明、医疗用品等。20年的飞速发展下,金源光能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创新型试点企业和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荣获“创税大户”“中国LED照明应用百强企业”等荣誉称号。
公司开展文娱活动活跃员工文化生活。
多项殊荣“加身”,于一个正在不断壮大的实体公司而言,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全力支持,而金源光能的异地务工人员就占生产部门比例高达80%,且原籍地分布范围广,主要来自贵州、云南、湖南、江西等地区。
正如公司“金品质,源动力”的口号,金源光能自创立以来始终珍视公司的外来劳务工,将他们视为公司发展的重要“源动力”“助推器”。谈及如何做好异地务工人员服务工作,公司董事长李立勉娓娓道来,详细介绍了公司针对异地务工人员制定的关怀制度与开展的系列活动。
金源光能注重异地务工人员权益,规范用工管理,公司依法用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100%,逐年按照一定比例提升异地务工人员薪酬。
公司始终重视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工作,积极开展安全培训,如新进异地务工人员均进行公司、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定期发放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津贴、高温津贴。
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金源光能管理层还建立了创新激励机制,谋求异地务工人员与企业共同发展。通过制定《创新激励制度》和《薪酬及职级管理制度》等制度,鼓励异地务工人员结合自身在生产一线的丰富经验,积极参与公司产品设计、生产设备再改造、工艺流程优化等,提出合理且有效的建议。
除了工作方面,对异地务工人员日常生活的关照也从不缺席。金源光能在内部设立了如意见箱、职工困难补助资金、EAP(员工帮助计划)小组,为建立沟通渠道、帮扶困难职工、开导消沉职工提供有效且良性的互通途径。此外,公司还积极完善各种文体设施及生活设施,不定时组织篮球赛、游园、手游等活动,丰富异地务工人员业余生活,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
此次获得“广东异地务工人员工作先进集体”的表彰,李立勉更加坚定地表示,金源光能将继续履行企业的社会职责,积极地做好异地务工人员工作,让关心关爱成为可持续发展强大动力,实现异地务工人员与企业持续共同发展。
人社担当
市人社局欢送在潮异地务工人员返乡过年。
这些年,市人社局想异地务工人员所想,急异地务工人员所急,忧异地务工人员所忧,坚持以维护异地务工人员权益为起点,坚持在实践中完善,在完善中提升,异地务工人员服务体系、组织体系和权益维护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举办“就业在凤城”职业指导进社区活动。
一、在中国就业促进会主办的“2023年度中国就业十件大事及地方就业创新事件”推荐评选活动中,潮州市人社局打造的“就业在凤城”服务项目入选“2023年地方就业创新事件”。
潮州—云南昆明重点用工企业校企劳务对接洽谈会顺利举办。
潮州—云南会泽重点用工村企劳务对接洽谈会顺利举办。
二、根据我市制造业企业普遍存在普工缺乏情况,市人社局积极拓展省外劳务协作基地,将劳务协作对象拓展到江西、贵州、云南、广西等我市劳务主要来源地,通过政府搭台、人社牵线、企业唱戏,以搭建常态化招工渠道满足全市各类企业用工需求。近年来,我市开展劳务协作12场,签订各类合作协议近80份,持续向贵州毕节市、云南昭通市推送企业招聘信息,服务企业用工。
三、近年来,春节前后安排专车20车次开展“春风送暖 返潮务工”就业服务专车接送活动。
四、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近年来,市人社局开展系列“南粤春暖”“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职引未来”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多场。累计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对接、劳务对接、校企合作、村企对接等活动352场,服务企业11383家次,提供岗位34.33万个次,帮助异地务工人员实现就业4.5万人次。
市人社局开展留潮过年异地务工人员插花培训。
五、为进一步丰富留潮过年异地务工人员节前文化生活,加强人文关怀,提升异地务工人员家政技能,切实增强留潮过年异地务工人员归属感、幸福感和获得感,潮州人社系统积极举办了多场留潮过年异地务工人员技能培训班,并邀请潮州技师学院等院校专业教师授课。
来源丨潮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