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数局加快打造“便民圈”,推动服务资源下沉,助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
市政数局紧紧围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部署,聚焦推动城乡政务服务均等普惠,深入基层一线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以基层政务服务示范点创建为突破口,发挥“数字政府”大平台、大服务、大治理、大协同、大数据优势,推动实现“端口前移、服务下沉、全市通办”,构建全市统一、线上线下融合的便民服务圈,切实减轻基层压力和减少群众跑动,打通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一、聚焦服务下沉,打造便民服务新模式。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聚力补齐基层短板,推动政务服务均等普惠发展。一是探索应用UPF下沉和5G切片新技术,打通五级政务外网,实现村级“5G+电子政务外网”全贯通,构建上下衔接、智能联动的政务服务网络体系。推动“一网通办”平台办理端口前移,梳理一批高频服务事项下放村一级,加快推广饶平县“互联网+”村级代办服务模式成功经验,推动形成全市高频事项“一站式帮代办”的便民服务格局,实现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二是打造“政务服务+N”模式,建设覆盖群众身边“微型政务服务站”,持续深化“政府+银行”合作,实现“粤智助”政府服务一体机镇、村全覆盖,上线涵盖公安、司法、人社、民政、卫健、医保、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多项服务233项。截止至今年6月上旬,全市“粤智助”累计服务人数超36万人,办理业务逾76万件。深化“政务服务+邮政服务”合作,在流量集中、需求量大的邮政网点设置“政务服务便民点”,推出“政邮专窗就近办”和“政邮专员上门办”特色服务,首批筛选28项高频服务事项进驻“政邮专窗”,全面推行“就近办、自助办、寄递办”,实现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三是推进数字化赋能基层服务。创新“视频办”审批服务模式,最大限度满足基层群众“掌上办”“随时办”服务需求。充分发挥“粤系列”“i潮州”等平台覆盖面广、知晓率高优势,推动更多的服务“网上办”“就近办““指尖办”“免证办”。目前,粤省事实名注册人数已超316万,本地可办事项数达891项。粤商通注册市场主体逾21万,进驻服务事项863项,覆盖率达到100%。
二、聚焦阵地建设,构筑便民服务新平台。一是持续完善政务服务阵地标准化均衡化建设。推动全市政务服务场所统一名称,县级以上设立政务服务中心,乡镇(街道)设立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设立便民服务站。构建“市-县(区)-镇(街)-村(社区)”四级联动体系,实现全市894个村、126个社区便民服务站全覆盖,为企业群众办事提供统一便捷服务平台。规范服务窗口设置,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开办咨询引导、综合服务、帮办代办、“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办不成事反映”等窗口,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实现政务服务全市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二是集结“两委”干部、税收志愿者、乡村振兴特派员、社工等力量,推动跨层级、多部门人力物力向便民服务站集中,组建“同心服务”队,村级代办队,推出“同心服务”“政邮专员上门办”“助农兴业 政务服务进乡村”等服务,不断建强基层一线阵地,提升基层服务承载力。三是加快推进新一轮基层政务服务示范点创建工作,打造可复制可推广村级服务示范点,以点带面,引领基层政务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推动基层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取得新成效。
三、聚焦体系建设,塑造便民服务新优势。一是发挥市级政务服务大厅便民服务“总阵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优化“容缺受理”“告知承诺”模式,提供“跨域通办”“难办事专窗”“自助填单““自助取件”等便利化服务,践行“五心服务”承诺,创新微笑服务、主动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四服务”机制,加快推动全市“无纸质证明城市”创建,着力打造“四化”(工作规范化、服务人性化、办事便利化、解忧长效化)服务体系,推动全市政务服务提质增效。二是健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窗口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一窗受理、限时办结、投诉处理等制度,落实全过程电子监察及日调度,月通报,年考评制度。今年来,市12345热线共生成工单107516张,转派工单36654张,全部工单办结率为96.54%。效能监督共收到投诉203件,办结189件,办结率93.1%。政务服务工作共收到“好差评”评价321066条,主动评价率99.4%,差评工单33条,差评回访整改率达到100%,形成评价-反馈-整改-监督良性循环管理,推动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今年来,全市政务服务质量评分均为9.9分,处于全省前列,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