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0-08-18 14:57
发布单位:市发改局
【浏览字体: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李希书记对潮州指示批示精神,围绕省委“1+1+9”和市委“1+5+2”工作部署,按照“做好‘特、精、融’三篇文章,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发展定位,积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统筹抓好“六稳”工作,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全力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稳”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0.9亿元,增长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9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528.4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453.6亿元,增长6%;三次产业结构为9.2:48.9:41.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664元,增长4.8%。投资关键作用有效发挥,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51亿元,增长6.2%;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1.7%,工业投资增长8.3%。消费市场保持畅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0.8亿元,增长8.2%;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04.4亿元,增长8.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6.4亿元,增长8.5%。外贸进出口好于预期,进出口总额215.6亿元,增长4.5%;其中,进口额34.8亿元,增长7.6%;出口额180.8亿元,增长3.9%;实现贸易顺差146亿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029万美元。财税收入增长趋缓,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亿元,增长1.4%;其中,税收收入31.65亿元,下降0.2%;非税收入16.36亿元,增长4.6%。市场价格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7%,涨幅控制在预期目标3%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42元,增长7.9%。

      (二)对接融入“双区”发展,交流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持续深化中潮合作,夯实对接融入“双区”发展的园区基础,凤泉湖高新区二期征地积极推进,国家高新区创建工作全面启动,中山大道市政配套工程已基本完成,智能卫浴(潮州)产业园进展顺利;潮州港开发区获评广东沿海经济带建设先锋,《潮州港经济区总体规划》完成局部调整,《潮州港临港产业转移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编制,临港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建成并试投产,潮州港扩建货运码头已完工;潮州新区韩江广场(万达广场)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潮州市韩江新城产业与分区规划》基本完成。加强对外开放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出台“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十八条”“外资十条”等政策,实施更加精准的“9+9”市场开拓计划,组团赴瑞典、挪威、丹麦开展产业推介和经贸交流活动,组织企业参加广东(越南)商品展览会、海丝博览会、粤澳名优产品展、进口博览会等重点展会,成功举办首届“粤港澳食品大会”,首次组团参加深圳华人华侨产业交易会,进一步提升拓市场成效。推进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旅游交流合作,组织“2019潮州文旅大湾区巡回推介会”。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0465户,“证照分离”改革全面推行,“数字政府”改革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推广,“粤省事”实名用户突破60万人,全年接入“粤省事” 便民服务事项545项;信用体系不断完善,至12月底全国城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居省第7位。

      (三)持续挖掘消费潜力,打造文旅消费发展新引擎。积极开拓国内市场,组织企业参加成都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在上海尚品家居展、中国西部博览会设立“中国瓷都·潮州陶瓷专馆”,在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设立潮州专馆,引导企业扩大内销。有序引导消费,举办“春夏秋冬”主题促销会,推动汽车、家居、餐饮、零售等领域消费。支持文化艺术发展,原创现代潮剧《韩江纸影人》获第四届广东戏剧文学奖第一等奖,被列为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创作”重点创作剧目,牌坊街“文化古城·乐享名街”品牌获评“广东省2019年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优秀案例”。联动发展文旅产业,启动市影剧院改造提升,加快潮州府衙历史文化街区、“五洲弄潮”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推动百师园获评3A级旅游景区,打造“潮安新农村茶乡之旅”“饶平地质风光生态休闲游”旅游线路并列入“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叫水坑村、狮峰村、永善村、社光村列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全市实现旅游收入398.3亿元,增长30%,接待海内外游客人数2629.5万人次,增长31%。

      (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产业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出台实施《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完善“1+N”产业扶持政策体系,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措施,新增减免税费14.5亿元。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潮州分中心顺利揭牌并成功引进院士团队,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达到11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41家、新增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新增众创空间1家。工业发展步伐加快,益海嘉里粮油基地等重点项目落地建设,新增规上企业77家,认定“四梁八柱”企业63家,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2.7亿元,增长3.4%,其中,规模上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234.62亿元,增长3.6%;开展工业企业新一轮技术改造,三环集团“5G通信用新型陶瓷材料及背板、封装基座”项目获得国家工业转型升级资金扶持,全市实现工业技术改造投资42.8亿元,增长17%;实现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67.7亿元、实现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25.2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2.4%、8.3%。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加快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高成长中小企业培育。信息产业加快发展,新建5G基站122个,100M以上光纤接入用户数达63.4万户,4K超高清用户42.3万户,牌坊街实现免费无线WiFi覆盖,3家阿里巴巴跨境电商(潮州)服务中心启动运营。加强品牌建设,“中国瓷都”“中国婚纱礼服名城”通过复评,“广东省老字号”数量居全省第2,获评全省唯一一个“中国食品名城”;发布全国首个日用陶瓷价格指数和成本指数,潮州日用陶瓷在全球的价格话语权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五)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厚植农业农村发展新优势。编制实施《潮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县区基本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自然村村庄规划全面完成;农村“厕所革命”逐步推进,建成卫生公厕469个;建设“四好农村路”400公里,农村公路里程达到4521.5公里。农业产业平稳发展,18. 3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通过省级核查验收,粮食作物面积62.7万亩,产量26.9万吨,市级粮食储备库扩建项目实现竣工;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及生猪供应工作,生猪存栏量14.2万头、生猪出栏量51万头,肉类总产量6.7万吨。水产养殖总面积1.3万公顷,水产品总产量20万吨。推动高标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实现建制县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覆盖,饶平县茶叶、潮安区凤凰单丛茶和湘桥区佛手果3个省级产业园所有规划项目均已开工建设;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完成3.8万亩标准化生态茶园改造,举办广东省第二届茶叶产业大会,凤凰镇(茶叶)、文祠镇(橄榄)入选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凤凰古茶树茶园获评全省唯一“中国最美茶园”。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扶持培育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现有农业龙头企业48家、登记注册农民合作社1015家,带动农户约11万户;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360元,增长9.5%。深入实施“潮州菜师傅”工程,设立培训基地25个、新培养潮州菜师傅3500名,新制订58个潮州菜团体标准,举办第二届“粤东创业英雄会”潮菜乡村振兴主题赛。农业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进入收尾阶段,江东镇、联饶镇、官塘镇试点推进农村承包地流转奖补机制,饶平县、湘桥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建饶车岭、凤凰下埔和归湖白藤坑等小水电自供区改革顺利完成。

      (六)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夯实经济发展基础支撑。潮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正式上线试运行,企业投资项目网上审批改革基本完成,出台《潮州市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减至100个工作日以内。重大项目加快推动,印发实施《潮州市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130个市级重点项目和10个已开工前期项目累计投资220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4%;33个列入省重点项目投资86.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6.5%;省、市重点项目完成率实现“双过百”。交通网络进一步优化,梅汕铁路客运专线开通运营,动车运用所投入使用,大埔至潮州港疏港铁路被列为国家铁路专用线重点项目计划,铁路通车里程达122.1公里;潮汕环线、大潮高速加快推进,宁莞与沈海高速潮州东联络线开工建设,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29.7公里;外环大桥动工建设,中国瓷都大道(东大道)、护堤公路、中山大道、省道S505线炮浮线和进站路续建工程抓紧推进,国道公路里程达251公里、省道里程达506.3公里;潮州港扩建货运码头(复工)工程已完工,潮州港公用航道一期工程即将完工,港口建设步伐加快;同时,汕漳高铁潮州段、粤东城际铁路潮州中心广场-潮汕站段、梅潮高速、东凤大桥及连接线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能源保障能力提升,潮州闽粤经济合作区LNG储配站项目加快推进,华瀛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核准,潮州电网建设工程、甘露热电联产项目进展顺利,西气东输三线闽粤支干线(潮州段)具备投产条件,粤东LNG项目一期配套管线(潮州段)全线交地完成率85%,燃气“一张网”完成新铺设市政中压管道90公里、纳入运营管网300 公里,市城区供气环网基本形成,能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成功引进万达集团、碧桂园、恒大、华侨城等项目落地建设,接洽世界500强、大型央(国)企等知名企业莅潮对接合作项目。

      (七)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切实解决发展最突出问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积极落实偿债资金安排,有序推进存量债务置换,严格实行债务限额管理,稳妥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完善统计监测报告机制,政府债务总体安全、风险可控;潮州农商行正式挂牌开业,顺利完成全国唯一以地级市为单位统一法人组建农商行的改革试点任务。强力推动脱贫攻坚,45个省定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打造干净整洁村,贫困户危房改造、“三线缠绕”整治全面推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全市99%贫困人口达到“八有”脱贫标准,45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达到出列标准,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狠抓污染防治,全力推进落实中央、省环保督察整改任务,印发实施《潮州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贯彻实施方案》等文件,公布《潮州市重点扬尘污染源名录》;深化大气污染治理,完成“散乱污”企业整治,淘汰高污染燃料锅炉85台,加快推进潮州市机动车排气遥感监测建设,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5.6%,细颗粒物浓度为28μg/m³、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浓度限值;加强水污染治理,枫江、黄冈河流域整治及内洋南总干渠专项整治进展顺利,主要江河水质总体良好,韩江潮州段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第一批全国示范河湖的河流,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为83.3%;强化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环境问题整治完成率88.5%,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管理,积极推进潮州市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中心前期工作。节能减排工作强力推进,全年完成省下达“双控”目标。

      (八)切实办好民生实事,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制订出台潮州市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实施方案,加快老区苏区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补齐老区苏区民生发展短板。推动教育提质发展,大力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推动3个“高职专业学院试点”设立,打造金山实验学校等6个教育集团,全市学前教育、小学、初中和高中毛入学率分别为104.6%、107.5%、128.4%和95.1%,全市15所公办学校加快建设,饶平县师范技术中学改扩建等6个项目竣工投入使用,潮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建设项目顺利落地,教育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卫生健康优化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公立医院、慢性病防治站全面取消耗材加成,市中心医院加入“国家心血管中心高血压专病医联体”等13个上级医疗机构专科联盟,家庭医生重点人群签约率70.4%,市中心医院新院、市妇幼保健院改扩建工程和潮安区人民医院等6家县级公立医院升级项目等有序推进,在全省率先完成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医疗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升级发展,启动市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完成10个社区体育公园建设,新增25块社会足球场。就业保持稳定,建成在线人力资源市场,全市实现新增就业15179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026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2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2.38%;强化职业培训,劳动力技能培训超过7000人次,发放劳动力技能晋升补贴3938人次合计785万元。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推动应保尽保、全员参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4.6万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64万人。及时启动临时价格补贴机制,累计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超1000万元、惠及6.8万人。实施“六个十”项目,改造提升城市主干道60条47.7公里,建成绿道48.4公里,新建和改造肉菜市场18个、农贸市场12个、市人民体育公园等公园22个、停车场12个、公厕81个,市区121个公厕改造提升有效推进。民生安全有效保障,成为全省刑事治安警情最少、命案发案率最低的地市之一,在全省率先实现镇村两级微型消防站全覆盖,凤新街道综治中心社会治理模式获评全国十个社会治理最佳案例之一。同时,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社会事业均取得新进展,应急保障、防灾减灾体系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粮食安全政府责任制进一步落实,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过去一年,我们经受住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变化挑战,有效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外部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加上疫情冲击还存在不确定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着一些困难。一是产业支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陶瓷、食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效果仍未充分显现,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步伐总体不快,部分重大产业项目仍处于前期或建设阶段,形成新动能尚需时日。二是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大。实体经济发展面临外贸出口环境不确定、市场需求不振、长期订单不多、利润率不高等困难,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供给不足。三是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距离人民群众的期望仍存在不小差距,民生领域刚性支出压力逐年增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就业存在结构性矛盾,稳就业难度加大。受猪肉、果蔬等价格高位运行影响,保供稳价压力较大。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意见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做好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的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八次、九次全会和市委十四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委书记李希对潮州指示批示精神和“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发展定位,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抓实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坚定不移推进“1+5+2”和“六大工程”工作部署,加快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法治环境、行政环境、城乡环境,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取得人民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新业绩。综合考虑新常态下的阶段性特征和我市发展环境条件,建议我市主要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

——进出口总额增长1%;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实现新增就业人数1.5万人;

——能源消费总量、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确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2020年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深化区域交流合作,积极融入“双区”发展格局。充分依托“双区驱动”叠加带来的“化学反应”“乘数效应”,坚持“借船出海”“借梯登高”,积极对接融入“双区”建设,为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注入更加强劲的动能。一是推动与“双区”产业和经贸协作。深化区域合作,借力中山对口帮扶合作推动作用,加快凤泉湖高新区、闽粤经济合作区、高铁新城、韩江新城等产业平台建设,积极承接“双区”产业转移,推动“双区”产业链条相关环节在我市的布点,形成梯度发展、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产业协作体系。落实好省“外贸9条”和我市《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稳外贸”政策,依托“双区”区位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落实“6+11”市场开拓计划,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借助港澳的海外商业网络和海外运营经验优势,推动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港澳设立营销网络,加快“走出去”步伐。二是增强潮文化影响力。发挥潮人、潮商、潮文化的优势,着力打造集“历史寻根”“文化求源”“美食体验”“民俗共享”等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全产业链、体验式城市综合文化领地,借助深圳文博会、广州文交会等平台载体,积极推动潮文化“走出去”,开展“潮州节”“中国潮州文化交流周”等活动,加大与“双区”的文化交流力度,讲好潮州故事,共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三是打造“双区”文旅目的地。以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加大在“双区”的旅游宣传推介力度,引导更多“双区”居民走入潮州、畅游潮州,促进潮文化、特色旅游、休闲度假等文化消费,打造“双区”重要文旅目的地。发挥沿海和北部各乡镇资源禀赋,谋划建设滨海特色风情小镇,加快钱东潮商文化小镇、凤凰茶旅小镇等建设步伐,开发具有潮州特色的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产品和线路,打造承载“双区”潮人乡愁和记忆的美丽乡村。四是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对标对表“双区”投资和贸易规则,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推动相关规则配套衔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贸易摩擦应对,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化营商环境。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推动《潮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潮州市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促进乡村振兴三年(2019-2021年)行动方案》《关于对标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硬任务扎实推动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实施,用好中央和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扶持政策,加快农业产业发展步伐,优化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全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一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建设,基本完成土地等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确权登记颁证。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大集体资源资产盘活力度,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基本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二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抓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粮食亩产。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程,积极申报潮州单丛茶优势产区和广式凉果、橄榄、水产等省级产业园,力争建成省级产业园5个以上、市级产业园10个、县区产业园20个。推进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优势的加工型茶叶、蔬菜、优稀水果、花卉、畜禽、海水网箱养殖基地,打造潮味精品农业。全面落实粮食安全政府责任制、“菜篮子”负责制。三是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动“三清一改”、水田垦造、拆旧复垦、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工作。强化乡村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建立古民居、古驿道、古树木、历史建筑等物质文化资源保护名录。创建美丽乡村精品线路,连线成片创建美丽宜居村和特色精品村。加快推进“厕所革命”“四好农村路”建设。到2020年底,村庄保洁覆盖面达100%,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比例达35%以上、资源化利用比例达20%以上,自然村基本实现雨污分流、污水排放管道收集或暗渠化,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至40%以上,4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四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推动增加农业保险的险种和扩大覆盖面,减少农业发展风险。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创建打响一批“乡字号”“土字号”特色产业品牌,带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继续实施“潮州菜师傅工程”“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智力扶贫工程”,拓宽农民就业空间,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2020年底前所有行政村完成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工作。五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继续落实好贫困户兜底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重特大疾病救助、教育补助、危房改造等各项政策和就业、消费、产业等脱贫长效机制,确保实现贫困人口100%脱贫、贫困村100%出列,脱贫攻坚任务不折不扣完成,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

      (三)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更好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推动实施《潮州市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围绕“提速度、增规模、可持续”三大主线,着力破解重大项目推进瓶颈,优化项目落地环境,更好发挥重大项目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强力拉动作用。一是健全完善重点项目管理制度。推动项目管理“责任制”“清单制”“督查制”落实,强化重大项目策划、论证、评估、引进、落地、建设各环节的整体谋划组织,建立开工建设一批、签约落地一批、洽谈储备一批“三个一批”机制。二是统筹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动2020年度150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年度220.6亿元投资计划全面完成。加快综合交通网络建设,落实《潮州市提升交通发展水平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实施年度投资计划53.5亿元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加快厦深铁路潮汕站扩容工程、饶平站站前广场工程建设,争取汕漳高铁实现开工,扎实推进大埔至潮州港疏港铁路、粤东城际铁路潮州人民广场至潮汕站段等前期工作;加快宁波至东莞高速公路潮州东联络线项目建设,确保潮汕环线高速潮州段、大潮高速潮州段建成通车;加快S335樟公线至高铁潮汕站连接道路新建工程、S231凤湾线文祠至意溪段改建工程、外环大桥项目建设,启动东凤大桥、S232线潮安段改建工程,确保中国瓷都大道(东大道)实现通车。加快推进华丰中天5万吨码头升级改造项目、亚太燃油仓储有限公司公共通用码头工程。着力夯实能源发展基础,加快推进粤东天然气主干管网、华丰华瀛LNG储配接收站配套外输管线、城镇燃气“一张网”项目、2020年潮州电网建设工程、潮安甘露天然气热电联产工程、华丰LNG储配站建设,开工建设凤泉湖天然气热电联产工程、潮州华瀛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积极推进水利民生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引韩济饶供水工程、南堤综合整治工程(潮安段)、粤东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韩东新城防洪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北关引韩干渠提升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古枫涝区综合整治工程、韩东新城防洪综合整治(一期)续建工程等前期工作。三是强化项目要素支撑。深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新一轮工程审批制度改革,实现审批流程、信息数据平台、审批管理体系和监管方式“四统一”,构建“多规合一”的“一张蓝图”和业务协同系统,全面提升政务服务工作水平。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完善市级用地指标统筹协调制度,加大对违法违规用地和已批未建用地的整治清查,多途径实施“三旧”改造,盘活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严格控制项目占用海岸线长度,做好重大项目用海保障,实施海岸线占补平衡制度,确保不突破上级下达的海岸线占用指标。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地债资金、上级专项资金等支持,拓宽项目资金渠道。四是全面提升招商效果。完善《潮州市优先发展产业目录》,重点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等产业项目,优先引进世界500 强、央(国)企等大企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实施《潮州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坚持创新第一动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不断提高服务企业能力水平,加快建设制造强市。一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科研资金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0.75%。全力推进国家级高新区、省实验室潮州分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力争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达130家、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大力推进孵化育成体系建设,为创新创业培育“优质土壤”。二是促进产业体系优化。加快八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1+4+1”工程,即打造1个世界级的陶瓷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食品、服装、印刷包装、不锈钢等4个国内前茅的产业集群,1个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智能卫浴制造基地。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推广应用“智能制造”“机器换人”等新技术,提升工业生产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5G、4K产业发展,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推动成立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探索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以三环集团、凯普生物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在电子陶瓷、卫生洁具、生物医药等领域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和产业示范项目。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积极申报省级工业设计中心,举办首届“中国瓷都·潮州杯”国际陶瓷设计大奖赛,推动形成中国陶瓷工业设计中心和研发中心。力争全年完成“个转企”500家,“小升规”55家。积极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加快一批商贸综合体和高端酒店建设,扩大教育、文体等消费,多渠道增加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供给,挖掘新能源汽车等消费市场增长新动能,鼓励发展夜间经济消费业态,增强消费市场内生动力,推动产业和消费双升级。三是提高园区承载能力。扎实抓好凤泉湖高新区、闽粤经济合作区、潮州港经济开发区、潮州新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凤泉湖高新区径南分园首期东侧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潮州港开发区文胜围“六通一平”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建设,做好潮安区古巷镇大岭山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大力发展工业地产,推动各产业园区形成错位发展的新格局,夯实产业集群发展基础。四是提升服务企业水平。完善领导挂钩服务重点企业和政企“定期对话”机制,推动形成解决企业融资、用地、用工、环保达标等问题协调服务机制。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举办“金融超市”等银企对接活动,发挥各类风险补偿资金引导作用,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不断完善“1+N”产业扶持政策体系,加快出台工艺美术产业、智能卫浴、产教融合等相关政策。五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深入实施“人才新政23条”,完善“重才引才留才育才”机制,用好用活人才服务专区等平台,引进一批急需紧缺人才、行业领军人才和顶尖科研团队。

      (五)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高质量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市建设,推动实施《潮州市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着力推动古城保育活化、旧城更新改造、新城开发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积极申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一是高水平编制好“十四五”规划。扎实做好“十三五”规划收官工作。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深入开展“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科学研判发展趋势和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发展方向和突出短板,科学测算“十四五”主要指标目标,统筹谋划“十四五”时期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举措。根据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科学编制好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统筹谋划我市重大发展需求事项,积极做好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争取上级规划更多地体现潮州发展需求。同步推进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实现“多规合一”。高起点编制陶瓷、食品等传统支柱产业发展规划以及韩江新城等重大发展平台产业规划,推动产业向绿色化、集约化转型。二是加快特色精品城市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以“绣花”功夫推动古城保育活化出新出彩,实施“百家修百厝”等修缮保护项目,打造美食街等特色街区以及一批民宿、文创品牌,继续实施微更新、微改造,提升古城品质。推进旧城更新改造,用好用活省“三旧”改造政策,科学引导旧城镇、旧村庄、旧厂房连片规划改造,扎实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完善旧住宅区停车、公共照明、电动车充电、排污管网等基础设施,切实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和功能品位。加快新城开发建设,推进意东三路改造工程、北山路、省道S335景观升级改造工程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韩江广场(万达广场)、潮州市工艺美术文化科技产业园、潮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市中心医院新院等商贸、文化、教育、医疗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新城功能。三是着力构建城市治理系统。按照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部署,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建设,积极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加快推动“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统筹规划建设包括政务云平台、电子政务外网和政务大脑等在内的基础支撑体系,为打造“智慧城市”夯实基础。加快“创文”“创卫”步伐,深化生态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文化市场、市场监管、农业等5个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城市交通、供水供气、排水防涝、污水污泥、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安全运营管理建设,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道德礼仪、市民公德意识、市民公约等的宣传引导,更加关爱“新潮州人”,构建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深化平安潮州建设,狠抓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黄赌毒、涉枪涉爆、电信诈骗、制假贩假、涉税等违法犯罪,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推进智能新警务、“雪亮工程”等建设,提高社会治安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

       (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继续实施《潮州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不折不扣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一是推动生态修复与保护。推动《潮州市凤凰山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立法,加快北部山区和韩江、黄冈河水源生态修复;推进饮用水源专项整治,确保饮用水安全;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管,积极探索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加强海城海岛和海岸线保护,推进海岸带综合示范区建设,海岸线生态修复和重点海湾整治项目实施,改善我市海域海岸线生态环境。完成森林碳汇造林1.24万亩,森林抚育7.56万亩。二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落实“一河一策”,强化流域系统治理和联防联治,确保2020年全面消除劣Ⅴ类和黑臭水体;全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农村雨污分流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补齐污水处理短板。强化区域协同防控、PM2.5和O3协同治理、VOCs和NOx协同减排,整治VOCs重点排放企业,确保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4%以上。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完成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状况基础信息调查,加快镇级垃圾填埋场整治和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资源化工程项目建设,着力提升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三是营造低碳绿色氛围。积极推进全市节能降耗工作,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确保完成“双控”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建立可回收物循环化、厨余垃圾资源化、有害垃圾安全化的分类处理体系。推动万里碧道建设,鼓励支持绿色出行等节约优先、低碳生活方式。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加强环境违法曝光和生态环境保护正面典型报道,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必究的社会氛围。

      (七)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重大风险,夯实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基石。按照中央和省有关部署,完善形势研判、监测预警、防范化解等工作机制,确保各领域风险总体可控。一是推动稳定就业。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机制,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支持县区、社会力量建设创业孵化基地,结合重点产业需求开展“抱团式”引才活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充分发挥市防控金融风险联席会议作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完善金融风险监测防控的应急预案和日常风险报告制度。加强地方类金融行业监管,实施对7类地方类金融行业一个系统统一管理、一个平台归集信息,切实推动行业阳光化、精细化、规范化发展。三是确保房地产市场稳定。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预警和风险防控,全面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四是做好市场价格调控。加强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自然垄断经营商品和服务等政府定价事项的管理,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增强猪肉供应保障能力,强化市场监测检查预警,维护全市价格总水平和价格秩序的稳定。

      (八)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力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加大民生投入,实施《潮州市提升民生发展水平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办好省市“十件民生实事”,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全力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一是构建全面协调良好有序的教育发展格局。以城镇住宅小区、城市发展新区等学位紧缺地区为重点,新建、改扩建一批义务教育学校,推进市绵德小学等总投资19.46亿元的“十个以上学校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力争市绵德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规范化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二是着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公共卫生防疫和重大传染病防控,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因时因势完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并切实抓好落实,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防控机制,扎密扎牢疫情防控网,精准有序扎实推动复工复产、达工达产。全面落实进一步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若干措施,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加快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和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补足公共卫生短板,推进市妇幼保健院改扩建项目以及饶平县人民医院异地新建等一批县级公立医院项目建设,继续推进村卫生站公建规范化建设,推动市中心医院“省高水平专科”建设工程,到2020年底,每万人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3名以上。扎实推进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三是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推进“三馆一站一中心”提档晋级,建设新一批社区体育公园、社会足球场,加强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和管理,实现农村有线广播全覆盖,启动市体育中心等项目规划建设,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四是构建可持续社会保障体系。稳妥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各项社保改革工作,稳步提高医疗保险待遇水平,逐步缩小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之间的待遇差距。发挥政府作用保基本,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做好关键时点、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同时,坚决处理好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粮食安全、消防安全、防灾减灾、综治信访、军民融合等重点领域各项工作,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以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切实保障改善民生。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