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非遗文化 传承潮剧风华

2023-10-17 10:48
发布单位:潮州日报
【浏览字体: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潮人,而有潮人的地方一定少不了潮剧。潮剧是我国最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早在2006年,潮剧就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潮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精湛的表演技巧和丰富多样的艺术元素,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潮剧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深入开展戏曲进乡村、进校园、进场馆等活动,对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增强群众文化自信起到了积极作用,让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进一步促进非遗保护传承。

83151697504761327.jpg

市民在潮州美术馆观看潮剧表演。 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庄园 摄

  送戏下乡暖人心

  为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日前,“欢度国庆 乐享文化”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活动走进英塘村,村里的男女老少欢聚一堂、听曲赏舞,共享美好时光。

  活动在一曲铿锵有力的潮州大锣鼓《喜庆丰收》中拉开序幕,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接着,潮剧《花好月圆春常临》《严冬过了春有讯》《让红日永照古城头》等经典选段轮番上演。舞台上,演员们的一招一式尽显戏曲之美、一颦一笑传递戏曲神韵,现场观众脸上洋溢着喜悦,大家不时拿出手机记录精彩表演瞬间。

  “这场活动很有意思,我们不仅可以在家门口唱戏,还可以欣赏到很多优秀的曲艺节目。”《花好月圆春常临》的演唱者王婵吟、王淑銮均来自英塘村曲艺社,说到此次活动,她们竖起了大拇指。据了解,英塘村曲艺社凝聚了村中众多曲艺爱好者,经常自发组织票友演出,以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承潮剧文化,弘扬潮曲戏剧精髓。

  据了解,此次活动是戏曲进乡村系列活动之一,旨在将优秀的曲艺节目送到群众家门口,有助于推动戏曲艺术在乡村的传播普及和传承发展。

  为扩大潮剧艺术的影响力,自2020年以来,市潮剧传承保护中心(市潮剧团)不断推进“送戏下乡”活动,目前演出已超过300场次,把高品质的潮剧节目送到基层群众中。演员们用精彩的演出传递正能量,凝聚向善向上的力量。

  送戏进校润童心

  潮剧非遗进校园是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与途径,潮剧的传承应从青少年学生抓起。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和爱好,积极开展潮剧进校园相关工作,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审美能力。

  10月7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潮剧课堂在市绵德小学开展,国家一级演员陈潮钦以传统经典潮剧故事,介绍了潮剧的发展历史、文化内涵、表演特征、艺术价值,让师生了解了潮剧的语言特色和剧种特点,并结合潮剧角色行当中生、旦、丑的表演特点,邀请孩子们上台体验戏曲“扇子功”和身段动作,让孩子们切身感受潮剧的艺术魅力,培育戏曲文化素养。

  “潮剧进校园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对潮剧艺术的热情和爱好,引导他们多关注、多学习潮剧艺术。”陈潮钦说,这些年我市各界很重视戏曲进校园这项工作,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推广,让学生接受传统艺术的熏陶,取得良好效果。陈潮钦表示,作为国有文艺院团演员,参与戏曲进校园这项工作是责无旁贷的。他将继续做好潮剧传承弘扬相关工作,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接触潮剧文化,进一步推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据了解,市潮剧传承保护中心(市潮剧团)作为潮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积极培养传承人,鼓励和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文广旅体局的大力支持下,到市实验学校、市金山实验学校等65所学校开展潮剧进校园活动。潮剧演员们为广大师生带来精彩生动的表演,细心讲解有关潮剧知识,普及潮剧基本知识。同时,为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到潮剧的魅力,还组织安排演员们运用娴熟高超的演技,演绎《林冲上山》《穆桂英招亲》《薛蛟认像》等唱做并重的古装经典潮剧节目及红色革命题材《江姐》,演出在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在我市创建的100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中,也有一部分学校将潮剧作为主要项目开展传习,让学生了解潮剧的历史,了解地方戏曲文化,有利于潮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市文联发挥市戏剧家协会的组织优势,组织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精心挑选了一批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特点,思想性、艺术性俱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人文精神的优秀潮剧节目进校园开展演出活动,举办培训讲座,让校园学子通过听戏剧、学戏剧、唱戏剧,共同感受传统戏剧文化的魅力。

  接下来,我市将继续把潮剧进校园作为非遗进校园艺术普及工作之一,加强师资补充,完善学生学习潮剧唱、做实际操作教学模式,开展潮剧师资培训,邀请潮剧老师、潮剧非遗传承人利用学校第二课堂进行授课,强化在常规音乐课中融入潮剧教学,推动潮剧进校园工作落实到位,让潮剧传承发展从青少年抓起,不断扩大潮剧传承覆盖率。

  送戏到馆惠民生

  12日至13日晚上,潮州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座无虚席,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潮剧传承保护中心承办的潮州市2023年“强国复兴有我”潮剧惠民演出在这里举行,献演大型现代潮剧《茂芝·星火》。现代精美的舞台与传统的潮剧音乐结合,演员深情演绎,现场氛围热烈,观众掌声不断。

  该剧以1927年茂芝会议为历史背景,讲述革命战士、潮州儿女金凤与余一刀在潮州茂芝相遇、相知、相约,为坚守信念而矢志不渝的革命故事,深刻展示了百姓的觉醒、人民的力量、儿女的信仰。整场演出扣人心弦,表演情真意切,剧情起伏跌宕,唱腔委婉动听,让观众不由自主沉浸其中。

  “《茂芝·星火》和以往的传统戏不同,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市潮剧传承保护中心负责人钟金卫介绍,这部戏有别于传统潮剧,传统潮剧属于程式化,每个行当都有一套专用程式,演员们穿着高靴,借助水袖进行表演。但这部现代戏没有水袖,动作必须非常精准到位,要求演员贴近生活,才能展示出更好的艺术水平。

  为了更好地呈现作品,市潮剧传承保护中心还组织全体演职人员到三河坝战役纪念馆、茂芝会议纪念馆进行艺术采风,了解革命历史和革命背景,并开展军训活动,大家学习站军姿、敬军礼、行军走步等动作,克服种种困难,力求将最好的演出效果奉献给观众。在舞美、音乐方面,导演大胆采用MIDI背景音乐渗透剧中,利用舞美道具来变换每场戏的场景和时空。灯光、服饰设计很具有创意感,场与场的衔接变得更加紧凑,可看性更高。

  此次演出吸引了文艺界知名人士、潮剧票友、潮剧爱好者等观众到场观看。“演员们台风稳、唱功佳,声情并茂,感人至深。”原汕头潮剧院演员陈邦沐对该演出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潮剧的传承工作提出见解。他建议,要充分结合传统程式表演和现代戏表演,发扬唱念做打传统艺术,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欣赏效果,让潮剧文化代代相承。钟金卫认为,《茂芝·星火》将红色故事演绎成潮剧剧目,把潮州本土文化与非遗传承结合起来,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惠民活动中,让潮剧得到创新发展,也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潮剧、接受潮剧,对潮剧产生兴趣。

  近年来,市潮剧传承保护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在继承传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创新潮剧艺术样式,增强潮剧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其中,《韩江纸影人》融合潮剧和潮州纸影(铁枝木偶)两项国家级非遗的艺术元素,讲述了“玉来清”和“老赛宝”两个潮州纸影戏班几十年的恩怨情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到改革开放之后数十年的历史变迁。剧中用真人表演木偶,既解决舞台上木偶较小难以吸引观众的问题,又增加表演的艺术感。舞台还运用人偶对话的方式,设置“净”和“丑”两个人仔作为男主角思想斗争、内心矛盾外化的具象,表达人物内心的矛盾纠结。该剧曾荣获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剧目类二等奖,广东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如何让年轻人爱上传统戏曲文化?如何让传统戏曲文化走进大众的生活?近期,在潮州美术馆举办的“剧透——潮剧题材艺术特展”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观展,开展1个多月参观人数超2万人次。

  本次展览共分为三大版块,以“潮剧的艺术功能”为主线,以潮剧的经典元素为内容,通过“有声有色”板块表现潮剧的艺术特点,“精雕戏琢”板块表现潮剧与民间工艺、日常生活的关系,“四海潮音”板块表现潮剧在潮人社会中的组织力。为引发当代人共鸣和共情,潮州美术馆打造沉浸式体验与互动的潮剧艺术场,不仅通过文字、图片等传统形式进行呈现,还设置独立空间影像展示,运用记录、存档、回放等方式,让观众学习潮剧基本知识,增进文化自信,爱上“古老又新潮”的潮剧。为配合该展览,潮州美术馆邀请专业演职人员进行潮剧、潮州歌册等现场表演,让观众近距离感受潮剧魅力,有利于提升潮剧艺术传播力、影响力、吸引力。今年底该展览将赴深圳巡展,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宣传弘扬潮州文化。

  未来,我市将不断努力、精益求精,以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更多艺术精品,通过送戏进乡村、进校园、进场馆,普及潮剧知识,传承潮剧文化,让更多人了解潮剧、爱上潮剧,为振兴高雅的潮剧艺术作出更大贡献。

  (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育杭)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