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94号提案答复的函
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94号提案答复的函
张热云委员:
您提出的“推动潮州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收悉,该提案与“运用数字技术激活非遗艺术传承”、“守护匠心传承,为潮州传统工艺美术赋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实况实录”、“潮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提案合并办理,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潮州非遗传承与发展的关注和支持!提案充分体现了对潮州非遗工作的重视,对潮州非遗传承与发展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意见,给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近年来,潮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统筹各方资源力量,积极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不断完善非遗保护传承机制,盘活优秀传统文化,切实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在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强保护,夯实非遗基础工作
1、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和保护机制建设。我市加强开展普查挖掘,全面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种类、分布情况、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潮州工夫茶艺”作为联合申报项目成功晋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增潮州菜烹饪技艺、粤绣(珠绣)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新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站1个(潮州菜烹饪工作站);新增畲族民歌等9个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认定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新增23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新增33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编纂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建立潮州市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库,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类专家30人。
2、整理归档,充实文本图像信息基础。为多角度、全方位地记录全市的非遗,组织工作人员及摄影、摄像团队,深入到各非遗传承场所及传承人所在地,为潮州嵌瓷、潮州铁枝木偶戏等重点项目和传承人拍摄图片、影像资料,录制宣传视频,以有声动态的形式,将非遗资料记录存档;编辑出版《潮安区非遗名录》、《潮州铁枝木偶戏乡土教材》、《潮州大吴泥塑资料汇编》等非遗相关书籍。
3、创新路径,推动线上保护传承工作。近年来,组织拍摄了电视系列片《潮州非遗全录》、潮安非遗宣传片《潮安非遗文化》、潮州铁枝木偶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培森纪录片《小木偶大艺术》,广播平台《潮汕风情话》、《914潮故事》、《听说潮州》等固定栏目采制潮州非遗专题节目300多期,邀请潮州金漆木雕、潮绣、潮菜、嵌瓷、大吴泥塑、潮州剪纸、潮州抽纱、潮州养生香艺、潮安竹编技艺等项目传承人录制非遗教学慕课,在电视台和电台进行播放,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同时也保留非遗数字资料。市工信局以数字赋能工艺美术,与智度集团携手打造的潮州工艺美术元宇宙精品馆正式在“Meta彼岸”APP 上线,成为国内首个“元宇宙”地方工艺美术馆,藏品涵盖潮瓷、潮绣、潮雕朱泥壶、麦秆贴画等。馆内首期共展出 46 位潮州工艺美术大师的54 件精美作品,其中有 24 位国家级大师的作品参展。这是潮州市借助数字技术推广潮州工艺美术藏品的一次创新实践,更是传统文化与数字经济融合创新的一次重要尝试,该项目获得2022年文化和旅游领域数字化应用典型案例。潮安区打造VR展厅,在线上线下同步举办“潮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让群众在家里就可以随时随地参观展览。
4、搭建载体,打造非遗对外展示窗口。我市为充分调动传承人的积极性,鼓励支持传承人打造集传承、体验、教育、培训、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传承体验场所。现已成功打造牌坊街20多个非遗展示馆,涵盖了潮绣、潮州木雕等17项国家级非遗项目,此外还有潮州市百师园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潮州市祥铭鼻烟壶工艺研究所、潮安区大吴泥塑博物馆、潮州嵌瓷博物馆、潮安区铁枝木偶艺术展览馆、潮安区郭少俊木雕艺术馆、潮安区信靠龙窑文化展览馆、潮安区推光金漆画工艺研究院等文化馆民间分馆,各分馆经常组织公益讲座、免费培训、研学游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应。
5、转化价值,推动文创作品注入非遗元素。近年来,市鼓励传承人积极拓展产品创意发展空间,通过文创设计,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和文化内涵。创作出潮州龙窑创新摆件、潮州铁枝木偶戏半身像、潮州大吴泥塑系列周边及明信片、帆布袋、潮州木雕家装饰品等,深受群众喜爱。为满足群众越来越高的审美需求,在保留非遗传统技艺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色,探索非遗表现新形式。如铁枝木偶戏传承人编创反对校园霸凌作品《在途中》、抗疫儿童木偶戏《猫和老鼠的对话》等。
(二)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1、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2021年潮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工作目标。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文化旅游、发改、财政、教育等30多个单位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以市为主导,市和湘桥区两级联动,在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潮州文化(湘桥)生态保护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专门工作机构和人员配置,在人才、资金、政策等方面加强保障,形成合力,积极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2、申报“世界美食之都”
2022年我市启动新一轮“美食之都”申报工作,市委副书记王文森召开“美食之都”工作会议部署推进“申都”有关工作事项。调整充实潮州市创建“世界美食之都”工作领导小组。致函请韩山师范学院继续负责申报资料的整理和起草。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全委会等有关单位的沟通联系,邀请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及德安杰环球顾问集团等机构赴潮州调研潮州美食。与中国烹饪协会联合主办第31届中国厨师节。何晓军书记亲自参与6月14日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全委会答辩工作。6月20日,潮州市收到回复,将代表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创意城市网络“美食之都”。
3、组织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
在 2019 年、2022 年分别组织近百位大师、潮州抽纱、潮绣等近千件精品赴南京参加首届及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成为博览会规模最大的特色展区,并取得佳绩,通过鲜活、灵动的视觉盛宴,全方位多维度展示潮州工艺美术艺术成就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向全国展现潮州传统工艺美术的最高水平。
今年 5月份,我市继续组织参加 2023 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以“展中展”的形式设立“潮州专馆”,分为形象展示区、体验展示区、陶瓷展区、木雕展区及综合展区等,展示来自我市国家级、省级等工艺美术大师的潮绣、潮瓷、潮雕、潮塑等约 20 个品类超 500 件作品,呈现潮州工美门类品种繁多、专业人才百花齐放、创新能力逐步增强的特点。
4、举办 2023 中国(潮州)国际陶瓷博览会
2023 年5月在潮州市人民广场举行 2023 中国(潮州)国际陶瓷博览会,全方位、多角度呈现潮州陶瓷产业的新风貌,全力唱响“产业大戏”,持续擦亮“中国瓷都”金字招牌,以点带面推动陶瓷全产业链升级发展,紧扣“中国瓷·世界潮”主题探索打造以“文化+展会+活动”模式,加强陶瓷全产业链展示展销。展馆内共设标准展位 400 余个,规模达 1万平方米,规划七大主题展区,我市知名陶瓷企业及全国相关陶瓷产区均有参展,集中展示陶瓷精品,涵盖家居日用瓷、酒店瓷、艺术瓷、礼品瓷等多个品类。展会设有陶瓷技艺展示区和工艺美术协会专区,邀请著名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手拉壶、瓷塑等陶瓷制作技艺,展现潮州陶瓷等工艺美术的艺术魅力和别样韵味。
5、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
举办“美食如潮”旅游嘉年华游,邀请中国烹饪协会、中国饭店协会及澳门、成都、顺德、扬州等美食城市的嘉宾参加活动,四地大厨与潮州大厨同台献技,共同分享潮州美食。以庆祝“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旨,举办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主题系列活动,向社会公众宣传普及文化遗产内涵和保护理念,展示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和生动实践,让更多的民众来关注和保护潮州市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举办“非遗购物节”,联合“潮行通”APP,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店铺入驻平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作品展销提供流量支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向各地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我市31件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藏(展)品;启动防疫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宣传工作,鼓励保护单位、传承人创作并展示一批反映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战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征集市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品,向全市的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征集优秀作品入驻市博物馆,进一步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见度、影响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浓厚氛围;举办2023潮州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大赛,通过向全社会征集文创产品,助力非遗发展。
6、利用媒体平台,开展非遗宣传活动
近年来,潮州电视台的《潮州新闻》《民生直播室》栏目聚焦潮州非遗传承保护,动态报道和策划深度报道持续发力,宣传效果明显。从非遗传承、非遗创作、非遗展示推广活动等入手,对“大吴泥塑”、“潮州花灯”、“金石铁枝木偶戏”等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开展宣传报道,策划推出了“我是非遗传承人”、“非遗瑰宝 共同守护”、“赏非遗 度佳节”、“多彩非遗贺新春”等多组系列报道,2021年的“多彩非遗贺新春”系列报道中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潮绣、潮州剪纸、潮州手拉壶、大吴泥塑、油纸灯笼等非遗项目进行报道,如剪纸的《牛年大吉》、潮绣的《牛气冲天》、 手拉壶的《牛转乾坤》,营造了喜庆、浓烈的节日氛围。2022 年元宵节,拍摄了《传奇中国节·元宵》潮州花灯短片,在 CCTV-4 播出,潮州市广播电视台所属公众号、视频号等同步推送获得网友广泛关注,得到社会广泛好评,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元宵节特别策划制作《又逢潮州元宵夜,陈三五娘赏灯来》短视频,以陈三五娘“穿越”来赏灯为创意,用经典电影与潮州元宵花灯和街景混剪。该视频在视频号的转发量高达 4.6 万,点赞数超过 1万,刷新了短视频传播纪录,得到广大网友喜爱和市委领导充分肯定,也成为在海内外潮籍乡亲中热传的“爆款”。2023 年春节期间,我台推出了《多彩年俗 浓浓年味》、《非遗作品贺兔年》等专题报道,为非遗传承营造氛围。
(三)强化传承,加强后备队伍培养
1、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今年来,我市创建5所“全国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24所“广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31所“广东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100所“潮州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30所“潮州大锣鼓进校园示范学校”;50个“潮州市中小学优秀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开展了多项非遗进校园活动,包括潮州大锣鼓、潮州铁枝木偶戏、英歌舞、潮绣、潮州工夫茶、潮州嵌瓷等,谢华、吴维潮、方树光、祝书琴等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担任院校客座教授。市教育局已经举办三届校园潮州大锣鼓比赛,拟在今年11月举办第四届校园潮州大锣鼓比赛。潮安区金石镇龙阁小学开办铁枝木偶培训班,在省、市多项比赛中获得优秀成绩,被评为“广东省第二批省级艺术特色学校称号”“首批省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潮安区金石镇大寨初级中学于2017年初把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英歌舞”引入学校。学校把英歌舞列入体育课、艺术课的课程,该校被评为“广东省中小学第二批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潮安区东凤镇下张溶智学校等学校开展潮绣特色课程,聘请非遗潮绣传承人余燕璇、冯莹、黄雪玲等老师把潮绣引入学校艺术课程,定期开展潮绣传承活动,努力建立一条“由校园传播到家庭,从家庭走向社会”传播路径。潮州大锣鼓《闹春》被评为广东省“非遗少年说”青少年展示展演活动一等奖,潮州市百师园被评为广东省“非遗少年学”优秀传承单位。
2、开展非遗进乡村活动。开创“非遗+乡村振兴”模式,开展“传承非遗 振兴乡村”非遗精品进乡村巡回展,送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进乡村,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富民兴村的产业。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培训,举办多场次潮绣、剪纸、潮彩、潮剧、木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培训班,积极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在全社会形成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是一个社会综合工程,是一项全社会共同合作的事业。我局承担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的责任,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工作的关注、支持和帮助,培养专业人才,专职从事非遗保护工作。同时提高传承人的保护意识,科学有效开展传承活动,在全社会宣传非遗知识,营造浓厚的非遗氛围。
(二)加大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投入力度。我局将继续挖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推荐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承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的责任,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一是提高传承人保护传承的理念。作为活态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是人的传承。只有不断提高传承水平,才能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力和吸引力,维护和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鼓励代表性传承人(团体)进行传承活动,通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后继有人。二是重视利用集市、节庆活动,繁荣、活跃民间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培训活动。鼓励和吸引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加入传承行列,实现可持续的保护。
(四)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在保护过程中,我局将进一步发动鼓励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从民俗表演到旅游开发,从工艺品销售到文化创意发展,多手段全方位地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适度的市场化开发、利用,拟与旅游业、音像业、娱乐业等行业的开发结合起来,利用当地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切实可行的市场运作,实现文化保护和产业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互动。
(五)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推介工作。我局将继续与潮州市广播电视台、潮州日报等多家媒体合作,开展多媒介、多平台的媒体宣传工作,深入做好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宣传推介,讲好潮州故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潮州非遗传承与发展工作的关心支持。
潮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3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