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种植百香果、牧草、大棚蔬菜……潮州饶平县500多亩土地“转”活了!
新圩镇:盘活农村闲置土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近年来,饶平县新圩镇以田中村、长彬村为试点,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通过建设生态农牧种养基地,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位于田中村、长彬村的农牧种养基地,占地500多亩,设有牛栏养殖场、百香果种植园、牧草种植区、大棚蔬菜种植区。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就业”模式,促进农户土地流转,盘活农村土地资源。
饶平县广誉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旭波:政府和村委的支持,特别是农民对我们的支持,土地租给我们,涉及到的农户有184户流转土地,集体和村民租的529亩通过我们整合之后,发展农业,每亩一年可以收到300多元租金,村民来我们这边打工,我们的劳动力输送,也连接了农户、贫困户。
田中村村民许秋明,自2017年基地成立后,就在牛栏养殖场打工。他说,之前都是外出打零工,家里的田里一直闲置荒废,2015年听说要整合土地成立种养基地,就把自家闲置的土地租给企业。
新圩镇田中村村民 许秋明:田地基本是闲置,因为企业在这边发展,田也不会荒废作为村民也能来这边工作,我工资一个月是4500元,比较稳定,我们夫妻一个月就有近万元。
土地得到有效盘活,怎样让土地“转”出效益,关键在于基地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里是基地的牛栏养殖场,占地70多亩,通过引进西门塔尔等优良品种进行规范化养殖,首期已投产存栏母牛350头,年产仔牛300头。养殖场配套建设了储粪棚、沼气池和氧化池等治理设施,通过科学种养、循环利用的方式,牛场的排放水浇灌,牛粪发酵施肥,改良土壤,提高农产品质量,以一个养殖场推动三个种养区发展,形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
徐旭波说,肉牛是草食性动物,牧草是主要饲料,1头牛从断奶到出栏大约消耗牧草2000斤。目前,153亩牧草种植区,年亩产牧草大约6万斤,基本能够满足牛场的饲养,大大节省了成本。
饶平县广誉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旭波:牧草基地自家成本价格1公斤是0.16元,到外面进的话是一公斤0.5元。一亩30吨计算,30吨要15000元,自己的30吨就4000多元,牧草基地供给牛场的饲料成本要降低100万元左右,一年。
眼下,百香果园的采摘期已经接近尾声,新的一批即将种植,工人们正忙着除草、松土。据了解,每到百香果采摘季节或是除草期,每天都有四五十人到园区务工。根据不同工种,每人每天可以获得报酬100至110元,这样一来,既盘活了农村闲置的劳动力,村民也有一定的收入来源。
新圩镇田中村贫困户:两个哥哥残疾、老母亲80多岁,现在也没法外出打工。来这里办企业,一天一百元左右,有空就过来赚一点补贴生活。
新圩镇田中村村干部 许锡海:通过这次土地流转以后,给我村带来的变化非常大,第一是土地盘活了,土地不会荒废第二是劳动力方面也比较突出,以前我们村的村民大部分在外面打工,现在回来打工,在家门口就能够赚到工钱。
百香果种植园主管 许晓东:百香果园目前种植256亩,我们果园还请了专业的百香果研究专家进行培训和指导,种苗是引进优良的品种种植的。今年的产量相对比较好,提高了20%的产量,达到80万斤左右除掉成本,一亩地的利润大概在5000元左右,一年总的100多万元。
新圩镇通过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解决了“有人无地种、有地无人种”、“多种不能、少种不行”的矛盾,“转”活了土地,“转”大了产业,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助推乡村振兴。为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任务目标,按照司法部、省司法厅部署要求,潮州市司法行政机关全力开展律师助力脱贫攻坚战专项行动,以法治扶贫为切入点,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聚焦“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