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第十二届潮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6号提案答复的函
致公党潮州市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科学引导和精准施策助力我市陶瓷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陶瓷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提案收悉,经综合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商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金融局、市税务局、潮州海关、饶平海关等单位意见,现将有关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一、推动陶瓷产业技术创新
(一)开展陶瓷产业自动化、智能化改造
大力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实施《关于加快推进智能化应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加快推动陶瓷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改造。目前,皓明公司智能工厂建成“5G+VR”科创中心;非凡实业投入1.85亿元建设智能马桶一体机产业化与机器人应用项目;全市陶瓷生产自动化、智能化设备近4000台/套。
(二)增强陶瓷产业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陶瓷产业创新型企业培育与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推动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潮州分中心建设,开展陶瓷细分领域的研究。目前,全市累计培育陶瓷类科技型中小企业28家,高新技术企业42家;累计建设陶瓷类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9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9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
(三)提高陶瓷产业研发水平
支持陶瓷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成果转化应用。依托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潮州分中心,实施“5G通信基站用高容量MLCC”项目和“IC芯片封装用陶瓷劈刀材料及应用研究”两个省级重点领域计划项目,对高品质的电子陶瓷粉体材料、生产工艺、生产装备和电子元器件进行深入研究和技术开发,推动我市陶瓷产业提档升级。目前,我市拥有陶瓷类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立项1项、省级立项2项。
下一步,我市将加大陶瓷产业的技术创新力度,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一是通过加强政策引导、举办智能制造应用推广现场会等方式,不断提升陶瓷产业的智能化应用水平。二是充分发挥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潮州分中心陶瓷材料研究室的科研引领作用,积极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深入对接,加快陶瓷原料研发步伐。三是把“5G+智能制造”作为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抓手,加快与广东省智能制造研究所的对接合作,推动陶瓷产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二、强化陶瓷产业人才支撑
(一)实施陶瓷产业人才振兴计划
申报实施广东省“扬帆计划”,围绕先进陶瓷、陶瓷智能制造、陶瓷新工艺、现代经营管理等4个领域,实施创新创业团队引进、产业领军人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引进、“英才名匠”培养、产业人才定向培育、产业核心人才培训、应用基础研究平台人才支持、产业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产业人才贷”、校地人才合作等10个人才项目,为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链条”人才支撑。
(二)优化陶瓷人才结构
加强博士、博士后平台建设,全面落实各项人才优惠政策,坚持人才引进与培育并重,不断加强陶瓷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目前,我市现有陶瓷领域博士后工作站4个、博士工作站3个。据不完全统计,全市陶瓷行业从业人员中,有70多名高水平研究人员、300多名研究人才、2万名左右专业技术人才和一批经营管理、生产操作技术技能人才,形成典型的金字塔型人才结构。
(三)深化陶瓷产学研合作
市政府与韩山师范学院共建“先进陶瓷材料创新研究中心”、达成产教融合战略合作,逐步建立起专家人才双向流通机制。先后推动三环、皓明、健诚等陶瓷企业与武汉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开展产学研交流对接活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目前,已有超过50家陶瓷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
下一步,我市将加大陶瓷人才的培育力度,与国内陶瓷专业院校在陶瓷人才培育上达成战略合作,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等方式,提高陶瓷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引导韩山师范学院、高级技工学校等院校加快开办与陶瓷产业发展相对接的学科专业,构建与产业相匹配的技工教育及技能培训体系,培养高层次的陶瓷研发人才和陶瓷后备人才。积极申报实施“扬帆计划”等人才专项,强化产业人才服务保障等,为陶瓷产业加快发展打下人才基础。
三、提升陶瓷产业品牌质量
(一)推动“中国瓷都”品牌走出去
近年来,我市积极调动各方优势资源,组织优质陶瓷企业“走出去”参展,先后参加中国(北京)国际精品陶瓷展览会、上海国际尚品家居展等国内外大型展评会、交易会和展销活动,通过设立“中国瓷都·潮州陶瓷专馆”,变“产品输出”为“品牌输出”,全方位展示我市特色陶瓷产业风貌和“中国瓷都”城市品牌形象。去年,我市成功复评“中国瓷都”称号,并成功发布全国唯一一个日用陶瓷价格成本指数,提升我市陶瓷行业的话语权。
(二)提升陶瓷产品档次
加快工业设计创新在陶瓷行业中的应用,通过举办“中国瓷都潮州杯”国际陶瓷设计大奖赛、引进国际设计人才与专业团队等方式,积极与国际一线品牌开展合作,推动潮州陶瓷产品由中低档次向高中档次转型。今年,我市成功举办第十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潮州赛区暨潮州市首届“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有力地促进设计与陶瓷制造互动对接,逐步提升我市陶瓷产品的附加价值。
(三)提高陶瓷产品质量
推动省内首家省级陶瓷燃气窑炉质检公共服务平台——广东省质量监督陶瓷燃气窑炉检验站(潮州)落户我市,不断完善陶瓷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利用潮州海关国家陶瓷区域中心实验室的资质和技术优势,开展卫生洁具节能、智能、功能等专项检测和专项认证;通过“一企一策”开展政策解读,精准指导企业开展高端智能马桶的零配件、关键件保税进口业务,提升洁具生产企业产品质量档次,帮助潮州陶瓷打造扎实品质基础。
下一步,我市将加大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推广力度,主动对标国家先进行业标准,加快研究制定市级潮州陶瓷生产质量标准和产品品种标准,健全潮州陶瓷质量体系。推动潮州文化与陶瓷产业相结合,鼓励引导企业将潮州文化符号融入产品设计之中,通过文化创新提升我市陶瓷产品的档次和内涵。多渠道搭建企业展示展销平台,加快陶瓷展览场所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将我市打造成国内乃至国际性陶瓷产业展示、交流、合作重大平台。继续组织优质陶瓷企业“走出去”,不断扩大“中国瓷都”城市品牌影响力。
四、拓展优化陶瓷产业市场
(一)创新陶瓷产业营销模式
今年以来,针对疫情带来的外贸出口萎缩的问题,我市先后组织陶瓷企业参加线上广交会、1688电商直播节;举办“潮州优选家”互联网直播及卫浴五金品类招商会等系列产业促进活动,推动我市陶瓷产业、企业对接电商平台上层资源,深化“互联网+产业”融合,帮助陶瓷企业开拓线上线下、国内国外市场,加快数字化转型。
(二)优化陶瓷企业出口环境
落实瓷制卫生器具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3%的政策,加大力度压缩退税时限,设立快速通关受理窗口和绿色通道,推行出口退税“随传随审”,提供预约候检、优先检测、快速验放等服务,实现通关“零延时”,全力支持我市陶瓷出口企业健康发展。从4月份起,我市卫生陶瓷出口实现环比三连增的良好态势;截至七月底,全市有79户陶瓷卫生洁具出口企业享受新出口退税率,多退出口退(免)税款738万元。
(三)提升出口企业管理水平
加强陶瓷企业AEO高级认证企业培育,通过提供“一对一”认证辅导,帮助陶瓷企业建立内部管理体系和贸易安全保障体系,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目前,我市有AEO高级认证企业8家,在国际上可以享受已与我国实现AEO互认的15个经济体、42个国家和地区给予的通关便利。
下一步,我市将加大陶瓷产业的市场拓展力度,研究建立一个以批发零售为主的综合性、高起点、大规模的全国性陶瓷专业市场,发挥对陶瓷产业的拉动效应。打造集展示、交易、物流、产品发布于一体的潮州电商物流园,推动陶瓷电商企业集聚发展。加强与阿里巴巴、京东集团、亚商网等合作,加快跨境电商平台建设,打造一站式陶瓷交易中心和现代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培育电商直播新业态,引进电商直播服务机构,打造电商直播基地,引导企业不断创新营销模式,推动陶瓷市场国内与国外、线上与线下无缝连接。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贵委对潮州产业发展和工信部门工作的关心支持。
潮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0年9月15日
(联系人及电话:丁跃,1591951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