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长者易用专区 > 潮州新闻

打造“四心服务”品牌 书写民生满意答卷

信息来源:本网 时间:2025-07-18
字体: [大] [中] [小]

  从城市社区到偏远乡村,从长者食堂到贴心托管,从议事亭的民主协商到牌坊街的商户共治……日前,潮州市立足群众之本,出台《潮州市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四提四化”行动方案》,创新打造“四心服务”品牌,书写着从“管理本位”到“服务本位”的潮州实践答卷。

  当下,全市各地将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与打造“四心服务”品牌有机结合,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集政务服务、文化体验、邻里互助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通过“舒心畅游、暖心康养、贴心物业、同心治理”四大服务维度,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民生实事。

  舒心畅游 党群服务中心打造“10分钟服务圈”

  漫步在潮州古城的大街小巷,游客不仅能品尝到地道的潮州小食,还能在转角遇见志愿者提供即时服务;破旧的老宅变身文化打卡点,主街的拥挤人流被巧妙引流至幽深小巷,体验不一样的风景……这些变化背后,是当地以党群服务中心为枢纽打造的“10分钟服务圈”和“舒心畅游”文旅治理新模式。

  开元社区以西马路、义安路、开元路三条街巷为轴,将美食与民俗文化深度融合。游客不仅能动手制作潮州粿条、鸭母捻等特色小食,还能在专业讲解中了解食物背后的历史典故。社区还通过“实践+讲解”模式,改变了游客“浅尝辄止”的局面,让文化记忆随着味蕾留存。“这种体验比单纯拍照打卡更有意义。”广州游客沈女士说。

  面对主街拥挤、小巷冷清的问题,南门社区打出“活化+引流”组合拳。社区干部主动牵线老宅业主与投资者,将危旧老厝改造为茶馆、手工作坊等文化空间;同时挖掘“十大名巷”历史资源,打造5处网红打卡点,并通过“铺窗经济”规范商户经营。中秋节期间,“古城雅韵·小巷艺彩”等活动更让游客在灯笼与古乐中感受原汁原味的潮州生活。

  “游客找不到路?居民有急事要办?可以到党群服务中心!”湘桥区太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翁銮介绍,街道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指引,整合16处党建微阵地,构建覆盖4个社区的“10分钟党群服务圈”。节假日期间,志愿者提供旅游咨询、应急救助等服务;平时则帮助居民办理政务、解决生活难题。这种“服务矩阵”既让游客安心,也让居民舒心,实现文旅与民生的双赢。

  暖心康养 党群服务中心织密全龄民生幸福网

  以养老服务为支点,辐射全龄民生需求,用一顿热饭、一方天地、一系列贴心服务,编织出一张覆盖“一老一小”的幸福网络。在城乡社区里,党群服务中心正成为基层治理的温暖坐标。

  “荤素搭配合理,刷脸就能取餐,比家里还方便!”说起社区新开业的长者食堂,湘桥区西新街道的李阿婆竖起大拇指。今年5月,该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长者食堂正式运营,明亮的餐厅里,适老化软垫桌椅随处可见,智能化取餐系统让老人无需烦琐操作就能快速用餐。专业营养师搭配的每日菜谱,60个餐位的合理布局,既保障了饮食健康,又满足了社交需求。

  在饶平县柘林镇柘北村,长者食堂也演绎着温暖场景。每天中午,这里都聚集着数十位老人,享用热乎乎饭菜。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志愿者会准时送餐上门。“不仅管饱,还管暖。”老人们都说,这份关怀让独居老人不再孤单。

  柘北村的温暖不止于餐桌。走进村里的公共服务综合体,村民在党建积分超市用积分兑换日用品,老人孩子在农家书屋里同读一书,托育中心传出阵阵欢笑声——这个由闲置校舍改造的3000平方米空间,整合了党群服务、养老托幼、文化实践等多重功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万能小院”。

  “我们要让村民步行5分钟就能感受到幸福。”村党总支书记吴映锐介绍,综合体既解决了老人用餐、活动难题,又为儿童提供了托管场所,还成了政策宣传、技能培训的阵地。这种“食养娱学”一体化模式,让党群服务中心从“办事窗口”变身为“生活港湾”。

  贴心物业 党群服务中心引领物业变“贴心管家”

  以党群服务中心为枢纽,我市创新推行“贴心物业”治理模式,通过“党建引领+物业联动+居民参与”机制,推动物业融入社区治理。如今,物业从单纯管理者转变为“贴心管家”,更多社区实现从“问题频发”到“和谐宜居”的转变,更多贴心服务走进千家万户。

  走进湘桥区桥东街道韩东社区新党群服务中心,宽敞明亮的空间里功能分区清晰,老人之家的棋牌声、青年之家的讨论声、妇女儿童活动室的欢笑声交织成温馨图景。“办事方便,活动也多,这里成了居民常来的‘第二个家’。”这是不少居民的心里话。

  更关键的变革在服务背后。社区将13个小区物业纳入“大党委”,变身“治理合伙人”。通过党组织共建,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联动机制快速运转,管道漏水、垃圾清运等民生难题迎刃而解。“硬件升级只是开始,我们要从‘被动接待’转向‘主动链接’。”韩东社区党支部书记黄妙玲说,接下来将探索“公益+运营”模式,让服务可持续。

  潮安区枫溪镇南苑社区的“微阵地”同样鲜活。南国明珠B区架空层的党群物管服务站里,原本闲置的空间整合了社区书屋与党员活动室等资源,“邻居议事墙”粘贴了居民的建议。这里既是党员服务点,也是三方议事平台。

  南苑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黄丽雪介绍,社区通过建立“社区+物业”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共商停车管理、绿化维护等议题。社区干部加入物业微信群,物业党员入户走访,管道堵塞、电梯故障等问题响应速度大幅提升。

  同心治理 党群服务中心搭台绘就幸福图景

  “大家觉得我们小区消防设施换新这事,用‘物业公摊+楼栋众筹’资金筹集这个方案怎么样?”清晨的潮安区庵埠镇龙桥社区,金阳花园的“议事亭”里已聚起七八位居民,大家正拿着方案征求意见。

  这样的场景,如今是龙桥社区的日常。这个由凉亭改造的协商平台,成了居民解决“心头事”的主阵地。居民陈伯说,有了这个在“家门口的调解室”,现在有什么事大家都一起商量,钱怎么出、活怎么干都明明白白。

  龙桥社区还成立社区调解委员会,联动物业、业委会及居民代表,打造“凉亭茶叙”调解模式,社区党员依托居民茶余饭后聚集凉亭的习惯,强化日常摸排矛盾纠纷苗头、收集群众生活诉求,引导双方理性协商,推动问题就地解决。去年社区就成功调解了停车纠纷、噪音扰民等事件25宗,大多矛盾在茶香里化解。

  在饶平县黄冈镇河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灰色屋顶配白色墙体”的新颜格外显眼。“你好,请帮我查查医保缴费记录。”便民窗口前,居民林阿姨递过身份证。工作人员在智能终端上轻点几下,信息便清晰显示。“以前要跑好几趟,现在在家门口就办妥,真方便。”林阿姨笑着说。旁边的党群共建积分超市里,几位居民正用积分兑换洗衣粉,货架上的日用品,大家都可通过参与环境整治得来的积分兑换。

  实践表明,党群服务中心正成为“同心治理”的舞台。在这里,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矛盾在协商中化解,幸福在共建中生长,一幅基层治理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

  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从单一功能到多元供给,潮州的实践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思路。随着“四心服务”品牌的持续深化,这种“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正成为提升城市温度的新注脚,转化为市民群众的幸福刻度。

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