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群共筑致富梦 乡村旧貌换新颜 ----潮州市脱贫攻坚成果丰硕
新时期精准扶贫潮州市共有省定贫困村45个(其中省直单位帮扶3个,中山市帮扶38个,本市自扶4个),有分散贫困户帮扶任务的镇(场、街道)47个。近年来,潮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中山市和省直有关单位的大力帮扶下,强化责任担当,落实政策保障,按时完成各年度工作任务,以实际行动把“两个维护”落到实处,全力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
一、强化党建引领 推动责任落实
潮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成立高规格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定期召开市委和市政府专题会议、推进会议,部署和推动扶贫开发工作。市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做好表率,经常到基层开展调研,指导扶贫工作。李雅林书记上任不久就召开全市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把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作为“1+5+2”工作部署的首要重点任务强力推进,在多个乡镇和贫困村调研脱贫攻坚时,多次强调要突出问题导向,强化党建引领,补短板、强弱项,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殷昭举市长将脱贫攻坚作为政府常务会常态化工作专题研究,多次到贫困村贫困户走访调研,切实把扶贫职责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从今年6月份起,潮州市每月举办“找差距、抓落实——互比互学”现场会,总结经验,量化评比。此外,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督办事项,明确责任单位逐项落实。在市委市政府示范推动下,各县、镇、村党委书记及党支部书记抓脱贫攻坚工作的政治自觉不断增强,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成了市县镇村“四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局面,构建起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
二、抓好产业就业 助力脱贫奔康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潮州市以茶叶、佛手果、青梅、水产、橄榄等十大生产带建设为载体,带动提升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产业的质量和竞争力。印发《潮州市农业产业分布图》《关于加快实施产业扶贫稳增收攻坚行动的通知》,对贫困村内发展产业扶贫项目的土地经营权流转规模经营达到一定规模的,市给予财政专项资金补助,激励带动贫困村、贫困户中长效增收产业发展,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立健全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万企帮万村”,组织260家企业与93个村进行对接,全市45个贫困村都有一个以上企业对接帮扶,不断完善主体带贫益贫机制。加快推进互联网+建设,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推进科技对接,引进优质农业新品种,提升带贫农业龙头企业和贫困户的技术水平及种植成效;推动农旅融合,将贫困村贫困户各类产品推介,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4A级景区等串联起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贫困户增收。至目前,45个省定贫困村已投入大量产业扶贫专项资金,茶叶、水果等农业产业种植面积约4.5万亩,畜、禽等养殖业约10万头只,青梅产量超过1万吨,有效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已参股的农户及贫困户达到1790人,已就业的农户及贫困户424人,建立购销关系的农户及贫困户4116人。
就业扶贫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有效抓手。对此,潮州市印发《潮州市贯彻落实广东省进一步促进就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鼓励企业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并给予相应社会保险补贴及一次性奖补。加强面向贫困人员的就业服务,举行就业精准扶贫专场招聘会28场,1174家次企业进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约3.2万个次,就业帮扶服务1987人次。建成覆盖全市1015个村居的“村村通”就业信息网,为困难群众提供岗位信息16232个次。建立扶贫车间、扶贫工作坊、安置基地等75个,帮助170个贫困人口实现就近就业;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1217个,落实公益性岗位安置771人。在9个贫困村设置“潮州菜烹饪技能人才乡村培训基地”,培养400多名乡村厨师。
三、激发内生动力 补齐精神短板
潮州市多措并举,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全力补齐精神短板,助力奔康。一方面,制定精准扶贫创业就业“以奖代补”实施办法,对实现创业就业的贫困劳力给予奖励,切实鼓励贫困劳力积极就业,激发和涵养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大力破除“等靠要”思想和简单依靠给钱给物扶贫的落后观念,激发贫困群众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另一方面,加强贫困群众劳务技能培训,免费培训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685人次,其中市高级技工学校自去年以来在九个乡村培训基地共培训潮州菜师傅294人;饶平县新丰镇潮菜培训基地培训了53人;潮安区潮州菜实训基地组织开展了三期培训班,组织培训60人;湘桥区举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农家乐厨艺技能提升培训”,5名贫困劳动力参加了培训;潮州市天龙培训学校培训了273人。另外,通过在贫困村建立产业基地,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贫困群众多途径参与产业项目就业致富。如饶平县浮滨镇宫下村扶贫车间,吸纳了多名贫困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四、干群齐心协力 扶贫成果丰硕
经过3年多的精准帮扶,各级扶贫责任、政策、投入、动员、监督等体系基本形成,脱贫攻坚推动力度、深度、精准度达到新的水平,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至2018年底,累计使用扶贫资金56532.84万元,使用率99.9%。共有16770户、39965个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脱贫率85.61%;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1636元,贫困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6601元。贫困户的危房改造、兜底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重特大疾病救助、教育补助等各项政策全面落实,45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完成村庄整治创建规划和“三清三拆”工作,贫困村20户以上的165个自然村全部完成村委通自然村道路硬底化、自然村内巷道硬化、村庄雨污分流管网、集中供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度省综合考核成绩在粤东西北14市中排第7名,列为“较好”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