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瓷业 “淬火”升级 ——“秀美潮州”幸福画卷系列报道之一
千年瓷业 “淬火”升级
——“秀美潮州”幸福画卷系列报道之一
千年,是个时间刻度,但对于潮州瓷业来说,是时光车轮里一次又一次的“淬火”升级。
从笔架山龙窑远销海外的“宋瓷”,到人民大会堂的“国宴用瓷”,再到“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光纤陶瓷插芯……千年古城的熊熊窑火,生生不息。如今,陶瓷已成为潮州名副其实的城市品牌和支柱产业,潮州市也成为全国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潮州考察时指出,以潮绣、潮瓷、潮雕、潮塑、潮剧和工夫茶、潮州菜等为代表的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殷殷嘱托,久久回响。潮州聚焦打造国家级先进陶瓷产业基地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带动陶瓷产业加快迈上高质量发展的全新轨道。
不久前,潮州喜获中国“十大秀美之城”荣誉称号。对于广大市民来说,陶瓷既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幸福产业”,同时也是“美丽经济”。千百年来,潮州瓷业在一次次“淬火”升级中,逐步走向了“绿色制造”“智能制造”“高端制造”发展道路。
日用陶瓷向“绿色制造”升级
潮州作为“中国瓷都”,陶瓷产业年产值超500亿元,拥有陶瓷生产单位(含个体)超6000家、规上陶瓷企业376家。松发集团先后为人民大会堂、亚欧首脑会议等研制生产国宴用瓷及礼品瓷,被誉为“国瓷”。 然而此前,“日用陶瓷制品制造”被列入“两高”项目,能源消耗总量受限、行业产能产值受限,曾让陶瓷产业多重承压、步履维艰。
去年8月,在多方推动下,“日用陶瓷制品制造”行业成功调出省“两高”项目管理目录。消息一出,立即在潮州日用陶瓷行业引起轰动。“这真的是重大利好政策,彻底稳住企业的发展信心,接下来就是一心一意加强研发、搞好生产。”海鸿陶瓷相关负责人吴丽佳激动地说。
一直以来,潮州市陶瓷行业节能降耗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上世纪70年代潮州市陶瓷企业开始停止使用煤炭,在国内陶瓷产区中率先全面采用清洁能源,目前陶瓷生产主要使用天然气和石油气,领先的节能降耗技术为陶瓷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优势,同时也为潮州在2004年获“中国瓷都”称号奠定重要基础。
近年来,潮州市设立2000万元智能化应用专项资金,在国内陶瓷产区中率先实施窑炉技术改造。如四通集团去年累计投入研发和技改资金2340万元,完成3座窑炉装备节能改造及6条全自动生产线技术改造。“改造后的陶瓷隧道窑,在实现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大幅下降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产品烧成质量和烧成合格率。”该企业总经理蔡镇通说。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初,潮州索力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SLD系列小长宽比节能燃气隧道窑”实现产量翻倍而耗能基本不增加的效果,节能技术达到世界同类窑炉领先水平,并成功通过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成果鉴定。当前,潮州市正将该生产技术在陶瓷行业大力度、大范围推广应用。
此前,陶瓷废物污染一直制约着潮州瓷业向“绿色制造”升级。针对这一痛点问题,潮州市积极推动陶瓷废物综合利用工作,鼓励有条件的陶瓷企业自行建设陶瓷废物回收利用系统,同时加快建设陶瓷废物消纳场。目前,四通、伟业、顺祥等大型陶瓷企业均已对陶瓷废物自行消化利用,全市建成多个陶瓷废物消纳场所和资源化回收处理中心,日用陶瓷实现向“绿色制造”升级。
卫浴陶瓷向“智能制造”升级
“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潮州瓷器之美,融入了历代工匠的技艺与心血。如今,随着国内智能家居加速普及,以智能马桶为代表的智能卫浴产品正成为卫生陶瓷市场的新蓝海。今年3月,首届潮安区智能卫浴博览会在古巷镇开幕,上百家潮州卫浴企业携精品亮相,展示潮州打造智能卫浴产业的底气与决心。
在智能化科技浪潮下,推动卫浴陶瓷向“智能制造”升级已成为共识。在广东樱井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智能马桶底座组装线上的自动化检测设备同步对马桶进行在线检测,轻松完成安规测试、功能测试等程序,既提高检测效率,又确保产品质量。“智能马桶未来的竞争核心是掌握核心技术,只有牢牢把握核心技术,坚持自主开发创新,才能促进企业以及本地区智能卫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广东樱井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丽敏认为。
潮安区古巷镇是潮州市智能卫浴重镇,卫生陶瓷产业年产值超130亿元。近年来,潮安区利用古巷镇顶洋工业园的现有资源,建成集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推广、技能培训、行业标准、行政代理等功能的综合服务平台——古巷镇卫生陶瓷检测平台和生产力促进中心两个公共服务平台,着力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市场、技术等瓶颈,不断满足智能卫浴产区发展的实际需求。
研究显示,目前国内智能卫浴普及率仅5%,市场空间巨大。近年来,潮州市卫生陶瓷企业主动拥抱智能卫浴浪潮,纷纷加入智能马桶的生产行列,其质量安全水平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目前,全市装配销售智能坐便器的企业约400家,有实际生产智能坐便器盖板或整体机的企业约20家,智能坐便器年总产量约460万套,年总产值约106亿元。其中,恒洁、翔华、樱井等重点企业已具备自主研发生产智能坐便器盖板,年生产规模约20至30万台。
掌握标准制定,才能掌握行业发展方向。近年来,包括樱井公司在内的多家潮州卫浴企业积极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与此同时,潮州市还于去年出台《潮州市培育发展智能卫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力争到2030年,智能卫浴及相关产业产值达到400亿元以上,行业智能制造技术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成为国际先进的智能卫浴产业示范基地。
传统陶瓷向“高端制造”升级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陶瓷只是一种坚硬但易碎的物体。但在潮州三环集团展厅里,光纤陶瓷插芯、半导体陶瓷封装基座、智能手机与可穿戴设备用陶瓷件……“先进陶瓷”产品琳琅满目。在这里,古老陶瓷犹如插上了“创新之翼”,向世人展示着陶瓷的“另一面”:具备光电、声学、磁性等特殊性能。
新材料一直被视为制造业发展的先导。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包括先进陶瓷在内的新材料产业战略地位不断提升。
多层陶瓷片式电容器也叫MLCC,是三环集团从2000年开始致力研发的核心技术,应用在航空、航天、通讯、汽车等领域。随着科研团队不断攻克技术难关,MLCC个头越做越小,蓄能作用越来越强,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宽。目前,该集团自主研发的5G通讯用MLCC产品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可实现国产化替代。此外,光纤陶瓷插芯、半导体陶瓷封装基座、片式电阻器陶瓷基板等三个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
不到三环,很难想象陶瓷还能被做成新能源电池。记者了解到,三环集团通过18年持续技术攻关,掌握了陶瓷燃料电池的材料、单电池,再到电堆,最后到系统的研发和生产,贯穿全技术链条。三环集团研发的国内首台陶瓷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突破210千瓦,发电净效率61.8%,热电联供效率91.2%,成为我国陶瓷燃料电池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节点。
发力先进陶瓷,折射出的是“千年瓷都”在陶瓷产业布局上的超前视野。当前,潮州陶瓷产业创新平台体系逐步完善——化学与精细化工省实验室潮州分中心建设步伐居粤东西北前列,三环集团成功组建全省唯一一个先进陶瓷材料创新中心,全市累计建成陶瓷类省级实验室分中心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
当前,潮州正坚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做大做强陶瓷产业,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前沿技术相结合,不断推陈出新,引领全国陶瓷行业风潮,着力打造千亿级陶瓷产业集群和世界级陶瓷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5月19日,2023中国(潮州)国际陶瓷博览会拉开帷幕,潮州将积极探索“展会+招商”融合发展新模式,充分发挥展会商业价值,专注提振拓展行业商贸经济,以精准招商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擦亮“中国瓷都”品牌。
潮州日报记者 梁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