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潮州市十五届人大七次会议第19号建议答复的函

2021-09-14 11:03
发布单位:潮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浏览字体:

关于潮州市十五届人大七次会议第19号建议答复的函


陆燕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潮州市畲族文化保护与利用的建议》收悉,经综合市民宗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各县区政府(管委会)意见,现答复如下:

  、近年潮州市保护畲族文化的主要措施

  加强挖掘保护,科学开发利用。

  1、教育和传承畲族文化立足学校实际,多形式尝试实施畲族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促进青少年学习畲族历史文化知识,为传承畲族文化打好基础。普及民族文化知识,加强民族团结教育。部分学校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地方课、班队会等阵地进行畲族知识教育,请蓝屋艺人到校讲解畲族宗教信仰民族特色、服饰、文学、艺术等,让学生了解各畲族的地理概况、民族来源、风土人情等常识。利用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民族自豪感。把理想教育与民族教育相结合,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教育形式,实现文化有机融合。部分学校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班队活动课等契机,深入畲族山村,让学生体验畲族文化。让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到畲寨体验畲家人最原生态的生活。为了畲


  族文化能在校园得到宣传推广,潮安区凤凰中学还派出数位老师到石古坪畲族村参观学习,了解畲族的来源,欣赏畲族的祖图和传统服饰。湘桥区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组织临近畲族村落的后径小学学生到畲寨体验畲家人最原生态的生活。发动后径小学师生搜集整理畲族农耕、山地、宗教、饮食、服饰、婚育文化等方面的器具,搜集整理畲族革命斗争、民族事务管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图片资料,较全面地体现畲族文化内涵。加强课程建设,创设校本课程。部分学校还开发了地方课程《畲族文化常识读本》《畲族歌谣》等民族特色课程,使学生观察了解畲族人民生活的地方、走过的足迹。让学生汲取畲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道德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构建利用地方课程进行畲族文化教育的教学基本模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部分学校将畲族文化的宣传和学校文化建设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学校宣传阵地,多方式加强宣传推广。例如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黑板报比赛、少数民族歌曲大赛、剪纸与插画作品展、展板等对畲族文化进行大力宣传。有学校将畲族文化融入课堂,音乐课以及声乐社教唱畲族歌曲,舞蹈社学跳畲族舞蹈,并选送优秀节目参加美育成果展、校庆文艺汇演。在学校移动宣传栏上,张贴精美畲族文化的宣传画;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引导学生制作反映畲族文化内涵的雕塑作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师生资源,在学校的过道走廊上,悬挂反映畲族文化的摄影作品和绘画作品,打造“畲族文化长廊”。通过系列活动,教育引领同学们了解畲族的来源、服饰、习俗、山歌和舞蹈等畲族的民俗民风。

  2、正确处理好保护、利用、传承之间的关系

  一是搭建长期性的展示平台以李工坑畲族文化展览馆为平台,集中展示图腾和祖图、生产生活用具、服饰、乐器、文献,祭祀道场用具以及招兵节的相关图像资料等畲族物品近50种,宣传凤凰山畲族文化。展馆设专人管理,展品长期免费向群众展出,于2015年正式对外免费开放。为更好地发挥展览馆的传承和传播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畲族文化,李工坑畲族文化展览馆被纳入潮州市“博物馆之城”体系之一,使之能更有效地对畲族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

  二是挖掘畲族的非遗资源。坚持大力挖掘、保护和传承畲族文化,做好具有鲜明畲族特色的非遗申报工作,培养非遗传承人,努力擦亮“发源地"金字招牌。评审认定非遗项目及传承人。潮州市畲族文化目前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有“凤凰山畲族招兵节”和“畲歌”两个项目,2007年“招兵节”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大对畲族文化的保护力度,使凤凰畲族招兵节项目从濒危项目中抢救出来。为使畲族这一民俗文化得以延续,2011年在潮安县文祠镇李工坑畲族村举办“凤凰山畲族招兵节”,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还专门组织力量对活动全过程进行录像和拍摄,对项目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存档,进一步完善项目资料;2015年再次成功举办了凤凰山凤凰山畲族招兵节,将收集的畲族招兵节相关资料、工具整理成册并归档入库,丰富凤凰山畲族招兵节的项目内容;2017年认定了潮州凤凰山畲族招兵节传承人雷木生、雷裕发,潮州畲歌传承人雷楠、雷楚良、雷湘福、雷晓丽等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雷楠和雷楚良两名市级传承人,要求他们做好畲歌的传承工作;2018年潮安文化馆赴文祠镇李工坑畲族村,为潮州畲歌、畲族招兵节项目传承人拍摄宣传视频,还举办凤凰山畲族招兵节宣讲、培育等活动,培养新一代传承人,鼓励支持年轻一代申报非遗项目传承人,充实传承人队伍;2021年潮安区推荐潮州畲歌申报第八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并组织相关人员到文祠镇李工坑畲族村,为潮州畲歌拍摄申报视频、照片,收集资料等。目前有凤凰山畲族招兵节省级传承人1名、区级传承人2名,潮州畲歌市级传承人2名,区级传承人2名。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2016年在李工坑村设立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借助建市政府设北部片区的东风,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龙头,走旅游发展的道路,以文化带动畲族经济。

  抓好教育培训,建立人才队伍。

  1、对畲族传统文化传承人进行资金扶持,积极申报省级非遗专项资金,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畲族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对凤凰山畲族“招兵节”、畲语畲歌等项目和传承人进行补助。近年来省财政补助少数民族地区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每人每年2万元,支持开展传播宣传等活动培养畲族文化工作者近年来,省非遗保护专家多次赴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调研和授课,对畲族地区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非遗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辅导,提高非遗保护工作业务水平。

  2、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和湘桥区虹桥职业学校均开设了旅游专业,并针对行业及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深化旅游专业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展研学旅游、探索虚拟旅游、结合电商旅游等,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地方社会经济与行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旅游专业人才而努力。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旅游专业在中职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设了潮州乡土文化课,在课程中为学生较为系统的介绍潮州畲族文化。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的模拟导游课程中将李工坑畲族村落的介绍纳入其中,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畲族文化的了解。

  3、开展传艺授徒、讲学活动。鼓励开设传习所,鼓励支持文艺界人士等为村民传授畲语、畲歌等畲族文化,推动畲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建立健全畲语畲歌培训长效机制,自2018年每年在5个畲族村举办畲语畲歌培训班, 帮助部分年轻畲族同胞学会说畲语、唱畲歌。目前已培养7位畲语畲歌非遗传承人,李工坑村和碗窑村形成了浓厚的畲语保护传承氛围。

  创新工作机制,推动工作开展。

  1、投入方面。设立专项资金为加强我市畲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市本级财政相应设立潮州市市级畲族文化保护与开发专项资金,为我市畲族文化保护和发展提供必要经费保障。建立健全畲族文化保护政策。推动出台《潮州市畲族文化保护条例》,于2021年5月1日颁布施行。该条例是广东省首部关于畲族文化保护的专门法规,通过立法保护畲族文化,对面临湮没的畲族文化进行抢救、保护、传承和发展。条例从确定畲族文化保护的对象、人才队伍建设、文化宣传、建立保护名录、确定保护管理责任人、文化场所建设等各方面,结合潮州市畲族文化的现实情况,确立一套系统性较强的畲族文化保护方法,有力推动畲族文化的传承保护。鼓励社会团体投身畲族文化保护中。成立市畲族文化促进会,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传承保护畲族文化,开展畲族历史资料、文物古籍遗存及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梳理和研究,及时抢救、保护和传承畲族语言、民族服饰、民间口头文学、民族节日、民俗遗存等民族特色文化,成功申报畲族“招兵节”为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编辑出版《凤凰山畲族志》,系统阐述凤凰山畲族的历史与现状。

  2、交流方面。以文化交流会为起点,促进文化交往交融。2019年举办“首届中华畲族发源地潮州凤凰山文化交流会”,来自福建、浙江、安徽、广东等各级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及海内外畲族宗亲代表等200余人参加,活动采取参观考察、祭祀祖先、文化交流研讨等形式,进一步凝聚发源地共识,扩大影响力。潮安区民宗、文化等部门及有关镇村组团赴浙江、福建等畲族发展先进地区开展文化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助推凤凰山畲族文化与各地畲族文化融合创新发展。此外,依托畲族文化促进会,利用一些特殊节日,开展畲语畲歌培训班、举办畲族特色文化节、畲族民俗活动、体育训练竞技活动等,吸引四方来客和全国各地畲族同胞前来观光旅游与寻根问祖,有效加强各族交往交流交融。

  3产业方面。积极探索畲族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子结合新农村和畲族特色村寨建设,加大扶持农家乐、乡村旅游等产业,打好“畲族牌”、“特色牌”和“旅游牌”, 促进畲族文化和旅游的有机结合。一是开辟畲族风情旅游专线。近年来,通过挖掘畲族当地传统文化,指导当地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目前,潮安区、饶平县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凤凰镇为“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潮州4条“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其中潮安新农村茶乡之旅包含了与畲族发祥地有关的凤凰山天池景区、凤翔峡等地。饶平古驿道乡村历史文化游包含蓝屋村畲族文化古村落。4条“潮州市级乡村游精品线路”中,饶平红色文化教育之旅也包含了饶洋镇蓝屋村畲族文化古村落,湘桥区一江两岸休闲游包含桂坑村。另外8个“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其中叫水坑村、东兴村位于凤凰镇。畲族聚居村文祠镇李工坑村、意溪镇桂坑村被评为市级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吸引外来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感受畲族风情。二是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计划制作民族标识,加强标识体系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建设文旅融合服务中心,推动文旅产业发展。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工作氛围。

  1、加强领导强化协调领导,成立潮州市畲族文化研究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制订《潮州市畲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开展畲族文化遗产的普查、抢救、挖掘、整理和研究保护。将畲族文化事业的发展纳入社会发展规划,蓝屋村少数民族村寨纳入饶平县旅游规划,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下来将把畲族文化传承保护纳入潮州市文化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

  2、加强宣传。一是加强畲族文化宣传力度。利用电视新闻、新媒体网络媒介,制作畲族文化资源视频、推文,组织畲族文化研究出版与文艺创作,线上线下共同加强宣传推广,提升群众对畲族文化的了解和重视。鼓励畲族同胞在民族传统节日里举办特色文化活动,加大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史料的收集和保护,有计划开展少数民族歌曲征集活动、民族服饰设计大赛。通过开展民族传统节日和文化活动,打造畲族文化品牌,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二是以团结进步创建为抓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以机关示范为引领,以中小学校为阵地,以街道社区为抓手,以畲族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民族政策为导向,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石古坪村开展专题摄影比赛,把畲族民风民俗、乡村风貌、民居服饰等民族文化通过摄影爱好者的镜头记录加以宣传;文祠镇充分利用杨梅文化节、招兵节、畲语培训班、乡村讲习所等有效载体,广泛开展多形式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意溪中学通过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参与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参加体艺节目表演。同时,多渠道开展政策宣传,在市区主干道LED 大屏播放主题宣传片、举办民族政策法规集中宣传咨询、开展送法下基层等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发展畲族文化事业的良好氛围。我市7个单位被省民族宗教委命名并挂牌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增加经费投入,完善公共设施。

  1、投入财政资金完善公共设施。在畲族文化保护和利用方面加强资金保障,2019年中央、省、市、县区各级财政投入我市畲族聚居地潮安区李工坑村、饶平县蓝屋畲族村825.5万元,2020年投入资金1108.34万元,用于提升畲族聚居村人居环境和对畲族文化的抢修、发掘、保护、传承和发展,推进畲族发源地文化交流,促进畲族文化村旅游发展。

  2、推进畲族特色村寨规划建设。

  饶平县蓝屋特色村寨规划建设对泰华楼进行保护整饬,建设蓝屋村畲族特色展厅、民族文艺表演台、池塘整治、山水长廊、文化公园建设以及相关配套设施。蓝屋畲族村特色村寨的保护和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特色民居与保护与建设方面。村寨风貌、传统民居特别是泰华楼得到合理保护,公共建筑和设施与传统民居风格协调,建筑典型特征得到彰显,传统建筑技艺得到传承和进一步发展,蓝屋村特色民居占比72%。特色产业发展方面。蓝屋村基本形成了以荔枝、龙眼、芒果等水果及其产品为主的特色产业,村民人均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20年人均年收入约15226元,比2015年的5080元增加约200%。文化宣教方面。收集、整理民族特色文化物品一批,编辑出版《饶平畲族》一册,并经常举办民族文化活动。经常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被评为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2014年蓝屋村被列入“十二五期间在全国重点保护和打造的100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录,同时被列入“十三五时期广东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 目录。2017年饶洋镇蓝屋畲族村被作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予以命名挂牌。

  潮安区特色村寨规划建设利用各级各部门专项资金,加快完善以李工坑村、石古坪村为代表的聚居村基础设施。一是以中央、省两级少数民族专项资金为抓手,近三年来投入307万元打造了李工坑畲族祖地文化村、碗窑畲族特色主题公园等重点项目,完善了村居道路、公厕、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目前潮安区5个畲族村已全部实现通水、通电、通信、通网络,并配备了村级卫生站,不断提升畲族同胞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二是安排畲族文化抢救、保护、传承和发展资金,2019年拨给文祠镇李工坑畲族村20万元,归湖镇碗窑畲族村10万元保护和传承畲族文化。三是区财政不断加大资金筹措力度,2019年预算安排了41万元用于少数民族工作、畲族文化工作和文物、非遗保护专项经费。其中,少数民族工作经费1万元,畲族文化工作经费10万,用于保障畲族文化工作;文物和非遗专项经费30万元,用于保障重点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用好用活少数民族聚居村政策为突破口,推选文祠镇李工坑村、凤凰镇石古坪村申请国家级、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多方凝聚力量推动畲族村高质量发展。2020年李工坑畲族村被命名为第一批“广东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今年,继续积极向省申报石古坪畲族村为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向国家民委申报李工坑畲族村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湘桥区意溪镇畲族村落规划建设在上级专项资金的支持下,拨出 10 万元到意溪镇,用于畲族文化的抢救、保护、传承。为提升雷厝山畲族聚居村的知名度,落实村制定发展规划,计划建设畲医畲药馆、露天戏台,用以全面展示畲民生活原貌、畲歌畲舞等畲族特色,并完善上山道路、停车场、景观池、雨污排水管道等配套基础设施。为传承畲族语言,落实雷厝山村聘请专业老师,每周二晚到村里教习畲语。

  3、完善畲族村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提升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水平和服务效能建设,开展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巡查,结合乡村振兴和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建设,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建设。开展文祠镇李工坑村等8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与旅游服务中心融合发展试点建设。2020年每村补助7万元,2021年每村补助1.8万元省级资金,对潮安区文祠镇李工坑村、湘桥区意溪镇桂坑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进行改造完善,满足畲族乡村群众开展文化旅游之需。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不断加大畲族文化保护力度,挖掘畲族旅游资源,建设了一批民生工程,打造了一批具有畲族特色重点项目。但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仍然遇到不少问题。一是资金依然缺乏。目前,畲族村规模小,集体经济薄弱,每年上级专项资金只有一定规模,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资金缺口依然较大。二是人才依然紧缺。目前只有少数村少数部分人运用畲语交流,其中又只有极个别人会唱畲歌。再加上本地畲语畲歌传承人年龄偏老,人才断层严重,造成畲语畲歌面临失传。三是宣传力度依然不够。凤凰山作为全国畲族同胞公认的畲族发源地,但是本地部分干部和群众对祖地文化意识仍然不够强烈,媒体宣传力度依然不够。

  三、进一步加强我市畲族文化保护的意见建议

  畲族文化是潮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畲族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保护好潮州文化的应有之义,更是对畲族子孙后代负责任、对党的民族事业负责任、对中华乃至世界多元文化负责任的具体体现。潮州将把加强畲族文化传承保护纳入潮州市文化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加大畲族文化的抢救、传承、保护力度,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为依托,以凤凰山畲族发源地为亮点,以绿色山水资源为优势,聚焦文化交往交流、文化保护传承、基础设施完善、产业振兴发展等方面,进一步擦亮畲族文化品牌。下一阶段我市畲族文化保护工作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抓扶持机制建设,加强挖掘保护、教育培训。

  建立健全畲族文化保护领导机构。设立“畲族文化保护基金”。市级及有畲族村寨的县、镇三级财政开立“畲族文化保护专项资金”科目,固定列入各级财政年度预算,确保扶持资金切实落到实处。成立“潮州市畲族文化保护传承研究院”,一方面向社会招收专家、学者,广纳各方贤才,一方面依托市社科联、市志办、市潮州文化研究中心、韩山师范学院潮学研究所等现有研究机构的专才,着手潮州市畲族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保护、抢救、挖掘、活化、传承、发扬。抓特色法制建设,提高畲族文化保护法治水平。要抓住《潮州市畲族文化保护条例》颁布施行的重大机遇,积极做好普法宣传及贯彻实施工作,尽快促成畲族文化保护法律机制的全面形成。进一步加强对畲族文化遗产等研究和保护,挖掘和梳理畲族文化遗产资源,在资金、人才培养、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强对畲族等少数民族非遗项目的扶持,加强对畲族等少数民族濒危优秀文化遗产的抢救性保护,鼓励和支持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活动,展示展演民族特色传统文化,推进少数民族地区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工作。抓特色教育建设,提高核心文化永续能力。从娃娃抓起,尽快抢救濒危的畲语畲歌。建议在李工坑村、碗窑村恢复畲族小学,或畲族子女入读较多的小学开设畲族班级,教授畲族历史、文化、畲语、畲歌,开设畲族特色竞技体育课程。建议教育部门在畲族聚居区所在镇、村学校增设畲语教师编制,对外招考畲语教师人才。同时在学校开设畲语畲歌第二课堂,让畲语畲歌这一面临湮没的文化在年轻一代能够实现接力。允许畲族村寨通过乡规民约规范村寨里生活生产使用畲语。在法律框架内鼓励畲族村寨自觉传承民族特色传统习俗。

  (二)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发展畲族文化特色产业。

  要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十四五”规划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置于全市优先发展的项目之中,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依托,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为抓手,统筹安排、积极推进, 集中有限的财力办大事,争取在“十四五”时期把全市9个少数民族村寨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髙度。一是要争取各级党政的支持,把少数民族村寨建设列入各县(区)的“十四五” 规划发展项目,对已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的村寨,积极促成有关方面尽快投入建设资金,对尚未列入地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的村寨,要积极向有关县(区)陈情,争取地方政府优先考虑、适当照顾,早日启动相关村寨建设。当前加大对畲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需要增加投入,要积极创造条件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文化资金、民族资金扶持。依托各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项目,在加快完善畲族村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的基础上,以李工坑村为试点实施特色民居保护和改造工程,致力打造具有畲族风情的魅力畲寨,促进畲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二是盘活畲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发挥绿色生态和发源地两大优势,切实整合资源、错位发展,持续打好“文化+茶叶”“文化+水果”等组合拳。积极促成畲茶、畲服、畲器、畲小食等一批优秀传统文化产品产业化。要结合潮州文化传统优势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潮州盛赞潮州特色文化遗存的伟人效应,积极推广“中国奇种”乌龙茶、畲族民族服装“凤凰装”、畲绣制品彩带、铜钱包、罗帕、童帽、绣花鞋、绣花裙等非遗传承产品及民族特色产品,积极开发“招兵节”、“逗畲歌”、畲舞、民族式摔跤、武术、陀螺等民俗表演项目。打造乡村游、生态游、农家乐等民俗旅游项目。建设民俗一条街,引导各户主经营畲族酒类、特色小食及各类工艺制品等旅游产品。推动打造一批畲族风情精品旅游线路,提升一批文化和旅游特色村。鼓励我市旅游团体开设畲族文化旅游线路,推动畲族文化深度嵌入旅游产业。

  (三)抓畲族村寨村民融合,加强宣传引导和交流发展

  各级党政要通过推动畲族村干部异地交流任职、举办畲族干部培训班、组织畲族干部外出学习考察、邀请畲族乡贤串门疏导、开展畲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等形式,创造条件推动畲族村寨间、畲民间的互学互鉴、交往交流,消除历史隔阂,增进互信,促进交融互助互帮。强化保护意识,提高畲民民族自豪感、向心力。要进行广泛的畲族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普及教育,强化畲族同胞对保护畲族文化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促使其转化为自身的行为自觉。聚焦文化交往交流,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吸引四方来客和全国各地畲族同胞前来观光旅游和寻根问祖,进一步凝聚发源地共识,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今年12月,将以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主题举行第二届中华畲族发源地潮州凤凰山文化交流会,进一步凝聚发源地共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高社会力量支持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广度和深度。我们不仅要充分发挥潮州市畲族文化促进会的引领作用,选优配强其领导班子,扶持其在市区生根发芽,推动其增强研究因子,还要通过各种渠道、新旧媒体,广泛宣传我市畲族文化在大中华文明里的独特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广泛宣传凤凰山在畲族发祥地和始祖开基地的特殊地位,吸引更多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参与到畲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伟大工作中来。加强宣传。建议在市级电视台、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刊登凤凰山畲族文化专栏,积极宣传畲族文化和祖地文化,增强凤凰山全国畲族发源地的自豪感,提升发展动力。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你们)对畲族文化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关心支持。



                                                                                                                                                      潮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1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