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高回落——2008年潮州市区居民消费价格走势分析

( )

2009-03-12 19:39
来源:市统计局
【浏览字体:

冲高回落——2008年潮州市区居民消费价格走势分析

2008年,我市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5.4%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全省为5.6%,全国为5.9%),涨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创下1997年以来近12年新高,涨幅受翘尾影响为1.85%,占总涨价因素的34.3%。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6.7%,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7%,工业品价格下降0.4%

一、全年总体情况

(一)分季度看,一季度CPI同比上涨7.2%,二季度上涨8.6%,三季度上涨5.1%,第四季度上涨0.7%;分月份看,全年各月同比指数的走势大涨大落,CPI最高峰值出现在2月份(109.1%),最低指数为12月份(99.1%)。全年市区CPI月同比指数运行情况详见图1

(二)分类别看,构成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指数“五涨三降”,其中食品类上涨14.9%,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4.5%,居住类上涨3.0%;衣着类下降6.2%,交通和通信类下降3.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9%(详见图2)。

二、走势特征及分析

(一)食品价格涨幅居高不下。2007年翘尾因素的强有力影响,去年市区食品价格累计涨幅达14.9%,比上年(6.8%)提高8.1个百分点,拉动总指数上涨5.40个百分点,继续成为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首要因素。列入调查的十六类食品价格涨幅除糕点饼干价格持平外,其余十五类全部走高,其中有九类涨幅超过10%(详见图2)。从全年月环比走势来看,上半年波动幅度比较大,下半年食品价格逐月下降(详见图3)。

1、粮食价格稳步上涨。受国际粮价节节攀升和国内粮食生产遭遇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去年市区粮食价格呈现小幅走高的趋势,月同比涨幅在5.615.4%之间,累计涨幅为12.2%,其中,大米价格累计上涨13.3%,面粉上涨9.9%,粮食制品上涨8.8%

2、油脂先涨后降,价格仍居高位。受食用油加工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和去年初国际市场油脂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加上去年翘尾因素的强有力推动,油脂价格累计涨幅高达28.6%,高出去年13.9个百分点。下半年,国际食用油原料价格冲高回落,受此影响,商场打折销售和捆绑促销活动此起彼伏,市区油脂价格从8月份开始呈逐月下降趋势。

3、肉禽价格涨势趋缓。由于上半年仔猪等幼禽家畜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再加上2007年下半年肉食品涨价的翘尾影响,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同比涨幅出现前高后低的走势,1-4季度同比分别上涨40.7%40.0%16.4%6.8%,全年累计涨幅为24.7%,其中,牛肉价格上涨36.3%,猪肉上涨26.2%,畜肉副产品上涨33.4%

4、鲜菜价格涨幅明显。受年初冰冻灾害以及年中的大雨影响,鲜菜价格涨幅明显,全年累计上涨15.2%,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0.51个百分点。其中,2月份由于节日需求和灾害天气影响,使鲜菜价格同比涨幅一度攀升到59.4%

(二)工业消费品价格涨跌交替。2008年市区工业消费品价格比上年下降0.4%。主要工业品价格有升有降。

1、受国际市场价格拉动和政策性调价等因素影响,部分工业品价格涨幅较大。一是汽、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依然在较高价位上运行。受200711月、今年6月份上调以及1219日调低成品油价格的影响,全年我市汽油和柴油市场价格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15.9%和12.4%。同时受国际原油价格上半年屡创新高,下半年快速回落的影响,我市液化石油气和管道燃气价格走势也随之峰回路转,其中液化石油气价格2月份同比上涨41%,到12月份价格同比下降36.5%,但全年液化石油气和管道燃气价格累计仍上涨9.7%12.1%。二是受上半年国际黄金价格不断上涨的影响,市区首饰价格同比上涨15.2%

2、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0.9%。而全年铝合金和钢材价格波动最明显,铝合金1-8月份价格基本保持稳定,9-11月价格连续出现大幅下跌,环比连续下跌超一成,全年累计下降11.6%;钢材价格上半年持续大幅上涨,下半年价格快速下跌,各季度价格同比指数124.0%117.7%99.2%63.3%(以上年同季为100),可见金属建材价格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巨大且快速。

3、衣着类、文娱用耐用消费品、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价格有所下降。衣着类价格较上年同期下降6.2%,主要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和冬季气温偏高的影响,衣着类市场折扣优惠时间长、幅度大。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价格分别下降2.7%17.1%。文娱用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明显,其中所调查的电视机、照相机、电脑价格分别下降11.1%16.6%7.4%

(三)服务项目价格总体略涨。全年累计上涨0.7%,虽然自9月份以来房屋贷款利率调整次数较多,但受2007年多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滞后影响,累计仍上涨2.9%。另外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价格上涨5.2%,个人服务上涨3.6%,城市间交通费上涨0.6%,旅行社收费上涨0.9%

三、影响CPI走势的因素剖析

2008年市区居民消费品价格的运行趋势仍是以食品类价格上涨为主的结构性上涨,主要是5个方面影响市区CPI走势:

(一)年初恶劣天气及春节强大需求推高食品类大幅涨价。上半年市区食品价格上涨18.5%,拉动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 6.64个百分点。上半年价格涨幅较高的食品有:油脂类价格上涨41.5%;肉禽及制品价格上涨40.3%;鲜菜价格上涨15.4%;鲜蛋价格上涨11.9%,分别比全年涨幅高出12.915.60.25.8个百分点。

(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的影响。回顾本轮物价上涨还带有明显的输入性特征。前三季度受国际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价格全线暴涨,全球玉米、粮食等农产品价格明显上涨的影响,生产资料价格也呈大幅上涨走势,从而推动市区CPI持续上涨。但从20089月开始受国际金融海啸的影响,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输入型通胀快速减弱或消除,影响市区CPI持续回落。其中国际原油价格7月份一度出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而随着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国际油价从巅峰跌至低谷,并在1224日跌至每桶35.35美元,创4年来最低水平,受此影响市区液化石油气和管道燃气等相关商品价格全年的波动幅度较大。

(三)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价格传导因素。2008年,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累计上涨6.9%,加上劳动力工资成本的提高,这些因素通过价格传导给平抑市场物价增加了一定的压力。

(四)翘尾因素。翘尾因素是指上期物价变动因素对下期价格指数的延伸影响。全年翘尾影响的高点在上半年,1-4季度的翘尾因素分别为3.41%2.84%0.76%0.4%,到12月份完全消除,因此,今年指数的涨幅是上半年高于下半年。

(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因素。2008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价格过快上涨对国民经济和群众生活的影响,相继采取了多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加强食品如粮食、食油、鱼、肉、禽等市场供应,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同时严格控制了水、电、燃油、燃气等公共产品的调价节奏和幅度,央行还多次下调房屋贷款利率,有效促进公共产品和服务价格稳步回落。

四、2009CPI走势预测

2009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深入,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将会更为频繁,影响市场物价的不确定因素将会增加,而这也大大增加了物价变动走势预测的难度和复杂性。从总体看,我市居民消费价格将会保持低位运行,上半年市场物价保持在2008年下半年价位小幅波动,翘尾影响明显减弱,根据上年涨幅对下年影响的计算方法推测,2009年上半年如没有出现新的涨价因素,CPI可能会出现负增长;但下半年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影响下,特别是在国家4万亿财政扩大内需政策的强有力推动下,市场信心将得到恢复,同时部分供求矛盾突出的资源和要素价格出现趋势性上涨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从而引起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影响CPI下滑的主要因素:

1、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全球经济形势将继续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会放缓,市场对原材料等商品的需求将会减少,此类商品价格也将在高位回落,目前石油价格已回落到每桶40美元左右,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也在低位徘徊。由此预计2009年原油价格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难以大幅上涨,基本维持在相对低位运行,因此对国内物价带来的上行压力不大,只要国际油价保持相对稳定,国内成品油价格仍有下调空间,这将促使CPI下行。

2、国内产能过剩的影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外向型企业出口受挫,导致大量商品不得不转向国内销售,造成了产能过剩,而产能过剩与国内消费需求萎缩的矛盾在短期内仍较严峻,另外国家扩大内需政策也难以在短期内产生明显效果。预计2009年由于消费者消费信心一时难恢复,产能过剩问题仍将继续存在,从而推动相关商品价格的下调。

3、居民收入预期下滑的影响。在国际金融危机、全球经济衰退、国内经济增速趋缓、国内产能过剩矛盾的大环境下,企业经营景气不明朗,破产的几率增大,导致失业率升高、居民收入下降,进而导致消费预期下滑和企业投资谨慎。这些因素都大大增加了通货紧缩的可能性和风险。

()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

1、粮食价格上涨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国际粮食价格有所回落,为鼓励农民种粮,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保证粮食供给安全,国家将会在2009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此外2008年底持续多月的旱灾造成的粮食减产,大大增加了粮食涨价的压力,从而推动农副产品和以粮食为原料的工业品价格上涨。总体预测2009年粮食价格稳中有升。

2、扩内需、保增长的影响。为防止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国家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同时中央已出台了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这些将在下半年开始产生综合效果,为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了条件,同时对防止物价过快下跌和通货紧缩提供支撑。

2009年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和下降的因素同时存在,但拉动价格上涨的动力已明显减少,且2009年翘尾影响明显低于2008年,新涨价因素也将比2008年弱,去除气候和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因素,预测2009年我市物价将保持在相对低位运行,其中上半年很可能出现CPI负增长,主要是基于去年同期由于气象灾害造成食品价格基数较高的推算;到下半年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显效和全球经济的回暖,物价水平逐渐走稳并有所回升。此外,2008年我市CPI走势基本是上半年高下半年持续走低,这也将使得2009CPI走势可能出现先低后走稳而回升的格局。

四、相关建议

针对目前我市物价形势,今年的物价工作更要提升到宏观的层面上制定政策,在全球金融危机、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根据相关分析和预测,提出以下看法:

(一)把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与稳定物价工作相结合起来。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入影响,经济环境变化更加频繁,影响物价变化的不确定性因素更加复杂,通缩风险的可能性也增大。纵观2008年的物价走势,受全球经济形势影响因素更多更复杂,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大大增加了物价工作的难度。

(二)保障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萎缩的大背景下,直接影响居民收入,物价高位运行,居民生活质量下降,民生问题尖锐。可见政府民生工作的重点仍是保障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如加强下岗人员就业创业培训,

(三)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制定相关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扩大就业,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产能过剩的矛盾。

(四)完善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减少居民生活的后顾之忧,提高消费预期,不仅能促进消费,也能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五)加强本地区食品供应。落实农业政策,鼓励农民种植,保障本地食品供应,以确保市场价格稳定,削弱外地食品供应价格上涨的影响。

(六)加强监管力度,审慎出台涨价措施。加大物价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乱涨价等违法行为;加强价格监控和听证,加大公共服务项目价格监管力度,减缓出台新的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项目的调价措施。

 

                        供稿:城调队

                                                                                        撰稿:何克顺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