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第三批历史建筑简介—— 金聚巷9号大夫第
2020-01-17 09:56
发布单位:潮州市自然资源局
【浏览字体:大 中 小】
金聚巷9号大夫第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太平街道金聚巷。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由陈光记所置。
坐北朝南,四进布局。通面宽13.81米,进深47.75米,占地面积约595平方米。硬山顶灰瓦屋面,夯土抹灰墙,穿斗与抬梁混合式构架,有木雕梁架装饰。
大门石匾“大夫第”,背面“光前裕后”,落款“光绪庚寅岁重阳月题”。门楼有石刻诗壁,由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进士、湖南巡抚、云南普洱人刘崐(1808-1888)书宋·叶梦得《石林诗话》中之“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徐不失言外之意。自老杜‘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与‘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等句之后,尝恨无复继者。韩退之笔力最为杰出,然每苦意与语俱尽。《和裴晋公破蔡州回诗》所谓‘将军旧压三司贵,相国新兼五等崇’,非不壮也,然意亦尽于此矣。不若刘禹锡《贺晋公留守东都》云,‘天子旌旗分一半,八方风雨会中州’。”
该民居有本土地域建筑特点,有一定历史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