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发展动能趋于多元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潮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

2019-10-11 10:47
发布单位:潮州市统计局
【浏览字体:

    内容摘要:本文从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所有制结构合理调整,区域及城乡协调发展三个角度着笔,记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潮州经济的跨越性发展历程。

关键词:新中国 70年 产业结构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潮州人民在历届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攻坚克难、开拓进取,跨过七十年风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化稳步推进公有制经济和民营经济共生共荣,经济社会发展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一、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经过七十年的发展历程,潮州产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52年的274倍,年均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6.2亿元,是1952年的14倍,年均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518.4亿元,是1952年的1465倍,年均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472.7亿元,是1952年的327倍,年均增长9%。人均GDP40219元,是1952年增长114倍,年均增长7.3%。三次产业结构由1952年的52.6:26.6:20.8调整为2018年的7.1:48.6:44.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由1952年的第一产业57%,第二产业16.9%和第三产业26.1%调整为2018年的第一产业6.4%、第二产业37%和第三产业56.6%,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最大,但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最高。服务业取代农业成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

1012.png

10121.png

    回首七十年漫漫来路,潮州产业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

历年地区生产总值及构成

单位:亿元


GDP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52年

0.88

0.46

0.23

0.18

1978年

4.17

1.81

1.5

0.86

1992年

41.11

12.69

21.76

14.61

2012年

711.5

49.44

392.24

249.64

2018年

1067.28

76.17

518.43

472.67

    第一个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竹杖芒鞋,吟啸徐行。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产业基础十分薄弱,195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仅为0.8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0.46亿元,第二产业0.23亿元,第三产业0.18亿元,人均GDP仅为85.5元。潮州处于农耕社会,1952年,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2.6%,农业人口占比达80%,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7%。农业生产结构较为单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业比重高达74.2%,林、牧、渔业比重分别只有2%、13.4%、8.6%;种植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种植业又以种植粮食为主,“糊口”是主要目。第二产业占比很小,工业基础薄弱,技术水平落后,仅能制造一般吃穿用等生活用品,基本处于手工作业和简单制造状况,工业企业年平均产值仅有0.66万元(推算),主要产品为棉布、糖、酒、日用陶瓷等衣食用品。而第三产业的存在也仅为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1952年,全年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为63.3元,服务业主要是一般生活、生产服务业。

1952年至1978年,潮州经济摸索前行,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平缓,1978年,全市GDP4.17亿元,是1952年的2.8倍,年均增速仅为3.8%。全市人均GDP230.4元,比1952年增长1.6倍,年均增速仅为2.1%。

    第二个阶段,改革开放至十八大召开前:改革潮起,乘风破浪。

    工业经济迅猛发展

    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生产力迅速解放和发展,经济迅猛发展,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10.9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年均增长1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8亿元,是1978年的5.6倍,年均增速为5%;第二产业增加值392.2亿元,是1978年增长163倍,年均增速达15.7%;第三产业增加值269.8亿元,是1978年的72倍,年均增长13%。

    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是改革开放至十八大召开前潮州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动能,1978年至2012年,工业经济持续迅猛发展,2012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71.95亿元,是1978年的183倍,年均增速达16.1%。按运行特征分析,潮州工业经济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78年至1992年,改革伊始,市场经济秩序尚未真正建立,民营经济处于萌芽状态,经营者富有冒险精神却缺乏理性的经营管理理念,乡镇企业、个体企业迅速增加,1992年的工业单位数是1978年的46倍,工业总产值增长也较快,1992年的工业总产值是1978年的12.2倍,年均增长19.5%,但工业单位生产规模不升反降,1978年工业单位平均工业总产值为69万元,而1992年工业单位的平均工业总产值仅为21.5万元。

    第二个阶段是1992年至2012年。1992年邓小平南巡旋风将中国卷入了经济发展的春天,潮州市升格扩大区域,潮州人民敏锐地抓住政策契机,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整合各种资源,开始了潮州工业经济加速发展之路,逐步发展形成了陶瓷、食品、服装、塑料、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电子和不锈钢七大支柱产业。随后,在市委、市政府“适度重型化”的发展理念指导下,电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两大产业成了潮州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2012年全市工业增加值是1992年的63倍,年均增速达21.8%。

        服务业多元化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邓小平南巡之后,经济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大量服务职能从公共部门分离出来,同时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带动服务业多元化发展。商品市场持续活跃,2012年批发零售业增加值83.5亿元,是1995年的10.8倍,年均增速达14.2%。房地产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2012年,房地产业增加值27亿元,是1995年的12.7倍,年均增速达15.2%。金融业稳步发展,2012年,金融业增加值21.5亿元,是1995年的8.6倍,年均增速达12.7%。

(注: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增加值数据追溯到1995年)

    第三个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民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三次产业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经济发展步入由量变到质变的高质量发展轨道。各类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相继走上历史舞台,众彩纷呈。

201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67亿元,比2012年增长56.8%,年均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6.2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27%,年均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518.4亿元,比2012年增长53.9%,年均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472.7亿元,比2012年增长65.6%,年均增长8.8%。第二产业发展速度趋于平稳,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潮州主要经济指标结构变化情况表

指标

2012年

(%)

2018年

(%)

增减

(百分点)

城镇化率

63.15

65.3

2.15

GDP三次产业比重


第一产业

6.9

7.1

0.1

第二产业

55.1

48.6

-6.3

第三产业

38

44.3

6.2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9.0

20

11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5.9

7.8

1.9


工业经济集约化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潮州工业规模由小变大,技术水平由低转高,工业产品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为923家,户均增加值达3375万元。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应运而生,2018年,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62.26亿元,比2012年增长160.8%,年均增速达17.3%,比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6.3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24.23亿元,比2012年增长34.9%,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20.0%和7.8%,所占比重分别比2012年提高11个和1.9个百分点。


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电子商务、数据消费、现代供应链、互联网金融等新技术新模式日新月异,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成为创新创业的热点,2018年,全市实现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46.4亿元,比2012年增长100%,年均增速为10.4%,比同期GDP年均增速高2.6个百分点,占第三产业比重达52.1%,比重比2012年提高12.5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以金融、房地产、现代物流等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集群,服务业高端化发展水平有所提升。

10122.png

    二、所有制结构合理调整,民营经济生机勃发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初步形成。改革开放前,我市工业企业基本上均为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几乎不存在民营经济,以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为例,1978年,全市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589家,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107家,集体所有制企业482家;公有制经济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00%

改革开放后,随着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所有制理论认识逐步加深,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经济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2012年,民营经济增加值507.7亿元,占GDP比重达71%。党的十八大以来,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在促进增长、稳定就业、增强活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全市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752亿元,占GDP比重达70.5%;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218.8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70.2%。民营经济成为支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统筹推进

    区域发展差距缩小。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市区域发展差距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特征,1965年,全市人均GDP最高地区与最低地区的比值是2.4,1978年为1.9,1992年为2.9,2012年为1.7,2018年为1.7;总的来看,当前区域发展差距小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同时也比南巡之初缩小。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产业逐步从中心城区向潮安区和饶平县转移,党的十八大以来(见下表),潮安区取代湘桥区成为全市人均GDP最高的区域,湘桥区与饶平县人均GDP的比值也在不断缩小,2012年为1.4,2018年为1.3。

历年分县区人均GDP

单位:元,倍


湘桥区

潮安区

饶平县

最高和最低比值

1965年

615

283

260

2.4

1978年

422

195

220

1.9

1992年

4575

2029

1584

2.9

2012年

26739

31641

19170

1.7

2018年

39772

51859

30401

1.7

            注:1、人均GDP数据追溯到1965年;

              21996年之前,枫溪区为潮安区辖下一个镇,为统一口径,2012年及2018年潮安区数据仍包含枫溪区。


    城乡统筹有序推进。随着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城乡发展差距逐步缩小,2008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2018年为1.62,比历史最高水平2007年缩小0.64。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改革开放前,城镇化进程缓慢。1978年城镇化率仅为15.2%,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2018年城镇化率为65.3%,比1978年提高了50.1个百分点。

10123.png

    温故知新,继往开来。新中国成立70年来,潮州经济发展有过辉煌的成就,也走过弯路,总结发展经验,汲取挫折教训,潮州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长风破浪,再创辉煌。


 

                                                    供稿:综合法规科

                                                    撰稿:陈孝询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