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发挥特色优势 建设文化潮州

时间:2020-01-18 09:44:56   来源:本网

  □ 本报记者 丁玫 郑媛 郑新培 采访整理

  报告原文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也是魅力所在。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

  ■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依托潮州优秀传统文化,精心策划历史寻根、文化求源、美食体验、民俗共赏等活动,建设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自信的窗口。

  ■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制定工艺美术促进条例,扎实推进传统工艺振兴。

  ■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发挥古城文化旅游龙头作用,规划一批精品线路,加快打造世界潮文化旅游体验目的地。

  ■开展“潮州节”“中国潮州文化交流周”等活动,讲好潮州故事,传播中华文化。

  编者按

  潮州历史底蕴深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称,是潮文化的发祥地。城市文化形象不仅能增加城市的知名度,更能反映一个城市内在的文化性格和魅力品格。如何兴起潮州文化建设新高潮,进一步挖掘潮文化资源,全力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需要有创新性、可操作性的措施。

  本期访谈嘉宾结合我市实际,就如何扬长避短,聚焦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影响力与辐射力,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明智战略选择进行深入探讨,提升潮文化发展的承载能力,开创潮州文化建设新局面。

  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吴构松:

  建设文化潮州 要注重“人”这个要素

  2018年7月,省委李希书记莅潮调研时对我市作出了“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发展定位,要求潮州做好“特、精、融”三篇文章。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作出了加强文化潮州建设工作部署。

  建设文化潮州,要注重“人”这个要素。人,是有文化属性的。潮州人,首先是潮州文化的人。这个人群,有着特定的方言,特定的风俗,特定的思维方式,特定的文化心理。就连吃穿用度、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很“潮州”。每个潮州人,既是潮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潮文化的传承者。要建设文化潮州,就必须先让潮州人喜欢和了解自己的文化,形成文化自觉,并以潮文化为傲,坚定潮文化自信。

  李雅林书记在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的报告中讲到城市建设时说,韩江新城规划要从高、管控要从严、建设要从容,要以“绣花功夫”做好古城“精装修”,很有见地。我的理解,就是要追求“精致”的潮文化优秀特质,展现潮文化风貌,彰显潮文化气派。

  潮州文化建设要做的事情很多。如保护传承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加强文化与产业的融合,推进与外地、海外的文化交流等。

  在此,我侧重谈一下潮州方言的保护、传承的话题。潮州方言是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显著的标志之一,是不需要“申遗”的“非遗”。保护、传承潮州方言,是潮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然而,潮州方言在现实中的境况并不乐观。一些年轻人不愿说或说不好潮州话,从学校教学活动到广播电视,潮州话都呈式微之势。这些情况应引起重视。

  多年来,国家不遗余力推广普通话,有人片面认为方言是落后的、违背推普政策的。其实,国家语言政策是既推广普通话,也要保护方言,两者并行不悖。我的建议是,把潮州方言作为学校教学语言之一、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语言之一、媒体机构广播语言之一。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伍茸:

  彰显使命担当  推动潮文化发展

  当前潮州正在认真谋划“1+5+2”工作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把工作的着力点聚焦到重点突破和质效提升上来,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如何推动潮州文化发展?“注重发挥特色优势,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建设文化潮州”,全会为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们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工作部署上来,直面问题,自我警醒、振奋精神,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干”字当头,重点在“做强产业、攻克任务,树立品牌”等方面发力,推动文化潮州建设。

  一是做强做大文旅产业。要挖掘特色潮文化内涵,依托深厚历史文化特色、古城旅游资源、乡村生态资源,通过实施“文化+”战略,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业在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努力将文化和旅游业打造成潮州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

  二是攻克二项硬指标。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利用,建设新一批社区体育公园、社会足球场、旅游厕所,实现农村有线广播全覆盖,大力推进潮州体育中心建设,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加快创建全域旅游示范,从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配套设施建设、品牌打造、城市形象宣传营销等方面着力,推动潮州旅游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世界潮文化旅游目的地。

  三是树立特色文化品牌。依托潮州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谋划举办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论坛,打造“韩江文化行动”品牌、“左翼文化运动潮州英杰”红色文化品牌。着力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面向东南亚、面向全世界的文化基地,精心策划历史寻根、文化求源、美食体验、民俗共赏等活动,建设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自信的窗口,为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程小宏:

  发挥优势挖掘内涵  擦亮民间工艺金字招牌

  当前,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注重发挥特色优势,建设文化潮州。这是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富有远见的提法,是我市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抉择。

  潮州是潮文化的发祥地,区域文化优势明显,在潮汕地区乃至全国具有独特风格和较强的文化特色,是一个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城市。因此我们要深入挖掘、整合、利用潮州地方文化资源,打造潮文化文艺品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传承、弘扬潮州文化精神实质,扬长避短,兼容并收,增强文化自信,突出潮文化之“特”和“精”。

  要擦亮潮州民间工艺金字招牌,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潮州民间工艺是“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好“中国工艺美术之都”“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之都”这两张城市名片,积极争取向省级部门或国家承办有影响力的大型民间工艺产品展销会、创意设计大赛、民间艺术文化节等,让国内外嘉宾、媒体记者在参与活动中领略潮州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潮州在中外各地的影响力。

  要加强政府宏观指导,增强文化自信力和核心竞争力。政府应鼓励申报、参评国家、省级文化品牌,守护、弘扬好老祖宗留下的文化资源,增强文化品牌积累,提高区域文化中心影响力。在现有已获得的国家级称号的基础上,加大城市品牌称号的利用率,多做文章,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以城市品牌的魅力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在濒临灭绝的非遗工艺项目上,应以政府主导投入为主,加大保护力度,以民间工艺进课堂的方式“强势”推广普及,与文创企业联合开发为辅,探索民间工艺传承发展出路,开拓市场,提高经济价值;充分利用地方人文资源,发挥文化名人效应,多方联络在外潮籍文艺家回乡联谊,探索建立“名家一荐一”机制,扶持、培养我市文艺新人,为潮文化长远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湘桥区太平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平:

  把精品意识注入街区管理 打造文化精品城市

  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报告中指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荡除心魔、斩断羁绊,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扫清一切思想障碍,让思想冲破牢笼,在解放思想中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担当作为,感恩奋进,谱写潮州高质量发展精彩华章。”李书记的话寓意深远,如今,潮州已经步入新时代,新时期的使命要求我们要更有担当作为。我作为基层干部更要创新思维,破难题、补短板,推动潮州高质量发展。

  我认为建设文化潮州,就要让文化自信助推潮州经济,深挖潮州文化“精”“细”“广”,着力将潮州打造成文化精品城市。

  作为古城区的街道,一是要以党建为统领。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系统思维,通盘统筹,规划好街区文化建设路径。

  二是以特色促传承。用好古城这张文化牌,将独特的古城文化、古城资源充分展现出来。同时,把众多的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颗颗的珍珠串珠成链。

  三是以精细抓治理。把精品意识注入街区管理,做好古城保育活化,不能因“活”而乱,而应以“活”而充满生气,“活”而有序。同时,发挥巷长制、社区居民议事厅的积极作用,让社区治理更有力度、更有温度。

  四是以创文提素质。着力打造“家门口”的文化角落,让社区书屋、理论学堂、文化舞台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遍地开花,把文化融入居民日常生活,使群众的文化素养得到培育提升。

  接下来,太平街道将紧紧围绕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李雅林书记的讲话精神。冲破思想的牢笼,坚定信心,攻坚破题,以新担当、新作为努力实现社区文化建设新高度,为建设文化潮州而努力奋斗。

  潮州“肆点金”团队创始人之一李燕芬:

  “微改造”重焕古城魅力  展现潮州“历史温度”

  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报告中指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也是魅力所在。”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传统习俗,是潮州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符号,也是潮州的魅力所在。潮州人精心雕刻着生活,享受着精致。

  漫步于潮州古城,体验充满生活气息的慢生活,欣赏潮州精益求精的传统工艺,品味精心调制的美食,宛如进入一个活着的历史博物馆。每处建筑、每条街巷都在讲诉着源远流长的潮州故事。

  省委李希书记寄望我们要做好“特、精、融”三篇文章,奋力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正如全会中所说,这一发展路径、发展定位非常切合潮州实际,突出了潮州的优势和特点。文化潮州的建设,我认为要坚持协调、绿色、共享的理念,注入精细文化、精品意识,不仅有利于潮州古城深厚文化魅力的展现,更有利于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文化潮州,既包括软文化,也包括文化载体。古城及其古建筑,是承载着潮州记忆的文化载体,应该以保护的态度对待。

  首先,潮州古城区的建设,要以潮州文化为载体,以“微改造”的形式让古城重新焕发出迷人的魅力。古城修缮坚持修旧如旧,坚持用“绣花”功夫实施“微改造”,确保修复之后与古城风貌协调一致。

  其次,潮州古城建设,应保留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化,展现更多潮州“历史温度”。建设潮绣、潮州木雕、手拉朱泥壶、潮州抽纱、潮州工夫茶艺、潮州麦秆贴画等非遗项目展示馆或体验馆,让潮州文化可赏、可触,让潮州文化得以传承延续。

  接下来,“肆点金”团队将邀请专家学者开展古城古建筑的讲座,传播传统文化,加强对古城古建筑保育的理念及保护措施的学习。同时,通过学生研学活动,带领年轻一代体会潮州古城之美,提升热爱家乡的情怀,提高文化自信,保育活化潮州古城。


  • 版权所有:潮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主办:潮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承办:潮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南方新闻网
  •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0768-12345
  • 粤公网安备:44510202000107
  • 网站标识码:4451000042
  • 粤ICP备17100516号-2
  •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