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特点 新成效 新亮点——中山帮扶潮州精准扶贫工作概况

2018-09-30 00:00
发布单位:潮州市扶贫办
【浏览字体:

在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时代号角引领下,中山市党委和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强化领导,压实责任,砥砺奋前。驻县组在中潮指挥部、中潮两市扶贫办等正确领导下,坚持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用心用情用力,注重关爱民生、结合扶贫持智,全力以赴实现脱真贫、真脱贫。

一、精准帮扶,脱贫攻坚突显“五大新特点”

领导重视,高位推进。中山市领导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潮州贫困村户调研走访。市领导重新分工挂点,强化工作推力。

产业发展,脱贫增收。大力推进特色种养业、电商、旅游、产销对接等扶贫方式,初步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项目示范基地和特色品牌,累计实施扶贫项目571个,实现在家有劳力贫困户至少参与1个长效稳定收益项目66个。例如,大涌镇投资100万元饶中村枕头岽生态茶园项目、东凤镇投资120万顶厝村生态旅游项目、东升镇投资西山村82万元大棚果蔬种植项目、古镇镇投资200万五祉村单丛茶种植项目等。

就业扶贫,激发内生。积极组织涉农技术专家力量,开展集中培训、送技下乡等形式,对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力进行蔬果种养技术、畜禽养殖技术、茶叶种植和加工技术、电子产品手工组装技术等4大类免费培训,1823人次,解决就业创业932人。制定“以奖代补”实施办法,对实现就创业的贫困劳力给予奖励,鼓励贫困劳力积极就业。

管理规范,工作高效。制定驻县驻村、例会、调研、信息、通报、“五个一”等内部管理制度,与县区扶贫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现扶贫工作规范化管理。中山指挥部还制定《关于重申组织和工作纪律有关事项的通知》“九条规定”,强化了纪律要求。

警钟常鸣,廉洁帮扶。持之以恒坚持队伍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教育与帮扶工作同步抓紧抓实抓细。定期召开驻县驻村队员纪律教育专题学习,专程组织驻村队长、党员干部到揭阳监狱现场开展警示教育,要求帮扶干部正确处理好与贫困村、贫困户关系,时刻灌输廉洁帮扶思想,确保帮扶事业风清气正,帮扶队伍清正廉洁。定期借助微信工作交流群,及时转发各级主流媒体反腐倡廉报道,组织深入讨论,对照排查整改,撰写心得体会,促进相互学习交流,增强廉洁扶贫思想认识。

二、不辱使命,脱贫攻坚取得“四大新成效”

一是党建扶贫出新招。精准扶贫驻县组采取“五位联动”、驻村工作队开展“一扶一”、“二扶一”、“三扶一”、“多扶一”做法,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扶贫干部作风显著提升。

二是投入力度创新高。3年共划拨扶贫开发资金2.71095亿元,其中“631”配套资金2.09586亿元,自筹资金到位6186.9万元。

三是减贫成效新突破。目前,建档立卡1321户、3678人。2016年完成兜底脱贫586人,2017年完成预脱贫2336人,2年都超额完成省脱贫任务。2018年还剩预脱贫713人。2017年中山帮扶贫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达到14701元,增长率高于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比例。

三、大力推动社会帮扶,脱贫攻坚展现“四大新亮点”

在中山对口帮扶潮州指挥部坚强领导和全力支持下,不断进取,不断创新,亮点频现。

“中潮慈善爱心基金”持续发挥作用。“中潮慈善爱心基金”发挥积极作用,参与脱贫攻坚,在政府救助之外开辟一条民间救助绿色渠道,开创全省对口帮扶工作先例。首期共筹款1025.96万元,截止2018年8月底,已向潮州市困难群众发放善款486.73万元,其中助学681人339.1万元,重大疾病救助157人81万元,其他资助项目6个66.83万元。

加大民生帮扶力度,精准解决就医难题。从中山各个镇区最好的医院派出副高职称以上的医生每季度一次到潮州开展送医送药活动,覆盖中山精准帮扶潮州38条省定贫困村。此项活动已惠及潮州当地群众4700人,得到群众广泛赞誉。出台“中潮两地定期互派医生跟班开展技能培训”机制,“一对一”帮扶,带动提升当地医疗水平。

多方筹集资金,赠送民生用品。通过多方筹资,向贫困地区赠送了医疗、教学设备等多批民生用品。今年向广东省少年基金会、共青团中山市委员会申请到专项经费,为潮州市潮安区、饶平县27条贫困村学校(幼儿园)赠送适50人饮用2湿直饮水机11台,适100人饮用3湿直饮水机12台,适150人饮用4湿直饮水机10台。发动中山港口镇青企向西山小学赠送课桌100套,多媒体设备1套等。




开展支教行动,扶贫先扶智。主动协调中山派出的20名定点支教中小学老师,促进当地教学事业发展。在指挥部指导下牵头发动中山5个单位、企业捐款捐物50多万元,解决15所小学部分教学器材、文体设备和学生饮水安全问题。还和中山慈善企业达成共识,将在饶平县援建希望小学,进一步向基础教育精准发力,提升贫困地区教育质量。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