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文明守礼、诚实守信教育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文明守礼、
诚实守信教育的通知
各县、区教育局,市直各学校: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意见》精神,市教育局决定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文明守礼、诚实守信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要充分认识开展文明守礼、诚实守信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全市中小学中开展文明守礼、诚实守信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学校的高度重视下,我市广大中小学生呈现出勤奋学习,尊师守纪,诚实守信,爱国爱乡良好的精神风貌,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但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事物、新观念不断涌现,对中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中小学生中集中开展文明守礼、诚实守信教育活动,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若干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意见》精神,深入贯彻执行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举措。各地各校要切实抓好学生文明守礼、诚实守信教育工作,扎扎实实开展好各项教育活动。
二、要有针对性开展文明守礼、诚实守信教育
加强对学生文明守礼、诚实守信的教育,是对中小学生的基本要求和规范教育的一项必须做好的工作。各地各校在贯彻执行《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要集中、深入地加强学生文明守礼、诚实守信“十要十不要”的教育:①要注重仪表,穿戴整洁、朴素大方,符合中小学生身份;不要烫发、染发、化妆、佩戴首饰。②要讲究卫生,经常洗澡,勤剪指甲,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与人谈话时,不挖鼻孔、抠耳朵、剔牙齿。③要讲文明、懂礼貌,平等待人,尊老爱幼,谦恭礼让,讲话注意场合,使用礼貌用语:你(您)好、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举止文明,不要说脏话、不骂人、不打架,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不涉足未成年人不宜的场所。④同学之间要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宽容理解,真诚相待,正常交往;不要欺凌同学,不戏弄他人,不传播是非。⑤要爱惜名誉,勤奋向上,情趣健康,抵制不良诱惑;不要做有损人格的事,不看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的书刊、音像制品。⑥要真诚待人,与人为善,富有同情心,言行一致,诚实守信,诚实做事,学做真人。不要说谎,不弄虚作假,作业和考试求真实,不抄袭,不作弊,以诚实为荣,以失信为耻。⑦要守时,守信,有责任心,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要及时归还,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误,不要推诿,不要回避,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必改。⑧要珍惜粮食和学习、生活用品,节约水电;不要铺张浪费,不攀比吃、穿、用,不乱花钱。⑨要遵守公共秩序,遵守交通法规;不要违章骑车,不要逆道行驶,不要闯红灯,不要横穿马路,公共场所不喧哗,观看演出和比赛不起哄滋扰,做文明观众。⑩要爱护公共设施、文物古迹,爱护花草树木,爱护有益动物和生态环境;不要损坏公共设施,不在课桌椅、文物古迹等乱涂乱刻,不攀折、践踏花草树木,不污染水源、环境。
三、开展文明守礼、诚实守信教育活动要注重实效性
文明守礼、诚实守信教育要遵循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原则,既要有声势、有影响,又要扎扎实实。要根据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教育学生从日常行为规范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要将文明守礼、诚实守信的教育作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要与社会公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整体教育效果。要以学生为主体,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文明守礼、诚实守信教育重点在知行统一,关键在践行。各校要充分利用主题班会、演讲、辩论、知识竞赛、参观展览等形式,精心安排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教育活动。
要充分发挥学校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组织的作用。精心组织,合理安排,积极引导和教育学生文明守礼、诚实守信,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从个人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以培养和形成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
四、要建立健全德育评价及激励机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健全学生德育评价机制,以鼓励、引导为主,加强检查、监督,对学生文明守礼、诚实守信思想行为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同时,要开展“创建文明校园,培育文明学生”、“创建诚信校园、培育诚信学生”活动,和评选“文明班”、“文明小标兵”活动,树立学习榜样,积极引导学生遵守则、守规范,诚实学习、诚实做人,营造“比、学、赶、帮”争优创先浓烈的育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