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工业提质增效 发展难题仍需关注——2021年前三季度潮州工业生产运行情况
内容摘要:本文对2021年前三季度潮州工业生产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快工业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2021年前三季度工业 运行情况
2021年前三季度,全市工业完成增加值400.2亿元,增长16.4%,增速比上半年回落2.9个百分点,增速比全省高5.1个百分点,对GDP影响权重比全省高7.6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7.1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比全省高3个百分点。
一、规模以上工业主要情况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11.85亿元,同比增长13.7%。规上工业增速居全省各市第15位,比全省高1.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0.5%,比全省低4.7个百分点;累计增速比上半年回落5.0个百分点,回落幅度比全省小1.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7个百分点,回落幅度比全省大0.6个百分点;规上工业9月当月增速比全省高7.9个百分点。
(一)制造业增长总体平稳,拉动作用较大
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65.26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比全省高0.9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10.0个百分点;两年平均下降2.9%,比规上工业整体低3.4个百分点。制造业行业增长面为84.0%,与上半年持平。其中,增速最高的行业为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今年来该行业生产经营得到较快恢复,产值增长较快,且龙头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后增加值率得到提高,增加值随之实现大幅增长,前三季度完成增加值17.12亿元,占全市规上比重的8.1%,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3.7个百分点。
采矿业同比下降27.7%,拉动全市规上工业下降0.11个百分点,两年平均下降20.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18.9%,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10.0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6%。
(二)代表性产品多数增势较好
前三季度,全市纳入统计范围的77种工业产品中,49种实现正增长,增长面为63.6%,同比提高21.6个百分点,10种产品同比增速超过100%。其中,卫生陶瓷制品2526.44万件,同比增长8.5%;电子元件614.51亿只,同比增长38.2%;泵302.27万台,同比增长21.6%;糖果8.58万吨,同比增长5.1%;冷冻水产品4.42万吨,同比增长45.4%。
(三)各县区规上工业增速均逐步回落
各县区中,湘桥区、饶平县和凤泉湖高新区累计同比增速均高于全市。枫溪区累计同比增速、两年平均增速和9月单月同比增速均居各县区末位,9月当月出现负增长,发展形势严峻。
湘桥区:累计和当月增速高于全市,前三季度增加值占全市19.1%,同比增长30.2%,增幅比上半年回落8.9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4.5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比上半年回落1.0个百分点,其中9月当月增长25.9%。
枫溪区:累计和当月增速低于全市,前三季度增加值占全市17.8%,同比增长7.9%,增幅比上半年回落6.3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1.5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比上半年回落1.1个百分点,其中9月当月下降6.6%。
潮安区:累计和当月增速低于全市,前三季度增加值占全市40.4%,同比增长10.2%,增幅比上半年回落4.0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4.3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比上半年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9月当月增长0.4%。
饶平县:累计和当月增速高于全市,前三季度增加值占全市21.8%,同比增长14.2%,增幅比上半年回落3.8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3.1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比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9月当月增长20.0%。
凤泉湖高新区:累计和当月增速高于全市,前三季度增加值占全市0.8%,同比增长19.3%,增幅比上半年回落9.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0.2个百分点,拉动作用与上半年持平,其中9月当月增长8.3%。
二、规模以下工业主要情况
前三季度,全市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长21.4%,增速比全省高6.3个百分点,居全省各市第2名,比上半年前进6位;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高达4.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2.2%,居全省各市第4位。全市规下工业占GDP比重高,其较快增长是拉动GDP增长的重要支点。
三、工业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工业企业利润空间受压缩
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9月份,全省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IPI)上涨11.6%,而潮州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仅上涨3.7%,基于竞争压力,下游企业承受价差压力。1-8月,潮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88.8%,比上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利润空间有限,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9%,比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51.1亿元,同比增长13.3%,两年平均仅增长0.9%,同比增速和两年平均增速分别比上半年回落11.1个和3.0个百分点。其中,受原煤价格大幅上涨影响,火力发电行业利润总额大幅下降48.4%,降幅比上半年扩大27.1个百分点。
(二)工业企业存货积压较多
受疫情及贸易壁垒等因素影响,企业销售恢复状况不佳,前三季度规上工业销售产值两年平均下降5.5%,未能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存货积压较多,1-8月,规上企业存货增长31.6%,增速居全省各市第2位;企业应收账款增长21%,增速居全省各市第8位;产品变现周期拉长迫使企业大量提取存款乃至贷款以维持经营,客观上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
(三)新增企业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弱于全省
前三季度,全市“小升规”和新开工入库等新增的88家工业企业合计完成增加值7.56亿元,同比增长53.6%,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1.3个百分点,成为全市工业经济新增长点,但新增企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9.5%,比全省(17.6%)低8.1个百分点。
(四)重点企业支撑作用弱化
前三季度,全市前100家重点工业企业合计完成增加值119.60亿元,同比增长20.0%,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8.1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9.4%,正增长的企业有74家,增长面为74%,贡献率和增长面分别比上半年回落1.8个和6个百分点。
(五)支柱行业复苏缓慢
前三季度,全市八大主要行业合计完成增加值122.70亿元,增长6.3%,增速比规上工业低7.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下降5.4%,降幅比上半年扩大1.1个百分点。八大行业中仅有电子、服装、塑料3个行业两年平均增速高于上半年,其他5个行业复苏步伐均趋缓。部分主要行业对规上工业增长支撑作用明显下降,陶瓷和食品工业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3%和8.5%,贡献率分别比2019年前三季度低26.4个和25.9个百分点。
(六)电力生产、电力供应、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速相比上半年回落
前三季度,潮州规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增加值46.16亿元,同比增长18.9%,比上半年回落0.7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6%,比上半年回落0.3个百分点。
伴随着煤炭价格的上升和煤炭供给明显减少,火力发电遭到压缩,电力生产增速相比上半年有所回落。前三季度,电力生产完成增加值16.93亿元,同比增长15.1%,比上半年回落0.4个百分点。1-8月,电力生产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6.4%,其中,火力发电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8.4%,降幅比上半年扩大27.1个百分点,拉低全市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增速6.5个百分点。
在电力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对高耗能行业错峰限电,电力供应增速相比上半年回落较多,前三季度,电力供应完成增加值10.05亿元,同比增长17.9%,比上半年回落5.5个百分点。
由于潮州陶瓷行业对燃气需求量远大于其他行业,全市规上陶瓷行业燃气消耗量占规上工业燃气消耗总量的95%以上,陶瓷行业持续低位运行,影响燃气供应业增长,增速相比上半年略微回落。前三季度,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
(七)现代制造业与战新产业增速回落幅度较大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完成增加值49.64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3.4%,同比增长13.1%,增速比上半年回落5.5个百分点,回落幅度比整体规上工业大0.5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长3.1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比上半年回落1.3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2.2%,比上半年高0.2个百分点。其中,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15.40亿元,增长7.4%,增速比上半年回落3.8个百分点;新材料制造业增加值10.69亿元,增长14.4%,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7个百分点;石油化工产业增加值9.75亿元,增长26.6%,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4.4个百分点;先进轻纺制造业增加值8.71亿元,增长7.1%,增速比上半年回落4.6个百分点;先进装备制造业4.26亿元,增长23.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0.0个百分点;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增加值1.46亿元,增长13.2%,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9.9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7.54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3%,同比增长8.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5.6个百分点,回落幅度比整体规上工业大0.6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长0.8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比上半年回落0.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0%,比上半年高1.6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15.48亿元,增长7.3%,增速比上半年回落3.8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增加值1.03亿元,增长1.9%,增速比上半年回落35.0个百分点;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加值0.97亿元,增长57.4%,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增加值25.33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2.0%,同比增长12.9%,增速比上半年回落6.3个百分点,回落幅度比整体规上工业大1.3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6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比上半年回落0.7个百分点。
四、对策建议
(一)密切跟踪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过快上涨
今年以来,主要原材料价格涨幅较大已成为影响全市工业企业正常生产运营的突出问题,有关部门应密切跟踪并加强监管调控上游原材料市场价格,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主要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使其价格运行于相对合理稳定的区间范围之内,切实缓解中下游行业企业原材料采购成本明显上升、盈利空间承压收缩,导致增收不增利等经营困难,力促企业保持合理盈利空间及盈利能力。
(二)加大扶持力度,带动资金良性循环
加大工业企业扶持力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增加工业企业信贷资金,降低贷款利率,降低小微企业信贷准入门槛;为工业企业提供时效性强、周转便捷、差异化和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三是通过媒体加强对扶持政策的宣传解读,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让企业及时、全面地了解政策,用好政策。
(三)倾力培育增强现代制造业发展新兴动能,同步发挥传统产业应有支撑
加大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现代制造业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及政策扶持力度,形成拉动工业经济发展新增动能、优化工业产业结构新生力量;同时,注重陶瓷、食品、服装、塑料、印刷、电子、不锈钢、水族机电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增强其发展活力与发展后劲,同步发挥其对工业经济发展应有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