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市政数局作出这些努力……
一年来,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市政数局作出这些努力……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统一部署,我们紧扣“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持续拓展学习的深度广度,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聚焦重点民生实事,不断深化营商环境优化和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全局自上而下形成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生动局面,党员干部受到了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政治意识明显提高、理论武装更加扎实、为民意识持续增强。从四个方面下功夫,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谋到实处,统筹推进“三个有”,对标对表规定动作,实现党史学习教育精准施策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凝心聚气、提高站位、周密部署,以坚定笃行的态度,构建“三个有”,即有组织架构、有动员部署、有表率动力,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好抓实。
落实主体责任,建立组织架构。市委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后,我们迅速成立局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按照职能落实责任分工,形成合力,分别成立了优化营商环境、交通安全整治、创文创卫工作专班,在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上发挥强有力的领导作用。广泛动员部署,制定工作方案。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一个总体方案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民生项目、优化营商环境、创卫、交通安全整治等4个具体实施方案,实践活动贴近实际、行之有效。发挥头雁效应,带动全面深入学习。抓好关键少数的带头学习,学习平台延伸到红色教育基地,党组召开4场专题培训班、7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研讨会。落实挂钩联系制度,党组成员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支部活动,指导党史学习教育开展。
二、学向深处,深入开展“六个学”,感悟思想伟力,实现广大党员干部赓续红色血脉
夯实党史学习教育理论根基,通过“六个学”,确保学习内容有深度、学习形式有广度、学习成效有温度,做到“入脑、入心、入神”。
理论研究学。挖掘常态化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学习活动,利用“党建引领政数工作”课堂、主题党日活动、党员读书会等载体,每月固定开展2-4场专场读书会,至今共开展了12场专题组织培训,主题党日活动46场。积极运用新媒体平台,发动广大干部在干部网络学院、学习强国、机关党建公众号等开展学习和测试,深化对党史学习知识点掌握。
专题辅导学。在党中央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及十九届六中全会等重要节点,邀请市委党史宣讲团成员授课2场,局领导成员和党支部书记开展专题党课宣讲11场。
品牌活动学。深化“一支部一品牌”,凸显党建对业务的引领作用,打造“第一窗口”“第一平台”“第一枢纽”“第一支撑”。与市税务局、下津村、数广公司、广发银行等基层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深入乡镇基层党组织开展帮扶学习,互相促进。
宣传阵地学。局领导带队参加政风行风热线活动和行风政风热线户外咨询活动,了解群众所需,解决群众所急,解答群众所惑;参加微宣讲比赛、党史知识竞赛等,获评一定奖项。打造“服务大厅党史学习教育阵地”“读书专区”,让红色文化深入政务服务大厅的“末梢神经”。
红色资源学。9次瞻仰革命遗址遗迹、倾听红色故事、实地开展调研,学习足迹遍布我市每个县区,直观感受党的光辉历程和革命先辈为党的事业发展的奋斗历程。组织观看9场红色影视,举办2场唱响红色赞歌活动、2场讲述红色故事活动,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
交流调研学。“走出去”到广州、佛山、云浮、清远、江门等地对照先进、学习经验。“沉下去”到湘桥、饶平和潮安实地考察,形成上下贯通、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
三、用于民处,落地“五项行动”,深刻践行为民初心,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实现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找准切入点,在为民排忧解难中自觉践行党员初心使命。通过“五项行动”,即政务服务大厅在行动、便民热线在行动、智能快办在行动、文明创建在行动、乡村振兴在行动,以深扎基层的调研、优质的政务服务、畅通的政民沟通渠道、数字化普惠利民推动办好为民实事。
政务服务大厅在行动。开展“政务服务大厅在行动”“亮党员身份,作服务标兵”“领导成员下挂一级”等多个主题的政务大厅志愿服务活动,由局领导带队深入局1、2号办事大厅、基层大厅、分厅挂点联系单位开展调研逾10次,协助挂点联系的大厅(分厅)解决事项12个。
便民热线在行动。正式开通12345便民热线,受市领导高度重视,何广延市长亲临现场接听解决企业诉求直通车热线,耐心回应答疑,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难题。热线提供7×24小时全天候人工服务,实现“闭环式”运转模式,畅通政民沟通渠道。
智能快办在行动。实现全生命周期指尖办、综窗办、无证办,推进“秒办”专区上线,创新“一件事”商事主题服务,加强“粤省事”“粤商通”“广东政务服务网”等服务平台推广应用,让民生事项足不出户“掌上办”。
文明创建在行动。局领导率队多次赴庵埠镇仙溪村开展创文创卫包联大行动,建立起长期合作联动。凤新大厦智能停车场正式交付使用,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办事人员的停车难的“老大难”问题,有效改善了周边乱停乱放的现象,美化城市环境。
乡村振兴在行动。加大桥东街道下津村村委财物帮扶力度,下拨乡村振兴工作经费,赠送电脑、桌椅等硬件设施,助推下津村村党群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工作。组织青年志愿者走进桥东街道推广“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成果。开展“同心服务”活动,实现税费和乡村金融业务与政务便捷办理。
四、突在新处,创新“四大模式”,激活数字惠民引擎,推动政务服务和数字政府改革,实现政数工作高质量发展有效促进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将学习党史同谋划工作相结合,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现政务模式、通办模式、协同模式、统管模式等四个方面的创新突破,提升群众企业办事的便捷度,为我市政务协同和城市现代化治理注入新力量。
创新政务模式,打造掌上服务。针对企业群众办事繁、办事难、办事慢的问题,提升数字基础支撑能力,强化线上线下融合应用,将面向企业、群众的线上线下服务事项逐步整合到一网受理。针对企业群众来回跑动的难题,积极拓宽“广东政务服务网”“粤省事”“粤商通”“i潮州”等掌上移动应用,得到群众企业的广泛认可。针对企业开办程序繁杂的问题,率先在“粤商通”开设“潮商通”专区,企业开办六个环节最快半天办成。着力拓展“粤系列”应用场景,为疫情常态化防控提供智能掌上支撑。
创新通办模式,缩短跑腿距离。逐步建立起跨区域、跨市域、跨省域“就近能办、异地可办”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市域范围内跨区域“一站(式)通办”事项更全、政府服务自助机网点更密集、银行智慧柜员机改造接入点范围更广、接入省政务服务一体机平台自助机设备更多,为群众企业打通了行政事项办理过程中的地域、部门、行政层级的限制。
创新协同模式,共享数据资源。为“一网协同”搭建流转顺畅的新平台,数据底座提供技术平台有效支撑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广东省政务大数据中心潮州市分节点成功上线,完成“数字政府”政务云潮州分节点建设,实现全市100个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部署。
创新统管模式,构建智慧民生。仅用60天建成“i潮州”城市服务平台,接入服务超1000项,智慧潮州掌上城市名片日趋成熟完善。连接省“粤治慧”核心平台的“一网统管”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稳步推进,量身定制“3+3”,智慧服务、智慧经济、智慧交通、智慧金融等重点领域民生板块建设工作有序统筹推进。“一网统管”城市治理智慧体系正作为潮州现代化城市管理治理的新引擎、新品牌,为城市精细化、智能化治理赋能,让人民群众享受更便捷、更幸福、更安全的智慧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