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潮州新区管委会委托发布《广东潮州新区区域建设用海发展规划(2014-2030年)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公示(第二次)》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粤发[2013]9号),科学指导潮州新区区域建设用海的空间布局、科学用海,潮州新区管理委员会组织编制了《广东潮州新区区域建设用海发展规划(2014-2030年)》。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受规划单位委托为该规划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等相关规定,遵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要求,为让公众充分了解本规划,接受全社会公众的监督,确保规划实施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的协调统一,现就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进行信息公示,征求公众意见。
一、规划概况
1、规划名称:广东潮州新区区域建设用海发展规划(2014-2030年)
2、规划范围:包括湘桥区的桥东街道、意溪镇、磷溪镇、官塘镇、铁铺镇,潮安区的江东镇,饶平县的钱东镇、汫洲镇、海山镇、柘林镇、大埕镇、所城镇和黄冈镇国道324复线以南地区,共13个镇(街),总面积约553平方公里
3、规划期限:2014年-2030年,规划近期至2017年,中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
4、总体目标:充分发挥潮州新区丰富海洋资源优势,把潮州新区建设成海洋产业集聚、特色鲜明的发展示范区,推动全省海洋经济稳步发展,打造广东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桥头堡以及宜业、宜居、宜游的现代化新区。
5、区域建设用海布局
(1)海岸保护与利用。新区大陆海岸线长75.3公里,规划为建设岸段、港口岸段和渔业岸段等3个类型共5个基本功能岸段。
建设岸段,即柘林湾东部建设岸段,以建设用围填海(港口建设围填海除外)为主要利用方式,主要布局和发展装备制造业,设置港区综合服务区,并预留产业发展用地。
港口岸段包括柘林半岛港口岸段和三百门港口岸段,以建设港口为主要利用方式,主要布局和发展港口业、物流产业、能源产业区、石化与装备制造业产业、精细化工产业、水产品深加工业,并预留产业发展用地。
渔业岸段包括柘林湾北部渔业岸段和笠港渔业岸段,以渔业生产和重要渔业品种增养殖为主要利用方式,主要布局和发展养殖业,设置养殖区、滨水休闲区、居住区、生态控制区、旅游度假区,并预留城镇发展用地。
(2)海域开发利用布局
按照“一核两翼九片区”的海陆统筹、联动发展的总体布局,打造集生产、生活和生态“三位一体”宜业、宜居、宜游的沿海经济带。
“一核”指临港产业园,“两翼”指柘林湾北部的滨海新城及南部的海岛生态休闲区,“九片区”指西澳港区、产业转移园区、金狮湾港区、大埕湾工业园区、滨海新城综合服务区、三百门商贸物流区、海滩岩田保护区、东沙湾休闲区、汛洲-西澳生态区。
(3)海洋生态保护布局。打造“一带、一湾、多节点”的生态保护布局。“一带”为柘林湾滨海生态带,“一湾”为生态柘林湾,“多节点”为生态节点(海山海滩岩田、海上牧场、汛洲岛、西澳岛)。
6、重点区域建设用海规划
(1)西澳港区用海规划。西澳港区开发深水港,发展港口工业、物流业、同时进一步强化规划区周边的环境美化,开发滨海旅游业。建设用海造地约1000公顷,港池用海面积约500公顷。港区分为四大功能区,分别是码头作业及服务区、临港产业物流区、海西贸易区、生产生活辅助区。
(2)金狮湾港区用海规划。金狮湾港区定位为潮州港重要的工业港区,,规划码头岸线长约4.2公里,规划港口直接用地规模约1110公顷。金狮湾港区规划为三大作业区,体现三大功能,分别是:金狮湾东油品码头作业区、金狮湾西通用散杂货码头作业区、大礁屿东通用散杂货码头作业区。
(3)三百门港区用海规划。规划近期三百门港区的散杂货物年吞吐量为480万吨,其中集装箱35-40万TEU;规划远期散杂货物年吞吐量为570万吨,其中集装箱50万TEU。
二、规划协调性分析。本次规划与上层相关产业政策、规划及法规基本相符。但与广东省环保规划划定的近岸海域生态严控区存在一定冲突,部分岸段的规划用途与近岸海域功能存在一定的冲突。
三、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结论。各港区粉尘排放量随着各类货物尤其是散货吞吐量的增长而增加,同时随着港区集约化发展,作业区粉尘释放源可能较集中,造成附近局部区域高浓度污染,但在采取针对性的粉尘扩散控制措施后,不利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2、近岸海域水环境影响分析。围填海使柘林湾的口门通道及工程周围的航道、港池水动力减弱,纳潮量减少,但减少幅度预计不大。规划实施后柘林湾水动力减弱,在污染物排放量不削减的情况下,污染物在规划海域滞留时间加长,柘林湾内水质变差、水体富营养化、赤潮爆发的可能性增加。
3、声环境影响分析。规划的主要噪声影响来自于码头作业区装卸设备所产生的噪声。规划具体项目实施中,设置相应的噪声防护距离。船舶噪声影响较小,基本可以满足评价标准要求。货运量较大的疏港公路线路走向应尽量避开村庄等居住区,两边设置噪声防护距离,避免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4、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根据现状分析和新增固废产生量预测,港区现有固废处理措施和设施基本可以满足规划新增固废的处理处置,通过环卫部门清运、分类回收利用、危险废物和严控废物委托处置,港区产生的大部分固废均可以得到妥善的处置,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结论。港区、码头、航道等可能需要人工冲(充)沙造岛,对海洋及海岸带的影响变现为施工期深水疏浚对水质、水生生物,特别是底栖动物的影响,同时港区占地对邻近养殖区可能造成影响。营运期港区生产、生活、船舶污水的排放对海水水质产生一定影响,港口风险事故对水质、水生生物的影响等。本规划实施应该不会对水域生物群落产生重大不可逆影响。正常情况下,对生态敏感区(饶平大埕湾海洋生态县级自然保护区、饶平县溜牛礁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西澳岛黄嘴白鹭自然保护区、海山海滩岩省级自然保护区)影响不大,但应加强对生态敏感的环境保护措施。
3、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施工期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本次评价针对建设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拟定了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水污染防治措施、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固体废物处置措施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运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尽量改进物品运输工艺,减少物品周转环节;(2)粉尘控制措施:①道路洒水抑尘;②堆场、装卸洒水喷淋抑尘、喷雾抑尘、抽风除尘、防尘网等;(3)车船、机械尾气控制措施;(4)在疏港公路线路旁营造绿化带。
3、运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实行雨污分流,并以市政污水处理措施为依托。
污水通过循环利用、清污分流、污污分流、分类处理、处理后回用等措施,达到降低新鲜水消耗,减少外排废水的目的。潮州新区临港产业园应建有污染雨水及事故水池,用于收集污染雨水和事故废水,雨水及事故水池的容积均能满足最大事故情况下的要求。
5、运营期噪声防治措施:(1)严格执行禁鸣喇叭的规定,严格车辆定期检测制度。(2)疏港公路应尽量避免靠近敏感点。(3)应尽量选择低噪声设备,配备必要的噪声防治措施。
6、运营期固体废弃物处置方案:(1)垃圾推行分类收集、综合利用、集中处置。(2)临港产业园尽快建立固体废物暂存池,解决已建、在建及规划项目和企业后续发展产生的固体废物暂存的问题。(3)对于规划区产生的各类危险固废严禁与其他固体废物一起处理,需专门收集后交由专门的危险废弃物处理单位处理。
7、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加强对绿带、防护绿带的建设;(2)加强水生生态保护及补偿措施。
8、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如溢油事故防范。
4、评价结论
综合本次评价的分析,从环境角度,《广东潮州新区区域建设用海发展规划》的规划目标、功能定位、发展规模及布局基本合理,可实现大部分环境目标。此外,相关规划布局在满足自然保护区、近岸海域生态严格控制区、大气一类区管理与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其发展规模和布局才是合理的。
通过分析,进一步优化港区功能布局、严格环境准入条件,并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采取适当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则该规划的环境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从环境角度,该规划是可行的。
5、联系方式
1、规划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
潮州新区管理委员会 联系人:许先生
地址:潮州市政府五楼 邮编:515636
联系电话:0768-2362683 传真: 0768-2362683
2、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
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联系人:陈工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335号环保大厦1005,邮编:510045
联系电话:020-83545893 传真: 020-83332381
联系邮箱:peia_gd@foxmail.com
6、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意见范围:征求公众对《广东潮州新区区域建设用海发展规划(2014-2030年)》实施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
公众范围:受《广东潮州新区区域建设用海发展规划(2014-2030年)》实施影响的公民、团体,或关心本规划环境保护工作的其他公众。
主要事项:①规划实施后的主要环境影响问题;②公众希望采取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③公众对规划开展实施的态度等。
7、征询公众意见形式
以电子邮件形式将您对该规划实施的意见及建议发送至以下邮箱peia_gd@foxmail.co m;或来电至:020-83545893 020-83332381。
8、征询公众意见起止时间
2014年12月5日至2012年12月18日
广东潮州新区管理委员会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