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龙虾、菌菇……赤凤镇盘活土地资源,破解致富密码→
赤凤镇是潮安区西北部的一个纯农山区镇,以前的产业主要有茶叶、橄榄、蜂蜜、南姜、杨梅等。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帮扶下,赤凤镇相继引进澳洲淡水龙虾、菌菇等产业,积极探索出一条可借鉴、可发展、可推广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之路。
在潮安区赤凤镇水口村农业科技综合车间内,五十条育苗水槽整齐排列,水槽内一只只澳洲淡水小龙虾已成功出壳,即将出栏进塘养殖。2022年,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下,水口村开始养殖澳洲淡水龙虾,到如今已经实现种苗繁育,这一重大技术突破大幅提升了本地龙虾苗种的自给能力、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并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潮安区赤凤镇水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黄少彪:水口村从去年自己尝试澳洲淡水龙虾育苗育种,去年尝试成功出壳以后,去年下半年开始建设这个规模化车间,今年五月份开始进行第一批育苗,现在这次是第二批育苗,预计今年的育苗量大概是700万只。
目前,水口村已突破了龙虾繁育技术瓶颈,产出的虾苗也将推广至周边村庄。下一步,这里要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赤凤山水龙虾”产业品牌,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潮安区赤凤镇水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黄少彪:它的市场价值比较高,今年的出塘价是一斤八十五元。这个虾的养殖难度还是比较大,它对水质的要求,包括水的pH值、氨氮等的管控比较高。今年出壳以后的苗,我们在隔壁白叶村建了一个65亩的生产基地,到时候会在那里养殖。
近年来,赤凤镇的浮石村也同样瞄准具有市场潜力的特色农业产业,多次组织到河源、梅州等食用菌种植企业参观学习,深入了解“林下经济”,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随后,村于2023年成立合作社,并在当年11月首批尝试茶树菇种植。在茶树菇试点成功的基础上,2024年3月合作社继续投入推进林下紫灵芝椴木菌包种植,同年11月,根据季节尝试赤松茸和香菇种植,通过多元发展盘活土地资源。
潮州市潮安区赤凤浮石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经理 温敏辉:当时成立合作社的目的就是第一方面就是提高村集体的收入,带动村民的经济效益,当时的起点就是从无到有,到如今不断发展、不断提升,比如我们村就是带动村民,村民可以到合作社拿菌包、菌种去种植,种植之后由我们合作社收购,市场由合作社来开展。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发展紫灵芝,对紫灵芝进行深加工,制作灵芝茶、灵芝粉,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包括提高总体的收入。
潮安区赤凤镇浮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田志宏:浮石村自从发展食用菌产业之后,村集体经济从2023年7万多元到2024年翻一番,达到15万多元。下一步,将通过建设智能化菌菇种植大棚,逐步打造集饮食、采摘、休闲、游玩于一体的菌菇主题农家乐,为农文旅融合发展奠定基础。二是跨村联动打破瓶颈,推进“菌菇抱团”发展项目。
如今,赤凤镇正迎着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春风,不断尝试发展富民兴村新产业,一个个项目的落地,逐步盘活沉睡的土地,破解乡村致富密码。
潮安区赤凤镇党委委员 吴纯:赤凤镇将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大抓产业发展,持续发挥强镇、强村公司作用,通过“镇带村、村联户”工作机制,整合全镇资源,打造“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打破村域界限,扩大产业规模,打造“赤凤山水龙虾”“赤凤山珍”品牌,探索生态价值多元转化路径,带动全镇经济高质量发展,让产业赋能“百千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