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四轮驱动”机制 实施“四大帮扶”工程——潮州市饶平县扎实推进产业扶贫

( )

2018-06-11 23:14
来源:本单位
【浏览字体:

建立“四轮驱动”机制  实施“四大帮扶”工程

——潮州市饶平县扎实推进产业扶贫

 

为进一步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潮州市饶平县建立政府撬动、龙头带动、群众联动、就业推动等“四轮驱动”机制,把产业扶贫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实施“产业规划+资产扶贫”“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优质项目+乡村品牌”“技校进村+岗位创造”等“四大帮扶”工程,提升扶贫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使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为当地贫困群众打通了“产业造血”之路。

 一是政府撬动,实施“产业规划+资产扶贫”帮扶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饶平县开展乡村振兴专题调研,要求饶平县举全县之力把乡村振兴战略谋划好、实施好,全力推动乡村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等“五个振兴”。饶平县制订农业产业化帮扶规划,建立茶叶、特色水果、畜禽养殖等产业扶贫示范基地22个,项目建设总面积7.4万亩,受益贫困户2522户。35个省定贫困村已全部建立农业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实现“一村一基地”全覆盖,项目建设总面积达到1.3万亩,受益贫困户900户。2017年全县争取到各级农业产业扶贫资金300多万元,用于扶持贫困村发展茶叶产业、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此外,各镇还积极引导贫困户将帮扶资金以参股获取固定分红的形式投入到资产扶贫产业项目,实现贫困户的稳定收益。截止2018年4月,饶平县累计投入资产扶贫项目资金1.4亿元,年人均可获取分红1100元,惠及贫困户4813户。   

二是龙头带动,实施“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帮扶工程。宋凰生态茶叶公司作为饶平县龙头企业,率先推开“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四级联动模式,2017年营业额达6000多万,带动茶农4万多人,为农民增收近千万元。饶平县大力推广“宋凰经验”,现有28家农业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一方面从源头入手,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按照公司制订的标准种养殖特色农业,另一方面积极收购贫困户农产品,通过为贫困户提供小额贷款、生产资料、技术支持等多种途径,带动实现了挂钩到户长效帮扶,形成了脱贫增收的良性循环。截止2018年4月,饶平县在家有劳动力贫困户参与“公司+合作社(贫困村)+基地+农户(贫困户)”模式的长效稳定产业项目达到2980户。   

三是群众联动,实施“优质项目+乡村品牌”帮扶工程。坚持“扶贫必扶志”,充分调动贫困村、贫困户积极性,选准一些符合地方实际、迅速见效增收的“优质项目”进行指导、帮扶,深入实施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行动。如在钱东镇建设狮头鹅养殖基地,2017年全镇共养狮头鹅58.3万只,带动全镇500多户养殖户,户均收益约2.2万元。在三饶镇溪西村,充分挖掘当地独特的“三饶香米”,通过对接媒体、联系农科部门,使得香米改良、推广工作起步飞快,农户种植“三饶香米”质量稳定提高,价格也水涨船高,市场上供不应求;在汤溪镇乐岛村,实施园地开垦管理奖补措施,引进福建省高新技术农业公司签订《青梅收购合同》,对贫困户青梅进行集中收购,实施最低价格保护,精心培育成主导产业。除此之外,饶平县还加大对农产品“三品一标”培育、宣传、推介力度,推出了单枞茶、黄皮、红心石榴等一系列产业品牌。

四是就业推动,实施“技校进村+岗位创造”帮扶工程。坚持“扶贫先扶智”,将技校、农校资源引进贫困村,向农户开展果蔬种养技术、畜禽养殖技术、茶叶种植和加工技术、电子产品手工组装技术等培训。积极推荐接受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贫困学生就业,实现“教育培训一人,就业创业一人,脱贫致富一户”的目标。精心筛选出适合扶贫对象就地、就近就业的62家企业,组织“送岗位”进村入户,为贫困户提供工作岗位2500个。建起“精准扶贫村村通就业信息网”,在全县35个贫困村配备“精准扶贫村村通远程见工视频”设备,摸清每个贫困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和就业意愿,确定专人“一对一”帮扶,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求职就业方案,引导贫困劳动力与用人单位精准对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