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整治专项工作

2020-08-31 10:25
发布单位:潮州日报
【浏览字体:

  完成合同清理审查份数29725份,其中不合法或显失公平合同656份,已纠正307份;清理被侵占土地11158.67亩,其中已追回5330.32亩,清理被拖欠租金或承包款19764.74万元,已归还5651.05万元……这一个个亮眼的数据见证了我市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整治专项工作取得的最新成效。

  今年六月以来,我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紧抓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行业整治”动真除患的有利契机,把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整治专项工作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特别是乡村治理领域治理的重要抓手,协同配合、强力攻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以及明年村级换届选举提供保障。

  统筹谋划压实责任

  政法牵头利剑出鞘

  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整治是事关农村长治久安和农村经济繁荣发展的大事、实事。今年中央扫黑除恶领导小组也将乡村治理纳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十大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范围。为此,市委专题研究部署推进此项工作,进一步净化基层社会政治生态,着力解决农民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要把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整治作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要抓手,推动扫黑除恶斗争、法治潮州建设、基层治理向纵深发展,推动党的基层组织、专项整治工作、平安建设上新台阶,着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市委书记李雅林多次指导推进“三资”清理整治,并提出“六个推动”的具体要求。

  组织层面,市委成立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村基层“三资”专项清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设办公室,由市委政法委负责,协调纪委监委、公安、检察、法院、司法对清理整治工作中发现的违法犯罪、涉黑恶、“保护伞”人员进行严厉打击,从快审理涉土地、租金等合同纠纷案件。领导小组还设清理组、法治服务组、督导组三个工作专班,分别由市农业农村局、市司法局、市委组织部负责,对全市各县区“三资”清理整治开展检查督导,并提供业务指导、法治支撑。各县区也迅速行动,各县区委书记对所属县区推进本项工作情况负总责,参照市一级成立相关工作机构,建立县区党政领导班子挂钩联系镇(场)、镇(场)领导班子挂钩联系村(居)。至此,全市建立市、县、镇三级领导挂钩制度,实现层层包干挂钩,促进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工作的全面开展。“市委政法委牵头,并将其作为扫黑除恶、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使‘三资’清理工作开展起来更顺畅、更敢于动真碰硬。”一位在基层工作多年的村干部坦言。

  制度层面,我市制订清理、法治服务、督导三个专项工作方案,明确专项治理工作的目标任务、清理范围、整治重点、工作措施。“清理工作分几阶段进行:9月底前为自查阶段,10月起为督查整治阶段,明年6月底前争取建立健全村级‘三资’管理长效机制。”市委政法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问题导向摸清底数

  打好整治组合拳

  摸清底数、找准短板不足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推进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整治进程中,我市坚持问题导向,组织人员进一步摸清农村基层“三资”家底存量基础。从摸查的情况看,各地虽建立起村级“三资”管理台账,但不同程度存在平台基础数据不完善、三农交易项目未实现“应入尽入”等问题。部分村居存在私自占用、低价承包、无偿使用土地及承包合同不规范、承包费或租金长期拖欠等问题,部分村居“三资”底数不清,账簿和台账管理混乱,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不健全,个别地方甚至存在垄断农村资源、侵吞集体资产的黑恶势力,影响了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针对摸查的实际情况,我市打出“清”“检”“管”“打”组合拳,市委政法委、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市司法局等部门以及各县区协调联动,各环节密切衔接,层层递进,务求工作取得实效。“清”,从整体核实村级资金、资产、资源,对历史欠租,违规占地进行全面起底。在各镇街牵头各村居开展自查后,各镇街组建专班进驻各村核查,对仍未解决的问题分类归档、登记造册,认真分析原因,研究解决办法,限期整改。“检”,通过程序化对合同合法性和资金账目进行全面体检,落实合同审查验证清除问题合同,对清理中发现的问题采取整顿措施。“管”,理清历史旧账规范地租收缴程序,收回被侵占土地规范发包程序。“打”,发挥政法系统扫黑除恶主力军作用,将“三资”清理整治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结合起来,对存在问题突出、整顿难度大的村,纳入重点整治范围,重点打击侵害集体土地承包权益、霸占、侵吞农村集体财产,违法变卖处置“三资”,滥用职权甚至充当“关系网”“保护伞”等10种情况。

  为确保工作落实到位,我市进一步强化督导检查,采取突击检查,明察暗访、随机抽查、交叉检查等形式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常态化督导,并通过梳理“问题清单”反馈给责任部门,跟踪整改落实情况,适时开展“回头看”,倒逼问题整改到位。

  打建并举

  法治帮扶助力乡村善治

  “三资”清理,合同文书的清查、规范是重中之重。因时间跨度大、历史原因复杂及“新官不理旧账”等传统思想作祟,乡村合同文书多存在不规范甚至不合法情况。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在市委政法委的牵头带领下,市司法局主动作为,为全市乡村开展“法治体检”——出台工作指引,及时明确合同审核查验标准;组织各村(社区)法律顾问进村入户,为村(社区)签订的承包合同进行审核把关并提出法律意见、拟制催讨文书、提供规范合同模板,并将法律顾问参与“三资”清理整治工作纳入其年度考核内容。

  司法行政部门挥出“三资”合同清理“三板斧”——实施“清单式”管理、“跟进式”宣传和“立体式”调解。据统计,活动开展以来,市司法行政系统共开展对镇(街) “三资清理”专题法治讲座249次,解答法律咨询2763人次,化解因“三资”清理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25宗。

  与此同时,坚持打建并举,清理与规范齐抓。全市政法系统创造性推出82个党支部全面到农村报到,挂钩66个基层党组织开展法治帮扶大行动,全体党员深入基层乡村,开展法治宣讲、进行案例剖析、助解司法难题,把法治的“种子”进一步播撒在乡土之上。

  专项整治初见成效

  乡村善治夯实根基

  “整治工作启动没多久,一家拖欠村集体租金长达十几年的企业就把租金全还上了。” 说起农村“三资”清理带来的新变化,潮安区庵埠镇文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谢秋强感触颇深。

  不单单是文里村,随着整治工作在全市范围内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成果在各地涌现:

  ——庵埠镇把“三资”问题较为复杂的仙溪村作为突破口,清查并全部追回68宗100亩土地;

  ——饶平县新塘镇饶丰村共回收被侵占山地、茶园47宗1900多亩,租金19万多元;

  ——凤塘镇将“三资”清理工作与推动“村组财镇代管”试点工作有机结合,30个村均在6月前完成账务上交工作,目前该镇已按既定方案陆续组织对各村及村小组账务开展清查工作。

  ……

  截至八月中旬,全市已清理被侵占土地共11158.67亩,其中已追回5330.32亩,清理被拖欠租金或承包款约1.98亿元,已归还5651.05万元。清查涉“三资”问题党员、干部共113人,其中已自行归还土地、资金共43人,清理过程还挖掘出涉黑、恶线索5条。

  打建结合,以打促建,清理整治专项工作让我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破除了利益固化的藩篱和熟人社会的弊端,朝着依法依规方向不断迈进。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林小群表示,接下来,将紧紧抓住关键的两个“最”——“抓最难村谋突破”,聚焦矛盾最集中、问题最突出的村;“抓最强村树典型”,创建先进典型示范点,整合各界力量深入推动“三资”清理工作,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助力法治乡村、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记者  袁晓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