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潮州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7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 )

2017-06-16 16:44
发布单位:潮州市农业局
【浏览字体:

潮农函[2017] 41号

答复类别:A

 

 

许继文等代表:

你们在2017年度市人大代表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支持饶平岭头单丛茶叶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

我局围绕您们在建议中提出的两个内容,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全面调研,现答复如下:

一、茶叶生产基本情况

全市茶叶生产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市围绕中央“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指示精神,按照省农业厅提出的“转方式、调结构”工作要求,筹划和推动潮州最具区域特色农产品—单丛茶的产业化发展,通过落实政策引导,采取重点扶持、龙头带动、科技推动、文化联动的形式,推进单丛茶的优质生产和品牌建设,有效地推动茶叶产品优势向商品优势转化,使潮州茶叶产业发展逐步走上“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茶产业成为潮州山区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至2016年底,潮州茶叶种植面积近18.8万亩,总产量2.3万吨,产值超过30亿元。茶农从1999年人均年纯收入7300元,增加到现在15000元(农业部门调查数据)。

饶平茶叶生产基本情况:饶平县一直以来是潮州茶叶生产的老茶区、主茶区,从有明确文字记载的茶叶种植生产时间起,迄今已逾数百年。期间发展有过辉煌,亦曾遭遇低谷;进入21世纪后,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中,饶平茶叶产业进一步走向现代化、产业化、科技化、品牌化的发展大道。据农业部门统计,饶平县现有在产茶园面积8万亩,总产量1万吨(茶园全年干毛茶单产面积125公斤/亩),年总产值约8亿元(毛茶平均40元/斤)。

二、近年来我市推进饶平县茶业发展的措施

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农业侧供给”改革工作主线,以饶平茶叶产业独有的资源优势为依托,以现有的市场环境为向导,结合我市“北部绿色经济示范区”的建设部署,加强支持饶平茶叶产业的发展重点应围绕“提高品质,确保质量安全,可持续发展”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制定发展规划,指明行业发展方向

规划是一个产业发展的灵魂,是确保产业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一直以来,我市对潮州单丛茶产业发展都比较重视,近年,我市结合茶产业实际,按照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先后制定了若干茶叶发展规划。如2008年市农业部门编制了《建设“中国乌龙茶产业基地”专题调研报告》,2009年,市政府出台《潮州市大力推进单丛茶产业化建设实施办法》(潮府办〔2009〕57号),2016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印发〈促进潮州单丛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潮办发[2016]2号),2016年市农业局编制了《关于下发〈潮州市生态茶园建设方案〉的通知》(潮农[2016]8号)等茶叶发展规划,为我市不同时期茶产业发展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潮州单丛茶产业发展规划,指导全市单丛茶产业发展。

(二)项目带动,推进茶产业区域建设

自2012年以来,通过规划引导,合理利用资源和配置,推动单丛茶优势区域建设,全市共争取和筹集财政引导资金(仅茶产业项目资金)10800万元(其中2017年项目资金1400万元尚未下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新建茶园开垦、产业链建设(厂房和机械购置)、茶园改造、茶苗繁育基地建设、水肥一体化建设、制茶技术应用及推广、古茶树保护、技术培训等。据统计,五年来下达饶平县茶产业发展资金4218.4万元,占全市已下达资金44.88%,占已下达县区资金47.22%,其中2012年下达饶平县资金1045.9万元,占全市资金47.54%,占县区资金50.16%;2013年下达饶平县资金925万元,占全市资金42.05%,占县区资金43.02%;2014年下达饶平县资金1245万元,占全市资金56.59%,占县区资金57.91%;2015年下达饶平县资金602.5万元,占全市资金43.04%,占县区资金43.79%;2016年下达饶平县资金400万元,占全市资金28.57%,占县区资金34.04%;2017年项目资金尚未下达。通过项目资金的引导、扶持和示范带动,全市单丛茶基地化建设工作取得可喜成效,5年间,全市新建茶园面积达到4.2万亩,其中饶平新建茶园约2万亩,产值比2012年增加8亿元,其中,饶平产值增加3亿多元,全市茶园区域化、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带动了广东国宾集团有限公司、饶平县元峰茶业有限公司、潮州市绿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饶平县坪溪古山生态茶叶有限公司、饶平县兴记茶厂、金利香生态茶叶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饶平县茶产业基地发展,茶产业发展的基础不断加强。

(三)抓好茶叶资源保护工作,加快良种茶苗繁育

古茶树是我市十分珍贵的资源,不仅是茶叶产业发展悠久历史的活见证,同时是独特而底蕴深厚的潮州工夫茶文化的载体,又是茶叶种质、生物基因等研究不可替代的物质。2015年对凤凰镇辖区内古茶树资源进行全面普查,据普查统计,凤凰镇100年以上的古茶树共有14779丛;2016年对饶平县岭头单丛茶老茶树调查,对优质原种茶树造册、登记、拍照、挂牌,实施管护,保证老茶树生长良好,并且通过老茶树母穗的留养,繁育出种性纯、种性特征优异的岭头单丛茶原种,以达到提纯复壮的目的,据初步调查,岭头村老茶树达1000棵以上。这些珍贵的老茶树资源,为茶苗的繁育,品种的提纯提供了优质母本,提高了我市茶树良种覆盖率,据统计,通过项目资金的引导,带动了饶平县上南茶叶专业合作社、潮州市益兴茶叶实业有限公司饶平茶叶加工厂、饶平县大岽山茶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茶叶育苗工作,拥现了新塘镇上南村茶苗专业育种村,繁育出茶叶品种有宋种、东方红、大乌叶、鸭屎、八仙、塌富后、据剁仔等几十个品种(品系),这在较大的程度上改变了饶平县茶叶生产以岭头单丛茶为主栽品种的单一局面,从源头上为高效茶业划出高起点的起跑线。

(四)培育龙头企业和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

近年来,市县有关部门大力加大对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扶持与培育力度,积极支持具有较大影响的协会、茶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销联合体。在培育龙头企业、加快茶厂环境与设备改造优化布局的同时,加快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指导与加强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规范化运作,制度化管理。充分发挥各合作经济组织产前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资供应,产中技术指导和产后加工、营销服务,推动集约经营。通过服务领域的延伸,推进茶叶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构建成较为完善的茶叶服务组织,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据统计,至2016年底,饶平县茶叶企业获得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的3家、广东省农业扶贫龙头企业的3家、潮州市农业龙头企业的3家、饶平县农业龙头企业的1家,茶叶专业合作社30多家。在培育龙头企业和茶叶合作社中,饶平县县注重引导“因地制宜、因材施扶”的原则,在不同茶区选择具有发展潜力、基础较好的企业(合作社)在资金、技术上进行扶持,推进企业(合作社)在创新科技、品牌打造、示范带动等综合发展能力的不断提高,使企业(合作社)在推进茶叶产业化进程中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五)抓科技兴茶,增强茶产业发展后劲

为增强茶产业的发展后劲,市将茶叶科技发展作为重要的立足点,努力提高单丛茶叶生产科技含量。我市2009年成立了“潮州市茶叶科学研究中心”。依托科研、技术开发阵地,农业科技人员广泛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在凤凰镇大庵村、浮滨镇岭头村开展古茶树(良种)的保护和选育技术研究,在凤凰镇开展空调制茶技术、太阳能电器晒青技术的研究;在饶平县开展茶叶自动化(机械化)采收、杀青、揉青、烘焙、筛选、包装等技术的科研功关;同时采取技术培训和科技入户等形式,在全市大力推广普及先进适用的常规技术和新技术,如优质茶青丰产栽培技术、大棚技术、采摘与养蓬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施肥技术、茶树嫁接技术等。2015年潮州市茶叶科学研究中心与与宋凰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联合申报广东省单丛茶良种良法建设项目,项目通过建设良种展示园、良种繁育基地和科学栽培技术演示,并通过推广应用,对促进了岭头单丛茶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与饶平兴记茶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单丛红茶加工技术试验和示范推广,其中《优质单丛红茶加工技术示范及推广》获2014年度广东省农技推广三等奖,由试验总结出相关的技术——《潮州单丛红茶加工技术规程》也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5年12月发布实施,成为省级地方标准。项目的推广应用提高茶叶品质,增加茶农的收入;产品质量也得到了专家的认可,由中心实验基地饶平县兴记茶厂制作的单丛红茶获第四届“国饮杯”全国名优茶评比特等奖。

同时,每年都邀请华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教授和省茶叶专家到潮州进行茶叶生产、加工、评茶和茶艺培训,从2010至2015年,共开展18期评茶员、茶艺师、制茶工等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技能的茶叶专业人才。目前,潮州市取得茶叶职业资格证书的各类专业技能人才超过1000人。

三、存在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和您一样,意识到制约我市饶平县茶业经济发展的问题。一是小、散、乱格局仍没有打破。茶叶生产、经营企业规模依然偏小,管理、技术落后,龙头带动力不足。二是单一品种较为突出,采摘时期较为集中,制茶师傅及加工设备、加工场地匮乏,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三是品牌知名度低,特有品质优势仍难转为市场优势。

四、今后的工作

今后,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总结经验,进一步优化单丛茶产业区域化布局、推进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加强茶和文化、旅游产业的联动,实现单丛茶产业现代化跨越式发展。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优化茶叶生产结构,推进茶叶优势区域建设

1、开发和保护良种资源。一是全面推进优良茶品种开发工作,为新种茶园和老劣茶园改造提供优良种源。开展100亩良种茶树苗圃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市年生产良种茶苗达200 万株。二是加大老茶树保护力度,编制名贵老茶树的保护方案,出台《潮州市老(名丛)茶树保护办法》,落实名贵种质资源保护工作。

2、建设标准化优质生产示范区和生态茶园示范点。拟建设4个1000亩高标准生产示范区和6个生态茶园示范点。落实“高香型凤凰单丛茶标准”、“岭头单丛茶标准”技术措施,将示范区建成良种率90%以上,产品绿色食品达标率85%以上的生态标准茶园。同时根据《关于下发〈潮州市生态茶园建设方案〉的通知》的技术要求,引导合作社、茶企对茶园进行生态建设和改造,适时推出对山地过度开发茶园限期整改或退茶还林的措施。全方位打造国内高标准、高品质茶叶生态示范基地。力争到2020年全市完成8万亩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辐射带动25万亩茶园生态建设的全面开展。

(二)完善配套服务,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

充分利用国家、省的扶持政策,积极向上争取茶业龙头企业扶持建设资金;及时为茶叶企业使用宜林荒山荒地种植茶树提供信息和政策咨询,为茶园建设涉及的简易管理房、修建道路等需要征(占)用林地提供审核审批优质服务;优先安排茶叶企业新建厂房用地。通过落实培植企业的扶持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生产,提高企业现代化生产和管理水平,逐步培植区域茶叶产业龙头。同时引导各区域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建立龙头企业(品牌企业)、基地(家庭农场)、农户利益共存有机体,通过完善机制,规范运作,搭建企业与市场的纽带,全面提升各区域茶叶产业组织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益。力争“十三五”期间市级以上龙头茶企业达到20家以上,其中争取省级龙头企业达到8家。

(三)开展品牌建设,拓展茶叶产品市场

1、引导企业开展品牌建设。引导和鼓励茶叶企业落实茶叶商品化、品牌化生产,通过“品牌企业(龙头企业)+专业户(合作社、协会或家庭农场)+农户”等组织形式,扩充地方特色品牌内涵外延(范围、规模、文化等)。

2、推进区域品牌建设和品牌整合。设立茶叶品牌协调办公室,由农业、工商、质监部门共同谋划构建区域公共品牌。利用“凤凰单丛茶”、“岭头单丛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通过规范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行为,对区域具有共性的同类产品进行多品合一。采用“母子”(区域商标+企业商标)的形式加以整合,并制订区域品牌管理办法,实行“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监管”,塑造区域品牌特色。

3、加大茶叶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力度。借鉴台湾茶饮料市场的成功经验,鼓励茶企加大投入力度,主动与科技研究部门合作,加大对茶叶深加工产品如速溶茶、茶饮料、口含片、茶粉等的研究开发力度,增加潮州单丛茶的产品花样。

(四)加快各项配套建设,增强茶产业发展后劲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利用好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龙头茶企业扶持与品牌建设、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生态茶园配套的基础设施与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机械化生产与清洁化加工、茶叶质量安全监管、新技术培训与新产品开发、开展茶事活动与市场拓展等(对常规茶园垦植的不予安排)。重点扶持公共品牌企业的发展。

2、建立多元化人才支撑点。利用本地教育和高校教学资源,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办法,开展茶叶、市场营销、茶艺系统和短期培训,造就多元化、多层次的茶叶生产、营销、文化策划和传播人才队伍。建立茶叶职业资格培训点,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提高营销人员素质。

3、健全行业自律和自我服务平台。按照“自愿、民主、平等、互利”和“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完善市茶叶行业协会组织机构和运作模式,发挥作为民间茶叶行业的自律效应,强化协会作为茶叶宣传、品牌推广平台的作用。建立网上交易平台,鼓励茶叶企业和销售商上网交易,减少交易成本。同时,将协会作为茶叶专业机构,承担全市单丛茶区域品牌使用的资格审定工作。

 

 

                                       潮州市农业局

                                   2017年5月24日

 

联系电话:2205849

 

抄送:市人大选联工委、市府办建议提案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