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 )
2012-08-06 23:21
来源:潮州市科学技术局文件
【浏览字体:大 中 小】
创新驱动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市科技局将推进自主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来抓,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稳步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全市科技综合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科技创新为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一)狠抓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内生动力
坚持把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引进高级人才和先进的设备、技术,解决企业技术人员不足、研发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缓慢等一系列“瓶颈”问题,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按照培育市级、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的梯度体系,鼓励企业设立技术研发机构,开展科研攻关或进行新产品开发,增强企业研发能力。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60个,其中省级22个。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在我市的布局,并取得显著成效。五年来,共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90项,组织实施市级科技项目286项。其中列入省重大科技专项15项,带动企业(社会)投资5.04亿元,新增年产值10.8亿元。2011年,我市全社会科技投入首次突破5亿元,比上年增长47%。通过科技项目带动和财政资金引导,推动企业加大资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的质量和效益。五年来,我市一批科技项目获得各级科技奖,其中获得省科学技术二等奖3项、三等奖11项,市科技进步奖130项。
(二)狠抓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平台
紧紧围绕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组建了一批特色产业基地、专业镇、公共研发平台,区域创新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全市有省级以上特色产业基地5个,市级以上专业镇25个。协助各专业镇构建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和平台,为企业提供产业发展共性技术的培训和科技、信息、人才、政策等方面的服务。目前,全市17个省级专业镇共建立各类技术创新服务机构近200个。同时,推进潮州陶瓷研究院建设,完成了培训中心、检测中心、设计中心等项目,并正式开展技术培训、产品质量检测等服务,为我市陶瓷产业做大做强提供技术服务支撑。创建了陶瓷、婚纱晚礼服、水产等5个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基本覆盖各特色产业,数量居全省各市前列。这批公共技术服务机构的建设,有力地帮助、支持企业开展研发活动,降低企业创新成本。
(三)搭建科技交流与合作平台,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外源支持
全面推进各类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并呈现深化态势,有效地提高企业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全市科技合作取得显著效果。目前,我市各级政府已与中科院广州分院、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汕头大学和韩山师院等高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机制,广大骨干企业、核心企业与相关高校、科研机构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如广东隆兴包装、广东中包机械、广东复兴食品机械3家企业和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以及潮安县庵埠食品工业协会、包装协会等产学研合作联合体,组建了广东新一代自动化食品包装机械(潮州)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通过联盟完成从传统食品包装机械的工艺创新、集约性创新、技术创新,到实现区域产业的自主创新,解决了该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控制等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改变食品包装机械装备精确度弱、自动化程度差、市场竞争力低等问题,提升了该类装备的国内外竞争力并实现出口及技术输出。今年3月份,该联盟被省科技厅列入2012年第一批广东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计划。同时,大力推进企业与各类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开展项目的研究攻关,积极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至目前,全市开展产学研合作企业215家次,开展合作项目232项,其中列入省部院产学研项目78项,投入扶持资金3251万元,通过实施产学研合作实现产值102亿元,实现利税28.6亿元,新增专利数409件,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项。有24名科技特派员与我市企业对接成功,为我市培养了一大批创新型人才和技术管理人才。
(四)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产业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坚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引导企业做好专利申请工作,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专利保护和申请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方面,不断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通过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活动,引导和扶持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进一步优化专利实施计划及试点示范工程,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2011年,我市专利申请共3038项,比上年增长64.5%;获得授权1877项,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居全省第10位。五年来,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8305项和7132项。另方面,积极营造专利保护的良好环境。不断拓宽专利执法思路,积极探索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和市公安局设立执法联络室,整合行政执法和刑事打击的专利执法方式,提高对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的威慑力。去年,全市共受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32宗、结转案件11宗,已审结36宗,其中调解结案21宗。由于工作成效明显,连续多年被国家和省评为知识产权执法保护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