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关于今后五年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解读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是在我市经济社会步入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形势下召开的重要会议。以“科学发展,奋起赶超,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潮州而努力奋斗”为题的报告(下称《报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成绩和经验,深入分析了我市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对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

2012-08-08 19:05
发布单位:中共潮州市委政策研究室
【浏览字体: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是在我市经济社会步入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形势下召开的重要会议。以“科学发展,奋起赶超,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潮州而努力奋斗”为题的报告(下称《报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成绩和经验,深入分析了我市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对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这是一个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催人奋进的报告,是一个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充分反映全市广大党员意志、充分体现全市人民心愿的报告,是指导我市继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行动指南。

《报告》起草工作自始至终是在市委常委会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报告》起草工作从今年九月初正式开始。三个月来,市委书记许光对《报告》起草工作高度重视。在充分调研、深入思考的基础上,许光书记亲自确定了《报告》的主题:“科学发展,奋起赶超,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潮州而努力奋斗”。这一主题,闪耀政治智慧,体现战略思维,贯彻上级精神,切合潮州实际,为《报告》起草工作指明了方向。

《报告》起草工作自始至终是与调查研究紧密结合进行的。许光、李庆雄和市委各位常委不断深入乡镇、农村、企业、学校,广泛地与企业家、各级干部、职工、农户沟通交流,开展一系列调查研究,广泛吸收干部群众在实践中的新创造、新经验。在实践上和资料积累上为《报告》的起草工作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报告》起草工作自始至终坚持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由市委办公室、市委政研室组成的报告起草小组,在市委分管领导的主持下,按照市委主要领导的指示和要求开展工作,《报告》初稿形成后,许光书记等市委领导多次听取起草组的情况汇报,并提出许多具体的、有建设性的意见,并分别召开了市直部门、民主党派、党委群团、基层党代表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一次次讨论、一次次推敲、一次次修改,党代会报告不断完善、成熟和精练。

《报告》充分体现了承前启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报告》在总结过去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的基础上,提出了打造“三宜”幸福名城、四个定位、五大原则和六大战略,并在科学论证、严谨测算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这是近年我市发展思路的延续和深化,与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相衔接,与“十二五”规划相一致,充分体现了市委求真务实、一以贯之的工作作风,体现了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量力而行、又尽责尽力的科学态度。

《报告》提出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充分体现全市人民的期望,非常切合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指导性,为全市人民描绘了宏伟蓝图和美好前景,让人振奋、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报告》作出的工作部署详细明确,提出的发展措施切实可行,紧跟时代潮流,紧跟发展步伐,是指导和推动我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深化“三宜”内涵 建设幸福名城

《报告》提出,“把潮州建设成为创新宜业、生态宜游、惠民宜居的幸福名城”,这是市委原来提出的建设“一名城两基地三宜城市”和“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潮州”两大目标和任务的深化和融合。其内涵描述有两层含义:一是建设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这是省委、省政府对我市的要求,是我们这一代潮州共产党人肩负的历史使命;二是建设幸福潮州,让潮州的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是我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市加快转型升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两者概括起来,就是“幸福名城”。“创新宜业、生态宜游、惠民宜居”这“三宜”是对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市委提出的发展思路的创新、丰富和发展,是适应潮州当前发展现状和发展环境、深化城市发展的需要。创新宜业、生态宜游、惠民宜居是“幸福名城”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潮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方向,以此为方向,潮州将走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加快发展的康庄大道。创新宜业体现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态宜游体现了文化的繁荣,环境的优化,惠民宜居体现了政治的昌明、生活的幸福。

第一,“创新宜业”是建设“幸福名城”的基础

城市的发展,经济是基础。宜业就是要打好建设“幸福名城”的物质基础,在创新驱动的大氛围中,城市环境更加适宜人们创业、就业,以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创业做大经济规模,以创新创业的成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供坚定的物质支撑。

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城市都是采用产业定位模式来对自己的城市进行定位的,这种模式适合于城市都以自己鲜明的产业特色在参与产业分工中确立了自己的位置。五年来,我市经济实现数量与质量同步提高,呈现出速度快、效益好、后劲足的良好态势,创新驱动也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特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品牌建设、新标准制定,潮州的创新能力有了极大地提升,全市拥有27个省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和省级专业镇,新型高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半导体照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入选省“现代产业500强”项目和“自主创新100强”企业数量居粤东首位,具有潮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初现雏形。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发挥,品牌带动和标准化战略深入实施,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以及省级以上名牌名标数目均居全省前列,产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潮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已尝到了创新的“甜头”。

《报告》把“创新驱动”作为未来五年的首个战略重点,提出了要“集聚创新资源、掌握创新技术、强化创新动力,营造创新环境”,促进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双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提升产业素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为建设“幸福名城”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第二,“生态宜游”是建设“幸福名城”的重点

生态环境容量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点内容,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生态宜游”是指把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放在城市建设更加重要的位置,把旅游业放在城市诸多产业中更加重要的地位,以生态环境的优化和低碳的文化旅游经济的崛起优化城市产业发展路径,让潮州的山更青、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以生态的改善让群众更加幸福,以生态的优化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以及具有特色的产业是城市定位的依据。近年来,我市园林绿化、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先后获得,韩江水资源保护、大气空气质量一直保持在较好水平,为潮州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创造了条件。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走资源节约型、生态友好型的发展之路,才能在增添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吸引力的同时,为潮州老百姓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建设“生态宜游”城市。潮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顺应这一发展要求,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努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这一发展目标。

第三,“惠民宜居”是建设“幸福名城”的目的

宜居是指人类聚居区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明和谐,适宜人类居住。市委提出要“惠民宜居”就是要把潮州人民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享受幸福生活。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过去五年,潮州各类教育发展更加均衡,医疗卫生事业长足发展,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四项保险参保人数大幅增长,深入推进“平安潮州”建设,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力遏制,多次被省评为社会治安综治工作优秀城市,潮州人民的幸福感与日俱增。但也要看到潮州的经济基础还较薄弱、社会保障的水平还较低,社会变革积累的各种利益冲突和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目标和任务任重道远。为此,市委把惠民宜居作为建设幸福名城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努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多为群众办好事实事,让广大群众得到真真正正的实惠,让城市居民感到满意,感到幸福。这既是新一届市委肩负的历史重任,也是全市260万人民的殷切期望。

明确“四个定位” 确立发展思路

《报告》在指导思想中提出,未来五年,我市将着力打造“产业优化升级先行市、文化经济融合示范市、社会管理模式创新市、绿色生态环保模范市”的发展定位。这一提法,既保持了原来“一名城两基地三宜城市”思路的连续性,又注重适应形势发展变化而提出的新要求,增添了新的内涵,是潮州未来发展的科学选择。

(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打造产业优化升级先行市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进一步强调要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使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发展道路越走越宽。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更是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了全面具体的安排。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核心任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升格扩大区域以来,我市在民营经济、特色产业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审视近年来我市的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在培育能源、石化等临港重化产业以及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上有新的突破性进展,但仍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综合竞争力薄弱等短板,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此,围绕打造产业优化先行市的发展目标,要求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调整优化我市产业结构上下功夫,把转型升级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发挥我市产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较强、港口资源优越的优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抓手,以提高产业素质为目标,积极有效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优化文化旅游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推动我市产业优化升级,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产业优化升级先行市。

(二)提升文化软实力,打造文化经济融合示范市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实力的强弱,不仅要看物质财富的多寡和社会发展的快慢,而且要看文化发展的水平和精神文明的状态。文化软实力是服务发展的软件,也是支撑发展的硬功。只有以文化为魂,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构筑“精神高地”,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潮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鲜明、底蕴深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在2009年粤东(潮州)现场会上给予潮州文化高度的评价,认为“有这么有底蕴的潮州文化,应该可以支撑起强大的经济崛起”,并要求潮州要“在文化与经济融合方面走出一条新路,为全省提供示范”。汪书记最近在潮州调研时又指出,今后在民生问题上既要重视解决群众的物质生活需求,又要重视解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是潮州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潮州不仅要在广东文化大省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要在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新征程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因此,要以推进文化与经济融合为主线,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以“中国工艺美术之都”和古城文化旅游区为载体,大力弘扬新时期潮州人精神,充分发挥潮州文化的优良特质和丰富的历史资源,进一步强化文化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和互动发展,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培育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努力创作出一批具有潮州特色、反映时代精神、富有思想内涵、充满艺术魅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加快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提升潮州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借助文化的元素提升产品附加值,瞄准世界先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做大现代文化产业,加快推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把我市建设成为文化与经济融合示范市。

(三)加快社会建设步伐,打造社会管理模式创新市

加强和创新管理,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深刻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新成就新经验,更好地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促进人民安居乐业、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的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成为我省今后一个时期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行动指南。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发展社会事业,积极探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取得了显著成绩,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市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社会形势总体是好的。但与经济建设相比,我市的社会建设相对滞后,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不同步、不协调的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建设存在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阶层不断分化、社会人员流动加速、社会团体利益多元,各类公共事件日趋复杂,协调各种利益更为困难,同时随着社会转型加快,流动人口增多,社会管理压力加大,加强社会建设的任务更加重要和紧迫。面对科学发展的繁重任务、面对社会转型的严峻挑战,迫切需要我们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全力打造社会管理模式创新市,为我市的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以完善社会服务为基础,以促进公平正义为导向,以社会管理创新为抓手,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加强法治建设为保障,先行先试,健全和创新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公共安全防控体系、人口服务管理体系、社会组织发展体系、信息网络管理体系、现代社会管理体系、基层社会联动体系和社会环境建设体系,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潮州特色的社会建设路子。

(四)加强资源环境保护,打造绿色生态环保模范市

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一个城市生产力和竞争力强弱的决定因素,环境的优劣直接决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成长的快慢。加强环境建设,增强环境的支撑力,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协调,是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和重要元素,是决定新一轮竞争成败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认真实施环境保护规划,切实搞好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8年,我市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韩江潮州河段环境整治与滨江景观建设工程也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对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优美的环境等期待更加明显。如何以最低的环境代价确保经济持续增长,同时又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已成为我市科学发展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坚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就是要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把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生态建设、资源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机统一。打造绿色生态环境模范城是潮州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为此,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生态社会。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着力改善居住质量,打造融“山、水、文、绿、城”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城市,把潮州建设成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市。

牢记“五个坚持” 统领科学发展

《报告》指出,实现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要坚持执政为民理念,坚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推动科学发展,坚持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发展的全面性、普惠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同步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五大原则”是结合我市基本情况,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深入理解与落实,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又符合潮州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是在我市各项工作中都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第一,坚持执政为民理念是标准

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五年大变化,十年大发展”目标要求,以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潮州为核心,以“调结构、转方式、抓发展、保增长、促和谐”为抓手,聚精会神谋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全力以赴保稳定,各项建设取得了新成就,在科学发展的新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人民群众收入增长不够快,改善民生民计任务繁重,社会管理需要加强和创新。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发展是硬道理,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方略,统筹兼顾,把握重点,奋力开创幸福潮州建设新局面。因而,谋划未来五年的发展,就是要坚持执政为民理念这一标准,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市有机结合起来,把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结合起来,把完成党的各项任务与实现人民利益结合起来,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作为检验建设幸福潮州的标准。

第二,坚持继续解放思想是前提

解放思想,是我们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在新的起点上谋划潮州发展,就必须坚持继续解放思想这一前提,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结合自身实际、结合时代条件变化,积极探索和完善适合潮州情况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不断增加全社会的生机活力。思想认识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只有把解放思想贯穿于促进潮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全过程,统一到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潮州的实践中,落实到推进工作的具体政策措施和干事创业的具体行动上,才能产生强大的动力。未来五年,我们要大力增强思想文化凝聚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全市人民建设幸福名城的共同行动,破解阻碍科学发展的各种思想阻碍,总结我市解放思想大讨论取得的成功经验,以思想的解放、观念的创新推动体制的完善、执行的彻底,不断理清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措施,改进工作方法,落实工作责任,使市委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推动“幸福名城”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第三,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是动力

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当前我市正处于社会变革积聚的矛盾突现期,也是加快发展的机遇期,为此,我们必须把坚持改革开放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破除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障碍和阻力,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扩大开放为途径,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区域竞争优势,为建设幸福潮州增添强大动力。《报告》提出,要更加注重改革开放,开拓创新,就是要推进开放创新,增强区域竞争优势。改革和创新,人才是第一资源,因此,《报告》突出以人才为引领这一关键,努力为推动改革与开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开放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报告》提出要把大力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抢抓国际国内资本和产业转移的机遇,紧盯中央企业、国内龙头民营企业和国外大型企业的资本动态,尤其是国际资本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的形势,努力提高产业高新化、经济国际化水平。体制是推进改革开放的保障。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突破体制和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制度保障,这就自然成了未来潮州发展应该加强的一个重要任务。

第四,坚持推动科学发展是主题

发展是解决潮州一切问题和矛盾的总钥匙。推动科学发展是加快潮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综观发展形势,把握阶段特征,我们已站在一个新的更高起点上,置身于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阶段。今后五年,是我们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潮州的关键五年。推动潮州实现科学发展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是实践发展的需要,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愿。坚持推动科学发展这一原则,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方略,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统筹兼顾,把握重点,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奋力开创幸福潮州建设新局面。

第五,坚持促进社会和谐是目标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也是建设幸福潮州的终极目标。进一步增强统筹兼顾、促进和谐的能力,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谋划潮州发展,就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这一目标,把让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作为建设幸福潮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兼顾各种利益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社会矛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以和谐稳定的环境促进各项事业发展。努力使全市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水平。

实施“六大战略” 建设幸福潮州

“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文化引领、绿色发展、城市拓展、惠民共享”是《报告》提出的六大发展战略,这是基于潮州今后五年面临发展的重大问题而确立的战略取向,也是实现“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潮州”发展目标的有力支撑。其意义作用在于:

(一)以“创新驱动”促进内生增长

“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引擎。潮州要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离不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内生增长理论认为经济能够不依赖外力推动实现持续增长,内生的技术进步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创新驱动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的不尽动力。因此,要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地位和作用,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支撑,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大力推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创新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把人才优先发展思想体现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体现到工作部署中,努力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人才投入优先保证。只有发挥好这两方面的作用,创新才能成为可能。而政府也要越来越密切的参与到创新中来,加大投入,建设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真正由充当裁判或者协调者的角色转变为担任创新技术和服务的推动者。

(二)以“产业升级”优化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水平低是潮州经济发展的弱点,改变这种状况的出路就是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目前,我市特色经济大部分仍然是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产业,这种模式难以支撑经济的持续增长。从产业结构的角度看,区域经济增长过程是新旧产业不断更替的过程。传统产业随着市场不断成熟,对经济增长的支撑贡献不断弱化,而高新技术产业对增长的贡献则随其规模扩张和市场拓展而不断递增,因此,必须坚持特色发展和改造提升相并举,扶持发展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企业,培育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大产业项目,推动特色产业高端化。重化产业比重低是我市产业发展的另一个特点,也是我市经济规模不大的一个发展瓶颈。从国内看,发展临港经济已成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诸多城市都把港口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资源和动力,依托港口聚集大产业,带动大型工业、物流、商贸、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形成了“市以港兴”的发展格局。在港口经济、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市要充分利用潮州港优良的自然条件,大力实施“以港兴市”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港口经济规模化,加快推动产业适度重型化,以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

(三)以“文化引领”强化名城效应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统领力、渗透力、推动力越来越大,一个地区文化与经济有效融合所迸发出的巨大创造力,能够极大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潮州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文化是潮州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根基,也是经济的驱动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促进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潮州作为全省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市,应该在发展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的实践中有一席之地。《报告》把“以优秀潮州文化为引领”作为未来潮州发展一个战略重点,就是看到了文化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强大支撑和发展潜力。未来的发展,我们要更加重视这方面的工作,想方设法、千方百计促进经济与文化的融合,“支撑起潮州经济的强大崛起”。应该把潮州传统优秀文化与陶瓷、服装、食品等特色产业融合,增加产业和产品的文化元素、文化特色,提高特色产品的附加值,才能提升特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真正“打品牌”、“卖文化”。应该把文化作为潮州旅游的灵魂,把潮州的民居建筑、民俗文化、节庆文化、潮州音乐、工艺美术等跟旅游产业巧妙而有效地融合,真正地把文化旅游作为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的主攻点,使潮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所带来的名城效应更加彰显,从而带动潮州文化经济、旅游经济的发展。

(四)以“绿色发展”打造“三宜”城市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环境保护规划和监督管理力度,全市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持在良好态势,但仍存在如拼资源、拼消耗的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生态承载力不足;个别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与我们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不相协调。从经济学的角度上看,传统的经济的生产模式是“资源—产品—废物”,而未来科学的生产模式应该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绿色发展战略,高瞻远瞩,在客观分析潮州实际问题的基础上,从新的高度和深度,提出要努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走出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转型良性互动的新路子,有利于我们早日实现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城市,提高潮州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五)以“城市拓展”促进协调发展

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不仅凸现城市的功能和城市个性,更有助于提升城市的产业聚集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潮州现有的城市空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潮州城市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通过城市拓展,推动城市转型升级。《报告》提出要“完善中部、优化南部、发展东部、保护北部”的发展思路,也就是要合理拓展中心区域(包括建设好高新区),加快以韩江东岸为重点的滨江新区建设和以潮州港经济区为重点的滨海新区建设,要发挥城市中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东部临港产业聚集发展,发挥南部特色产业发达的优势,保护发展北部生态区。这是在分析我市总的发展目标、区域特点、资源优势、扮演角色的基础上而得出的科学论断,这个发展思路清晰、合理、鲜明、科学,将有利于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空间发展格局。《报告》还提出,把潮州建设成为广东省对接海西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以及台湾地区的区域性综合枢纽城市。这不仅明确了我市的区域定位,也从更大的范围、更高的层次、更宽的领域谋求我市大区域的长远发展。

(六)以“惠民共享”建设幸福潮州

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根本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潮州一直被视为是一座最适合居住生活的城市之一,市民的幸福指数也保持在较高水平。市委、市政府也多次强调,要科学把握发展形势,突出加快转型升级,着力建设幸福潮州,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好地转换成群众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幸福生活”。而建设幸福潮州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市上下付出艰辛的努力和不懈的奋斗。在建设幸福潮州的新征程中,我们要把“为潮州人民谋幸福”作为主攻方向,把建设“宜业宜游宜居”现代化滨江城市作为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幸福潮州建设的实现形式,实实在在落实好幸福潮州建设的各项民生工程,让潮州市民发自内心地感受到新变化,感受到幸福,“幸福潮州”才能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