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认为,情志(即情绪)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良好的情绪可以调和气血,使脏腑功能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一、中医情志护理的定义与内涵
情志护理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桥梁,应用科学的方法,改善和消除患者不良情绪状态,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正常情况下,七情仅是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并不成为致病因素,但是如果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则可以引起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紊乱、经络脏腑功能失常而发生疾病,同时人的精神状态对疾病的发展和变化也有很大的影响,无论急性病、慢性病,情志上都有不同的改变。不同的情志变化,又可直接影响脏腑功能,如过喜伤心,过怒伤肝,过思伤脾,过忧伤肺,过恐伤肾。
二、中医情志护理的方法
1.说理开导:
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宣教,使其正确认识疾病,遵守病中禁忌,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释疑解惑:
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解除其不必要的疑虑,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3.移情易性:
利用某些方法,如讲故事、做游戏等,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改变其消极情绪,以促进疾病的恢复。移情是指排遣情思,是思想焦点转移他出,或改变内心虐恋的指向性,使其转移到另外的事物上,就是将注意力转移。易性是指改易心志,包括改变其错误认识、不良生活习惯,或使不良的情绪适度宣泄。
4.发泄解郁:
对确有悲郁之情的患者,不要压抑情感,允许甚至引导其向医护人员哭诉苦衷,使悲郁之情得以发泄舒展,使气机调畅。但哭泣不宜过久、过重,以免伤身。
5. 以情胜制情:
根据五行相克学说,采用一种情志抑制另一种情志的方法,如悲能胜怒、喜能胜忧等,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治疗疾病的目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6.用心沟通: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通过谈心交心,了解其心理状态,及时解除其恐惧、紧张、苦闷等不良情绪。
7.适时激励:
用良好的言语激励患者,使其情绪舒畅,增加食欲,避免消极刺激的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