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而行之 大美潮安 感恩奋进

时间:2020-10-30 09:01:06   来源:本网

1521604019008897.jpg

一大批省定贫困村实现美丽蝶变,从之前的落后风貌到成为“网红”乡村!一大批潮文化的遗产、遗存,更好地得到发掘、传承、保育、活化、利用!四通八达的路网不断延伸,重要交通枢纽不断完善,“一核两翼三平台”建设助力高质量转型发展!这一切,让这一片热土,不断散发她迷人的独特魅力。

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推动潮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和助力潮州建设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作出更大贡献的潮安,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乘势而上,起而行之,积极应对新挑战、抢抓新机遇,在细节上“下功夫”,以点带面谋篇布局,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禀赋,以“绣花”功夫做实做细乡村振兴工作,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谋划新的跨越。

抢机遇补短板  创新推动发展

围绕全市“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发展定位要求,近两年来,潮安区积极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做好“特、精、融”三篇文章,坚持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抓手,以产业平台建设为主阵地,以创新驱动、集约发展和开放合作为着力点,集中力量和优势资源,助力陶瓷、食品、印刷包装、不锈钢等传统产业集聚发展,优化发展布局,强化发展支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把潮安现代制造业这块蛋糕做大做强做优,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潮安样板,为建设新时代美丽潮安打下坚实基础。

在此基础上,潮安区紧扣市“1+4+1”工程,围绕打造粤东西北制造业强区,借力市千亿陶瓷产业集群行动,强化规划引领,倾力打造陶瓷、食品、印刷包装等优势产业集群。同时,借力国家东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落地潮安,加快布局应急产业,落实惠企政策措施,开展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抓好“三旧”改造、工业地产,强化人才资源等企业发展保障。此外,加快三大平台建设,积极申报省级高新产业园区,推动东山湖新媒体产业园、柏亚工业地产等新项目尽快落地建设,大力开展“大招商”行动,积极对接深圳等地商会,力争在补链强链和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有新突破。

强谋划重打造  聚“人气”为“财气”

无论是古色古香韵味浓的龙湖古寨,还是游客慕名打卡的网红村狮峰村,目前,潮安区正在打造一张张独特的文旅品牌。纵观潮安,拥有独特的资源禀赋,有凤凰山、韩江,有保留较好的古村落,有遍布各地的宗祠、书院等文化载体,有北部山区的自然风光,有南部平原的工业文明新文化载体,有发源地在潮安的少数民族畲族特色村寨,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有传统民间工艺,有特色农产业农产品……

近两年来,潮安区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实施“文化+”战略,发展红色旅游、文化旅游、乡村生态旅游等特色旅游产业,加快全域旅游创建步伐。目前,潮安新农村茶乡之旅列入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凤凰古茶树茶园获评全省唯一“中国最美茶园”,凤凰镇入围省首批旅游风情小镇……

在发展中,潮安通过差异化精准规划、特色化精心打造,按照风貌协调、带状发展的思路,注重生态保护、文明传承和文化延续,提出了构建“三大人文景观带”,通过充分利用凤凰山、桑浦山、龙湖古寨的自然、生态、人文优势,加强保育活化,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促进三大人文景观带优势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北部山区的狮峰等村已基本建成生态美丽宜居村,正朝着全面振兴迈进,凤凰谷、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已初具规模;南粤古驿道之龙湖古寨和“古码头水文化公园”已竣工投入使用。

未来,潮安将坚持“以点带面、串珠成链、连线成片、示范带动、全域推进”的建设思路,通过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推动周边村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全面提升潮安整体风貌品质。如今,以狮峰村为主要节点,以独特的山水风光和特色茶产业文化为主线,潮安精心设计打造了“狮峰-赤水-叫水坑-东兴凤凰谷-棋盘美丽茶栈道-乌岽凤凰天池”的茶旅生态精品旅游线路。同时,进一步活化拓展了北部山区旅游和农业产业资源,带动农旅文旅项目的发展,真正实现聚“人气”为“财气”。

统筹城乡发展 推动乡村振兴

“湖光山色、田园人家、留住乡愁、激发活力。”采访中,潮安区委书记庄朝惠向记者描绘了未来潮安区美丽乡村的愿景。

近年来,潮安区坚持问题导向和重点突破,从更高起点抓好谋划,把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硬任务”,努力破解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补足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真正把全面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

一方面,潮安区着力抓好新潮汕公路改造工程建设、梅林湖整治,加快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以及医院、学校等公共民生设施建设,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完善智慧停车等新基础设施,提高城区品位。同步推进古巷和江东镇北片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加快与潮州市区的融合发展。

另一方面,深入开展“百镇千村”提质升级行动,抓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三清一改”、垃圾分类和“四好农村路”等工作;加强韩江沿线保护,推进国家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及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PPP项目建设;加快生态美丽宜居镇、村示范创建,抓好新一批91个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力争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上取得更大成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在此基础上,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落实“广东技工”“潮州菜师傅”“南粤家政”等三大工程,大力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着力培育更多有文化、懂技术的现代农民,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同时,发挥茶叶等特色农业优势,把“一村一品”建设和优势产业发展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龙头工程,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助力市打造千亿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一批特色种植、乡村旅游、农家乐、民宿经济、休闲观光农业等产业,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大美潮安,感恩奋进。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潮安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刻领会总书记对潮州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将其作为做好一切工作、开创发展新局的根本遵循,进一步坚定信心、凝聚合力,全力以赴加快高质量转型发展,为我市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推动潮安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生动实践,努力把潮安建设得更加美丽,绽放潮安异彩。

2020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第六站跑进龙湖古寨

盘活古驿道文化  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韩水滔滔,驿道漫漫,潮人先贤来到上海滩,左联脊梁铿锵序曲……”2020年南粤古驿道“Hello 5G杯”定向大赛(第六站· 潮州潮安)于2020年10月31日-11月1日举行,届时,潮安区龙湖镇龙湖古寨将作为大赛的第六站。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是将体育运动与古驿道保护利用、古村落保护开发融合发展而举办的一项赛事。

南粤古驿道是历史上中原汉人入粤和岭南商贸活动的主要路径,源源不断地将物流、人流、文化在其中往来输送。南粤古驿道由内地而岭南,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形成了广东多民族民系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是广东省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记者从广东省情网查询了解到,唐朝,全国驿站分列六等,共1639所,根据水陆形势又分陆驿、水驿、水陆驿。其时,潮州府的驿站列为四等陆驿,备马20匹左右,驿夫约8名。据饶宗颐《潮州志》记载,清乾隆初年,海阳县(潮安)出发的南路驿道总长75华里,由城内总铺经云步、阁洲、龙湖、南界、鳌头、梅溪至鮀浦司。由此可见,本次定向大赛的举办地龙湖古寨,正是南粤古驿道的一个节点。借助举办本次赛事的契机,潮安区全力以赴推动龙湖古寨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通过加大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恢复塘湖水乡风貌。加上近年来,该区着力强化庵埠官路—庵江溪—粤海关庵埠总口与古驿道相关线路的环境打造提升,进一步擦亮了城市文化品牌,展现新时代潮安古郡邑的魅力和风采,潮安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攀升,影响力、吸引力和魅力显著增强。

潮安区红色资源丰富,拥有众多红色印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是中国共产党于1930年3月2日在中国上海领导创建的一个文学组织。洪灵菲、戴平万、陈波儿等左联潮籍英杰,正是经由韩江水路出海,前往上海参加革命,写下了光辉的一章,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革命遗产,他们的精神之光,至今仍然辉耀着潮安这片土地。其中,洪灵菲、戴平万是“左联”创始人,前者担任过左联常委,后者担任过左联党团书记。陈波儿是新中国人民电影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之一,北京电影学院的奠基人。洪灵菲故居位于江东镇红砂村,戴平万故居位于归湖镇溪口村,陈波儿故居位于庵埠镇陈厝街。目前,洪灵菲和戴平万的故居已经修复完毕。

接下来,潮安区也将乘着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的东风,大力盘活红色资源,将“左联”英杰的故居以及相关的文化遗存串成一条线,形成一条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线路,讲好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为脱贫攻坚注入红色动力,为乡村振兴打下文化根基。

龙湖古寨:

保育活化文化旅游资源 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千年古寨,龙湖水乡。位于潮安中部韩江之滨的龙湖古寨,始创于宋,围寨于明,繁盛于明清时期,面积1.5平方公里。寨内建筑体现了宋、元、明、清、民国各历史时期的不同建筑风格,荟萃了木雕、石雕、贝雕、嵌瓷、彩绘、贝灰塑等潮州民间工艺的精华,堪称为“府第文化博物馆”。龙湖古寨独特的民俗文化——舞龙、舞鲤鱼、英歌舞等广为人知;龙湖炖糕、龙湖酥糖、书册糕等传统小吃誉满海内外,更先后获得“广东名小吃”、“广东名小吃金奖”等称号。

近年来,龙湖镇不断加强对龙湖古寨历史文物的保护,修缮方伯第和阿婆祠两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整修优化古寨北门广场和南门广场、美化绿化原农贸市场、建设200个停车位的临时停车场;结合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作,实施中小河流整治古寨池塘连通工程,打造水美环境美的乡村古寨,提升了古寨旅游的业态和质效。

滚滚韩江水孕育天下潮人。潮安区历史悠久,人文鼎盛,风光绮丽,素有“海内外潮人的原乡首邑”之美称,更被授予“中国十佳特色文化旅游名区”的荣誉称号。这里,名胜古迹众多,品类齐全,全区已登记文物点468处,其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0处。古寨、书院资源众多,与凤凰山、凤翔峡等自然风光交相辉映,享誉海内外。这里,保留着具有潮州独特风格的民居建筑,传承弘扬着具有潮州传统人文特色的生活习俗和民俗风情,拥有铁枝木偶戏、大吴泥塑、潮州嵌瓷艺术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6项省级6项市级和15项区级名录。

近年来,潮安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的殷殷嘱托,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绣花”功夫推进古寨的保育活化工作,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塑造三大人文景观带,构筑以凤凰山、桑浦山和韩江文化为核心的“二山一水”旅游发展格局;加强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联动,打造独具特色的潮州旅游精品体系,多举措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激发发展内生动力,以全域旅游助力潮安高质量转型发展。

□ 文/本报记者

刘银璇 吴冰 安宣

  • 版权所有:潮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主办:潮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承办:潮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南方新闻网
  •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0768-12345
  • 粤公网安备:44510202000107
  • 网站标识码:4451000042
  • 粤ICP备17100516号-2
  •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