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庞磊成)我市把促进外来青少年群体融入本地作为创新外来人口管理、推动本地与异地人员和谐共处的重要手段,对就学、就业和沟通交流等外来青少年群体实际需求落实针对性措施,力促外来青少年群体与本地融合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为保障外来青少年群体教育公平,我市切实落实同城待遇,出台了《潮州市非户籍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规定》和《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潮州市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等政策,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接收符合入学条件的非户籍人口子女并纳入与本地户籍学生统一的管理和编班模式,方便非户籍人口子女在潮州市参加升学考试,使外来青少年与本地户籍学生同样接受统一管理、享受统一服务。根据各县区实际,我市因地制宜探索公办学校方便外来青少年入学的操作机制。其中,结合湘桥区教育资源丰富的现状,按照就近相对集中原则安排锡华初级中学等13所学校接纳非户籍人口子女免费就读;根据枫溪区外来工多的实际,切实简化外来工子女入学手续,允许外来工子女凭父母任一方持有的暂住证、营业执照或税务登记证到所属服务半径内的公办初中或小学就读。同时,加强对各县区中小学校接收非户籍人口子女教育工作情况的定期督查考核,保障随迁子女就学政策不折不扣得到贯彻落实。目前,全市非户籍人口子女入读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的学生数约3.12万人,占非户籍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学生数74.0%。此外,积极引导鼓励各地依托民办学校或创办外来工子弟学校,想方设法增加非户籍子女义务教育学位超过20000个。
为助推外来青年群体创业圆梦,我市实施定向帮扶,出台了《潮州市关于进一步落实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政策的意见》,探索建立不分省内外、不分户籍的均等化异地务工人员技能培训制度,为外来青年就业创业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创建“青年电子商务孵化基地”,组织外来务工青年免费参加科技信息化培训学习,引导其走信息化创业致富之路;创新青年农民工激励机制和培养模式,推出“圆梦100”新生代农民工骨干培养发展计划,资助优秀在潮务工青年入读北大、韩师等高等学府,接受本、专科学历教育,帮助外来务工青年更好成长成才,至目前已有300多名外来务工青年圆梦。落实《潮州市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办法》,启动青年创业圆梦行动、“青春时‘贷’青年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圆梦快线”等一系列创业扶持活动,为在本市拥有固定住所、良好信用记录的外来务工青年提供创业小额贷款,并在项目策划、创业培训、战略设计、融资贷款、经营决策、专家咨询、资质认证等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
为增进外来青少年群体社会认同,我市开展多元沟通交流,相继开通12355青少年信息服务平台、开展“成长360——阳光之家进校园”等活动,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网络,实现对外来工子女等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服务、维权工作的全覆盖,切实维护外来青少年合法权益;推出“朝阳行动”——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按照项目化运作方式,组织青年志愿者组织、社会爱心人士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建立“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关系,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以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爱心捐赠等志愿服务。广泛发动市青联、青商会等团体以个人和企业的形式与外来务工子弟学校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设立成长信箱、送上“爱心能量包”和免费体检。今年暑假,全市还相继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参加“福彩夏令营”等多样化活动交流,在市、县各青少年宫、文化馆推出“爱心育苗培训计划”,组织书法、舞蹈、声乐等优质师资免费为外来工子女提供兴趣特长培训,有效增强外来青少年群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外来青少年更快更好融入潮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