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第十二届潮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0号提案答复的函
关于政协第十二届潮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0号提案答复的函
陈陆野等委员:
感谢你们对我市文化旅游事业的关心!你们提出的《依托和弘扬“龙窑文化”,打造陶文化游客实践体验基地》的提案收悉,经综合市委宣传部、市人社局和潮安区政府的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陶瓷文化建设,努力保护发展“龙窑文化”,多年来采取了多项措施,主要有:
一是加强保护和传承。潮州龙窑历史悠久,但现存的龙窑寥寥无几,保护传承发展好“龙窑文化”,是潮州市陶瓷历史文化重要的一环。鉴于信靠陶瓷对“龙窑文化”的坚守、传承,2016年,潮州市政府将信靠龙窑公布为第三批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近两年,我局也拨给补助资金支持信靠龙窑抢险加固修缮。2018年,信靠工艺陶瓷厂设立潮州市信靠龙窑文化博物馆,展馆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现收藏有近现代龙窑烧制的陶艺作品及龙窑制作工具200件,为国内外陶匠、陶艺家的作品,其中较为著名的有世界著名陶艺家李茂宗、世界著名陶艺家李见深、中国陶瓷大师吴维潮等的作品。同年纳入第二批潮州市“博物馆之城”体系单位。为传承、宣传、发展潮州陶瓷文化,我市先后推荐枫溪瓷烧制技艺、陶器烧制技艺、潮州彩瓷烧制技艺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并经国务院批准、公布;先后认定了信靠龙窑邢宋明、吴渭阳等8位陶瓷工艺师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二是加强宣传推介。近年来,我市大力加强陶文化特别是“龙窑文化”的宣传推介力度,2018年底推荐信靠龙窑作为央视《记住乡愁》栏目拍摄内容,2019年初在央视《记住乡愁》栏目播出;2019年初在广济桥非遗展区展示了信靠龙窑烧制的陶艺作品。今年4月,推荐信靠龙窑参加在惠州举行的省文化创意作品大赛活动,通过评选活动宣传推介潮州龙窑。信靠龙窑文化博物馆经常开展开窑节、大学生参观实践创作、龙窑文化沙龙等公益文化活动,通过对潮州传统龙窑烧造工艺的再现,让大家亲身体验、了解传统文化,不断发展壮大潮州的陶瓷产业,共同擦亮“中国瓷都”这块金字招牌。
三是加强人才技艺的培养。今年来,国家和省高度重视各类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相关政策相继出台,我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法规,加强培训政策的落实。潮州市高级技工学校自建立陶瓷加工类专业以来累计为社会培养了650名毕业生,目前该类专业学生在校人数92人,为我市陶瓷行业提供了人才支持,同时,不断优化课程设置,陆续开设了陶瓷彩绘、陶瓷成型和花纸设计、花纸拆色等专业课程,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潮安区人社局对“龙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状况以及培养传承“龙窑文化”人员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并开展了龙窑建造和维护人才、传统制陶技术人才人员的调查和摸底工作,建立人才库和人才清单。
下一步,结合我局职能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大力弘扬“龙窑文化”,更好地打造好潮州陶文化体验基地。
一是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我们将加大对我市陶文化的宣传推介和传承发展力度,由宣传部门协调市新闻媒体开展宣传报道,并积极协调“红桃粿”“文化潮州”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同时利用潮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招生契机,进一步加大陶瓷专业的优势和就业前景,吸引更多学生报名学习,增强专业人才的储备,让更多人认识和喜欢“龙窑文化”,使之得到更好的传承、保护和发展。
二是指导信靠龙窑创建潮州研学旅游基地。下一步我局将加强对信靠龙窑的指导,按照市创建研学游基地的基本要求,指导信靠龙窑做好改造提升,加大研学配套设施建设,创建为潮州市研学旅游基地。
三是继续加强保护和传承。为更好保护龙窑文化,加强对潮州传统龙窑的保护,我局将积极争取资金,通过非遗保护单位、非遗基地的建设,开展项目传承活动,落实项目保护措施,加大龙窑文化的保护力度,提高龙窑文化传承能力。
四是积极探索开设陶瓷相关的新专业和新课程。潮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将在原有的陶瓷类专业基础上探索新专业的建设,通过与陶瓷相关企业联系,逐步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各培训相关机构也将在政策许可范围内探索新培训课程的开设,扩大各类陶瓷人才的培训,支持我市各类陶瓷企业的发展。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
潮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0年9月9日
联系人及电话:陈祥玉 13727930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