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市工业经济分析

( )

2011-05-05 17:15
发布单位:市统计局
【浏览字体:
生产平稳较快增长  运行质量持续向好
——2010年全市工业经济分析
 
      2010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使工业生产呈现出持续稳步提升,经济效益明显好转的良好势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299.02亿元,增长18.1%,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7.8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83.65亿元,增长20%;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至11月)为175.41%,同比提高19.6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
      一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迎难而上,抢抓机遇、真抓实干,进一步推进工业结构调整,促进特色产业优化升级,着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快产业转移园区建设步伐,力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工业经济运行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工业生产呈逐步提升态势。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全市紧紧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民生这一主线,力促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综观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态势,工业运行呈现总体平稳,增幅持续提升的态势。各月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全年以20%的增幅收官,比去年同期(13.6%)高6.4个百分点。全年各月份规模以上工业运行走势,如图所示:
      ——传统特色产业优化升级,发展稳健。全市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十分注重推进传统特色产业优化升级,已形成发展新优势。规模以上工业八大传统特色行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19.04亿元,增长18.4%,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1.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提高12.3个百分点,八大传统特色行业持续稳健发展对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陶瓷行业贡献尤为突出,2010年规模以上陶瓷行业完成增加值56.28亿元,增长20.2%,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32.3%,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提高6.5个百分点。另外服装行业和不锈钢行业分别增长21%和21.1%。
      ——重工业较快增长,工业结构适度重型化更趋明显。近年来在“工业产业结构适度重型化”的发展思路下,大力发展大型重工业项目,促进重工业较快增长。2010年重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75.4亿元,增长24.3%,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高4.3个百分点,比轻工业高7个百分点。轻重工业的比重由年初的60.7:39.3调整为58.9:41.1,重工业的蓬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工业经济的增长。尤其是电力生产业受大唐火力发电厂3、4号机组投产发电拉动因素的影响,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2010年累计完成增加值17.82亿元,增长65.3%,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幅提高4.5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发展态势稳健,但增速略为放缓。近年来,全市积极贯彻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优化创业环境,强化服务手段,多层次多方位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民营经济进一步做强做大,已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842家,比去年同期多153家,共完成增加值94.74亿元,增长17.8%,增幅比去年同期有所回落,同比回落2.5个百分点,其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1.6%,比去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独占半壁江山,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提高9.4个百分点。民营经济的稳健发展,在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内销仍为主导,出口继续好转。为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政府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经贸活动,如:“广东潮州陶瓷暨特色产品(上海)展销会”、广东(潮州)赴北京商品大集等经贸活动,进一步提高“潮货”知名度;企业积极调整产品销售结构,开拓国内市场力度大,国内销售网络逐步完善,市场占有份额不断增加。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品销售产值707.21亿元,增长23.3%,其中内销产值为537.77亿元,增长24.5%,占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为76%,在销售结构中内销仍为主导。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好转,出口形势不断向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69.44亿元,增长19.7%,逐步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产业转移园区发展加快。在获得省和深圳市园区建设扶持资金的同时,园区的承接规划、工作方案和各项配套措施也逐步落实,园区建设水平有了较大幅度地提升,园区经济的发展潜力得到充分发挥。2010年产业转移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5.09亿元,增长26.9%,其中临港工业经济贡献尤为突出,其紧紧依托深水良港,以港口为窗口,以临港区域为中心,以一定的腹地为依托,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以石化、电力为主导产业的临港工业全年完成增加值达25.21亿元,增长34.2%,增幅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高14.2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3.7%,拉动规模上工业增加值增幅提高4个百分点。
      ——区域工业经济发展良好,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市各级政府充分发挥自身的产业优势发展经济,积极化解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各县(区)工业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如图所示:
饶平县增速居各县(区)之首,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45.86亿元,增长22.9%,增幅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2.9个百分点;潮安县占比依然居各县(区)之首,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73.4亿元,增长2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0%,比去年同期提高6.8个百分点。
      ——企业运行质量持续向好,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呈现不断提升的态势,由2月份的129.77%提高到11月份的175.41%。构成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七项指标中有六项指标优于去年同期,其中,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总资产贡献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上升2.9和1.4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逆指标)下降1%;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21.6%;资本保值增值率提高4.5%。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营状况更趋良好,企业盈利水平显著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1.77亿元,增长25%;实现利税总额56.12亿元,增长42.1%,其中利润总额34.83亿元,同比增长59.8%;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10.4%,显示全市工业企业运行质量良好,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工业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
      虽然全年工业生产稳步提升,效益明显好转,但是也存在一些制约工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企业组织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长期以来,由于工业准入门槛较宽,全市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工业企业大量繁衍,形成小而散,规模化程度低的局面。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1145家,平均实现工业增加值为1604万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7.6%。由于企业规模小,资金和技术投入分散,造成企业创新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在生产、市场、研究与开发等方面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再加上产业布局趋同程度严重,形成重复投资,造成产能相对过剩,同行企业之间互相削价、互相仿制等恶性竞争时有发生。如何扭转工业企业组织规模小,竞争能力弱的现状,做大做强企业,是关系到全市工业经济能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重要课题。
      ——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对缓慢。现代工业产业包括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优势传统工业三大产业。优势传统工业由于充分发挥自身传统产业优势,发展较为理想。201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95.21亿元,增长20.3%。由于受本市自身工业产业结构的影响,一直以来注重发展传统产业而缺乏对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技术等支撑,能掌握先进核心技术的工业企业凤毛麟角,造成了这两个产业发展相对乏力。2010年先进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4.1亿元,增长11.9%,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9.7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7.7%。高技术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71亿元,增长10.1%,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11.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4.2%。
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做大做强企业。通过政策扶持,以市场为导向,择优扶强,培养一批市场占有率高、产品知名度高、工艺技术高的主导产业龙头企业,通过资本运作、要素聚集的方式,整合兼并规模小的企业,促使企业组织结构朝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以改变企业规模小、产品种类单一,技术含量低、企业管理落后的现状,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档次。
      ——注重项目引进,狠抓自主创新,提升产业层次。加快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实现工业跨越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加快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引进和自主创新是关键。要通过政府优惠政策,大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产业关联度强的企业,以此来带动本市企业技术创新。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并加以消化、吸收,注重自主创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完善自己的产品研发中心,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供稿:工交投资科
                                                            撰稿:沈壮松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