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四大动力” 助推陶瓷产业绿色发展
陶瓷产业作为潮州市经济的支柱之一,但其陶瓷废水排放、固体废物处置等也给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带来了挑战。潮州市生态环境局潮安分局认真贯彻省委、市委关于“百千万工程”的部署要求,激活改革、开放、创新“四大动力”,多措并举抓好陶瓷产业集聚区的水环境治理,助推陶瓷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聚力赋能。
一、健全架构,聚焦开展专项行动。为进一步提升陶瓷行业污染治理成效,强化陶瓷固体废物的整治,我市启动“百千万工程”以来,潮州市生态环境局先后印发了《关于持续加强陶瓷废物环境监管的通知》《关于强化废陶瓷、废石膏环境监管的通知》《潮州市陶瓷行业环境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等文件,全力督促各相关单位规范运营,指导陶瓷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强化陶瓷废物的管理工作,强化主体责任意识,提高陶瓷废物污染防治水平,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组织开展陶瓷行业污染整治专项行动,指导督促有关方面落实整改,跟踪落实整改情况,及时消除环境风险隐患。
二、着力改革,多措激活环保认知。潮安分局着力摆脱宣教方式的传统路径依赖,组织陶瓷行业企业代表约100人参加环境监管宣讲会,并采取发放《致广大陶瓷企业主的一封信》、由执法骨干现场宣讲等方式,并依托陶瓷协会和企业家协会,织密宣传网络,营造“严打环境污染行为”的浓厚氛围,改变体制内外环保认识“内紧外松”的情势。
三、扩大开放,内外联动注入力量。潮州市生态环境局潮安分局在发挥对内联系区政府优势,充分调动各镇、村河长和综合执法队伍多级“网格”作用基础上,寻求对外技术资源合作,主动对接河湖物业化项目组、水质自动监测运营方等第三方服务力量。结合乡镇执法权限下放工作,重点抽调枫溪、古巷、登塘、凤塘等镇陶瓷集聚区的执法人员,以“手把手”现场教学和“面对面”业务指导,促使乡镇执法人员真学、真会、真懂、真用,整体提高对区域陶瓷企业监管水平。通过调动多方力量,形成发现问题-快速定位-联系属地-调动执法-处置问题的闭环,有效发现、处置流域内存在环境问题的陶瓷企业、作坊,确保环境问题早发现、早治理。
四、勇于创新,打造样板重点发力。市生态环境局潮安分局将系列整治重心聚集在枫一大排沟、三利溪、西山溪三个陶瓷集中区,通过对流域水质研判,创造性提出“陶瓷产业环境整治样板工程”,组织人员对枫一大排沟区域进行样板化治理。一是加大巡查资源倾斜,出动执法人员320人次,检查92家次,并立案2宗,处罚金额27万元;二是做好绣花功夫,结合该区域地势底,易受洪涝灾害影响的情况,逐家逐户指导企业落实污染防治责任;三是多轮次组织参与联合交叉执法行动。潮州市生态环境局潮安分局累计组织参与6轮次联合交叉执法行动,出动执法人员485人次,检查205家次,落实整改8家,立案4宗,处罚金额47万元。通过专项行动的不断深化,我市重点监管区域的陶瓷污染乱象得到有效的遏制,群众投诉举报量同比下降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