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博物馆选拔出24名“宋窑青讲人”
以青春之声讲述千年瓷韵
“笔架山,古有‘白瓷窑’之称,白瓷窑是指它烧造的瓷器釉色白。相传这一带也称‘百窑村’,有九十九条龙窑之说。”在潮州市博物馆《宋“潮”瓷话——笔架山潮州窑遗址考古成果展》展厅,身穿红色志愿马甲的大学生张润琦,以清晰专业的讲解引领观众走近千年窑火。她正是新上岗的“宋窑青讲人”之一。
“宋窑青讲人”为观众讲解。 市博物馆 供
近日,潮州市博物馆“宋窑青讲人”青年志愿讲解员选拔活动收官。经过资料审核、逐一试讲、专业培训、实践考核等层层筛选,24名宋窑文化传承爱好者脱颖而出,正式成为“宋窑青讲人”青年志愿讲解员。
《宋“潮”瓷话——笔架山潮州窑遗址考古成果展》自5月18日起推出,是首个展示北宋笔架山潮州窑遗址考古成果的展览。展览通过“釉色重光”“手铲问瓷”“百窑肇兴”“千器万象”“窑系共辉”“瓷通远洋”六个单元,系统梳理笔架山潮州窑70余年的考古成果,并从窑炉技术、外销贸易、文化交流等多重视角,全景式呈现潮州陶瓷的发展脉络及其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历史地位。
为让文物故事更富青春活力,潮州市博物馆同期推出首届“宋窑青讲人”青年志愿讲解员培育计划,招募13周岁及以上的中学生、高校学子及社会青年群体,着力培养一支专业化、年轻化的宋瓷文化传播生力军。
项目自6月20日启动招募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吸引超百名青年踊跃报名。这些青年讲解员在潮州市博物馆精心安排的宋窑知识、考古知识及讲解技巧课程中快速成长,全方位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潮州市博物馆考古部郑俊霞介绍,“宋窑青讲人”在讲解中展现出令人惊喜的创造力。比如在展览第四单元展出的宋代小猫小狗形象瓷塑,青年讲解员巧妙地将其与当下流行的“labubu”等潮玩IP结合;他们把窑炉形容为宋代的“乐高”,用“开盲盒”来比喻考古的过程,充满时代气息的解读拉近了古老瓷器与现代观众的距离,使考古成果焕发新生。“这些青年讲解员擅长用新媒体的方式传播文物故事,以独特视角让考古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所有通过考核的志愿者都将进入我们的人才库,持续参与博物馆的文化传承工作。”潮州市博物馆馆长余小洁表示。
据了解,“宋窑青讲人”每天上午9∶30-11∶30、下午2∶30-5∶00在展厅定点讲解,感兴趣的市民游客可前往观展。该展览将持续至8月底。
(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育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