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助力审计,精准发现疑点
为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按照省厅的统一安排,我市组织开展了耕地保护与利用专项审计调查。在此次审计调查项目中,涉及了垦造水田、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建设等工程项目众多,地域辽阔且分散,突显了审计实施过程中现场抽查、核实的一大难点。审计组通过创新工作方式寻求破局,首次在审计项目中引入地理信息系统ArcGIS,以提供空间分析和数据管理功能,同时运用无人机技术,开展多维度图像数据分析,从而更加快速、精准地发现审计疑点,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以下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和无人机应用精准发现审计疑点的三个具体方式: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矢量图与国土空间规划红线图的叠加分析
在审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时,将高标准农田竣工验收矢量图与“三区三线”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图同时添加到地理信息系统(ArcGIS)软件中,进行叠加分析。在图层列表中选中“三区三线”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图并生成一个高亮的红线图框,叠加在竣工验收矢量图,筛选出未落入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图的图斑进行“识别”,确定图斑地类信息不是耕地,这一步骤旨在核查高标准农田是否已被纳入永久基本农田的范畴。
针对部分项目土地规划零散的情况,运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软件,将项目立项规划矢量图层、竣工验收入库矢量图层与对应年度的国土矢量数据进行图层套合分析。选中规划中零散地块,利用缓冲区工具并设置缓冲距离,生成零散地块周围缓冲区,识别具备转化为耕地的土地,这一步骤旨在核查该部分土地既是未纳入集中连片规划考虑范围。这些疑点图斑为后续审计工作提供了重点调查方向,有助于揭示是否存在耕地规划选址、管理或保护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二、无人机航拍建模与高标准农田矢量图的叠加分析
为了更加直观地了解高标准农田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了无人机航拍建模技术。运用大疆智图建模软件处理采集图像数据,通过地理信息系统ArcGIS获得潮州市矢量数据的坐标系(CGCS2000_3_Degree_GK_ Zone_39),并在此基准进行正射影像模型重建,构建出高标准农田的实时全景影像。并将正射影像模型tif以双线性差值法构建金字塔再次导入到ArcGIS,无人机航拍建模结果与高标准农田竣工验收矢量图进行叠加分析。通过对比影像中的植被覆盖情况、土地利用状况与矢量图中的规划信息,准确识别出未按照规划种植粮食作物、撂荒闲置或其他非农业用途占用的高标准农田地块。这些信息为现场进一步核实提供精准审计疑点信息,也为问题的锁定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三、无人机航拍建模与高标准农田竣工图的叠加分析
在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中,确保机耕路和农渠的建设长度、宽度和质量符合设计规划要求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审计方法往往依赖于人工现场抽查核实,耗时又费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无人机航拍建模技术,将无人机航拍建模测算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机耕路和农渠建设长度、宽度与竣工工程量进行比对,排查是否存在虚报、漏报或超范围施工等问题疑点,为后续现场核查取证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重点。通过这一方式,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与时间成本,大大地提高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地理信息技术与无人机航拍建模技术结合运用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样也可复制在垦造水田、水利建设等审计过程中,均能够更加快速、精准地发现疑点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取证依据,有助于推动审计发现问题及整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