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潮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5100MB2C90872B/2025-00050 分类:
发布机构: 潮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成文日期: 2025-07-17
名称: 关于潮州市十六届人大第五次会议第17号建议答复的函
文号: 发布日期: 2025-07-17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关于潮州市十六届人大第五次会议第17号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5-07-17  浏览次数:-

关于潮州市十六届人大第五次会议第17号建议答复的函

  林晓锋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强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建议》收悉,经综合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教育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现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31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77人。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为抓手,推动非遗保护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区域性整体保护。我市积极推动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于去年将文化生态保护区范围从湘桥区扩展至全市域,全面提升保护水平。在省文化和旅游厅支持下,保护区已被推荐到文化和旅游部参与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我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设立了潮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管委会,统筹全市非遗保护工作。出台《潮州古城提升行动计划》,复建镇海楼等重要文化景观、推进“百家修百厝(祠)”项目、实施21个微更新、微改造项目、打造100家“博物馆之城”系列馆项目,全面提升保护区文化风貌。依托龙湖古寨、凤凰茶谷等载体,开展非遗展示活动,扶持潮州单丛茶、大吴泥塑、潮州铁枝木偶等传承发展。加强畲族民歌、饶平彩青等非遗项目保护,建设非遗人才示范工作室,将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通过机制创新和全域协作,潮州正构建“全市一盘棋”的非遗保护格局,推动文化生态保护区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强古城保育活化,积极推动古城申遗。将古城申遗与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申创工作有机结合,实现有形空间与无形文化的相得益彰。成立了市申遗中心,推进古城的基础价值研究和比较分析,进一步提炼潮州古城的突出普遍价值,为古城申遗奠定坚实基础。实施《广东潮州“潮人绣古城”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落实18项任务和39个子项,让潮州的历史文化得到更全面、更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三是健全非遗名录体系,非遗项目数量良性增长。出版非遗图典,加强非遗名录与非遗传承人群的建设。“潮州工夫茶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联合申报项目之一,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潮州积极参与“中国春节”申遗视频的文本制作和拍摄,潮州音乐(潮州大锣鼓)在其中精彩呈现。2023年,潮州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美食之都”,成为我国第六个获此殊荣的城市,进一步彰显了潮州菜烹饪技艺等饮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023年以来,我市新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项[潮州菜烹饪技艺、粤绣(珠绣)]、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3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2项;新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0人、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07人。

  四是非遗与旅游融合持续深化,文旅经济焕发新活力。我市推动非遗深度融入现代生活,潮州木雕、陶瓷等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创新融合,潮绣技艺被广泛应用于服装行业。通过活化利用历史街区、传统民居、工业遗存等场所,打造100座博物馆之城系列馆,构建起沉浸式非遗体验网络,让传统文化可观可感可体验。依托广济桥、牌坊街、镇海楼等文化地标,通过国际茶日、世界美食之都城市交流、古城花灯会、非遗民俗展演等系列活动,打造了一场场文化盛宴。2025年组织“非遗好物 国潮焕新—四季非遗购物月”活动,每月围绕不同主题开展宣传活动。2025年5月以“秀美潮州 璀璨非遗”为主题,组织本地知名企业参展深圳文博会,现场展销潮州特色美食及文化创意产品,同时馆内还安排了丰富多彩的非遗动态展演,包括潮剧表演、潮州木雕、潮州麦秆剪贴画、潮州剪纸技艺展示等。2025年6月13日至16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省主会场活动在我市举办,吸引了全省21个地级市及韩国交流团带来的超百种非遗项目集中展示,在海内外引起热烈反响。国家级媒体持续聚焦潮州非遗:央视《非遗里的中国·广东篇》专题记录潮州文化魅力;潮州大锣鼓、英歌舞、潮绣等非遗项目屡登央视春晚和《新闻联播》;潮州凤凰单丛茶、手拉朱泥壶、潮绣等潮州元素亮相中法元首茶叙。潮州非遗旅游持续升温,特色体验活动吸引游客纷至沓来,非遗主题线路入选全国旅游美食精品线路,春节期间跻身中国非遗热门小城前十,古城餐饮订单量和消费额同比增幅均超30%,展现出非遗赋能文旅产业的强劲动能。

  五是加强非遗人才培养。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潮州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快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在学校课堂教学、第二课堂、社团、艺术团队等阵地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各级各类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抓住创建中华优秀文化传承校和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契机,充分挖掘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积极邀请潮州民间艺人、传统工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进校园、进课堂进行教学传承,认真开展潮州大锣鼓、潮州铁枝木偶、潮州工夫茶、潮州麦秆画、潮州嵌瓷、潮绣、英歌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目前,我市共创建5所“全国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24所“广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31所“广东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100所“潮州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50所“潮州大锣鼓进校园示范学校”;120个“潮州市中小学优秀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此外,建立15个非遗工美人才培养示范学校,组织省级、市级、区级非遗传承人常态化进校园开展讲座、实践教学等活动,本学期已开展教学活动20场次,覆盖15所学校超1000名学生。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深化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潮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申报和古城申遗工作,健全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打造非遗保护“潮州样板”。以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为抓手,充分发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势,推动潮州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二)加强非遗名录及传承人队伍建设。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构建传承人培养机制,每年财政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给予补贴(国家级每人3万元、省级每人2万元、市级每人4千元),支持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教学交流等活动。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传承活动,让师生近距离感受家乡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完善非遗名录体系,组织开展第十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审认定工作,夯实非遗传承基础。

  (三)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施“非遗+”战略,促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一程多站”非遗精品旅游线路,将广济桥、牌坊街、古城景区与潮绣、木雕、工夫茶等非遗体验有机结合,展现潮州文化独特魅力。开发特色非遗文创产品,推动非遗从“活起来”到“火起来”。通过“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融合,让游客全方位体验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和文旅产业发展。

  (四)加大非遗传播推广力度。以入选“世界美食之都”为契机,办好“非遗购物节”等品牌活动,加强媒体合作传播。积极推动潮州非遗“走出去”,组织潮绣、木雕、工夫茶艺等非遗项目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以非遗为纽带,深化区域文化合作,提升潮州文化影响力,讲好潮州非遗故事。接下来将策划举办“跟着美食去旅行广东文旅消费促进活动”等品牌活动,组织参展中国国际旅博会等大型展会,扩大潮州菜的影响力。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      

潮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5年7月9日 



附件:

1.关于潮州市十六届人大第五次会议第17号建议答复的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