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
2024-05-07 11:01
发布单位:其他
【浏览字体:大 中 小】
每年的4月26日是我国的“全国疟疾日”。疟疾是全球范围内流行历史最为久远、危害最为严重、影响最为广泛的急性传染病之一。
一、什么是疟疾?
疟疾俗称“打摆子”,是由疟原虫寄生人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经按蚊叮咬传播,也可经输入带疟原虫的血液及母婴感染而传播。
能感染人体的疟原虫有5种: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诺氏疟原虫。在人体分别寄生于肝细胞和红细胞内。不同类型疟疾的潜伏期各不相同,一般在2-3周,短者8天,长者可达数年。
二、疟疾的临床表现是怎么样的?
由于感染的疟原虫种、株和程度不同以及个体免疫差异,疟疾的临床表现不一。典型表现为周期性的寒战、高热和出汗。可伴头痛、乏力、呕吐、腹泻、肌肉和关节疼痛等,发作多次后可出现脾大和贫血。恶性疟发热常不规则,可引起脑型疟等凶险发作,出现谵妄、昏迷,甚至死亡。
三、出入境人员应注意事项有哪些?
1.出国前,应了解目的地疟疾流行情况,可到当地医疗卫生机构或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获取咨询建议,做好防护用品准备。
2.在疟疾流行区工作或生活时,可采用杀虫剂处理蚊帐、蚊虫驱避剂、穿长袖衣和长裤等防蚊灭蚊措施,防止蚊虫叮咬。
3.在旅行期间和回国后至少1个月内,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若出现相关不适症状,及时就医。入境和就医时,应主动告知旅行史,以便进行疟疾排查。
4.疟疾确诊后,应按医嘱全程、足量服用抗疟药。
5.疟疾患者禁止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