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6-03-15 01:00
发布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局
【浏览字体:

     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5年,我市全面贯彻国家宏观调整政策和省振兴粤东西北发展战略,认真落实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推进“一中心三片区”规划建设,扎实抓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在新常态下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0.1亿元,比上年增长8.3%,三产结构为7.3:53.6:39.1。

(一)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发展基础进一步巩固。

(1)农村经济保持平稳。预计全市粮食播种面积72.17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51.09万亩;预计全年粮食总产29.86万吨。茶叶、潮州柑、铁皮石斛、佛手果等其它特色农业加快发展,畜牧及林业生产保持稳定。(2)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逐步提升。全年4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资产总额预计达53.6亿元,销售收入预计达到46.3亿元,带动农户8.97万户,户均增收1446元。(3)如期实现第二轮“双到”目标任务。据统计,全市第二轮扶贫开发“双到”重点帮扶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11亿元,其中投入村项目建设1.94亿元,投入户项目建设0.17亿元,进一步夯实了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增收基础,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53个重点帮扶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300元。

(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1)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技术创新、应用、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9家,宏兴、新宏泽、雅诚德、庆发、新功等5家企业通过第十五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评审,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42家(其中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数量名列粤东西北地区首位。(2)工业转型升级成效显现。深入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开展“产业发展服务月”活动,狠抓技术改造、“两化”融合、产业集聚及节能降耗等工作。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61.2亿元,增长7.8%。八大特色产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243.3亿元,增长8%。全年工业销售产值1293.3亿元,增长5.5%。全市工业投资161.4亿元,增长24.5%,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达44.7亿元,增长23.6%。(3)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再创业大会,出台《潮州市民营企业再创业三年行动计划》。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52.7亿元,增长9.5%,比全市规模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出1.7个百分点。

(三)市场消费保持平稳,旅游业发展壮大。

(1)消费市场平稳。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3.1亿元,增长11.9%。其中,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96.8亿元,增长13.5%;城乡消费同步增长,分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4.5亿元和88.6亿元,分别增长11.9%和10.7%。商品房销售面积81.9万平方米,增长9.8%。(2)价格水平低位运行。继续推进蔬菜大棚、冷藏设施、平价商店“三项建设”。做好收费清单整理工作,开展清费减负工作,放开、免征、取消一批收费项目,进一步减轻群众和企业负担。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1.2%,控制在预期目标之内。(3)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我市被省列为“广东省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市”。成功举办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改革大会暨全国精品酒店联盟产业峰会系列活动;举行了省侨博会“潮人下南洋”、“潮汕美食嘉年华”活动;与厦门、泉州、漳州、龙岩、汕头、梅州、揭阳七市签署旅游战略合作协议。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92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1.6亿元,分别增长21.5%和22.2%。

(四)外经贸降幅收窄,对外开放水平提升。

(1)外贸进出口艰难前行。积极应对外经贸大环境困难形势,出台了“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12条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向上级申报、争取各类扶持资金,全年上级已下拨和预拨各类扶持资金达8503万元,并已兑现本级财政扶持资金514万元。预计全年进出口总值31.4亿美元,下降8.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7.6亿美元,下降3%。(2)企业开拓市场成效初显。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海博会和加博会,引导企业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开拓南美、中亚、中东、俄罗斯和印度等新兴市场。我市对北美洲市场出口增长3.1%,其中对美国出口增长5.9%;对东盟出口增长2.9%,其中对菲律宾出口增长5.8%。(3)区域经贸交流合作不断深化。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引导企业抓住东盟零关税的有利契机,扩大我市优势产品出口和资源性产品进口。我市与海上丝绸之路有贸易往来的35个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额达12亿美元,其中出口9.7亿美元,增长3%。深化粤港澳投资贸易合作,密切与闽粤赣十三地市的交流协作,提高区域合作水平。

(五)投资实现较快增长,重点项目扎实推进。

(1)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1.9亿元,增长25.2%,比预期目标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累计完成投资8.6亿元,下降16.8%;第二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61.6亿元,增长24.6%;第三产业保持高速增长,累计完成投资221.8亿元,增长28.2%。房地产开发实现投资50.8亿元,增长8.8%。(2)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强化项目跟踪督查制度,出台《潮州市重点项目管理办法》和《潮州市市级领导挂钩重点项目工作制度》。全市72个年度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0.9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7.4%。其中,潮州东方国际茶都、潮安区特色产业基地等29个项目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3)部分重点项目获得国家、省支持。引韩济饶供水工程获省发改委立项批复,同时获得国家专项建设基金1.92亿元扶持。先后谋划上报包括闽粤经济合作区规划建设(事项)、潮州古城文化旅游特色区旅游配套项目等3批次8个关系我市未来振兴发展大局的重大项目和重大事项,争取纳入国家和省“十三五”规划纲要。筛选出180个投资规模较大,行业特色鲜明,符合国家、省产业政策的项目申请列入省“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同时,上报潮州市管道燃气供应“一张网”、潮州疏港铁路等29个重点项目建议纳入省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十三五”规划。

(六)财政税收稳步增长,金融业加快发展。

(1)财税收入平稳运行。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2亿元,增长11.99%(自然口径增长14.4%);其中:税收收入31.85亿元,非税收入15.34亿元,分别增长1.71%和54.24%。国税国内税收收入51.75亿元,增长3.1%;其中,工业增值税31.63亿元。地税税收总收入36.79亿元,增长5.1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7.6亿元,增长39.09%,其中八项支出97.58亿元,增长30.99%。(2)金融拓展步伐加快。制订出台《关于促进金融业发展的意见》。成功举办加快粤东振兴发展、构建政银企战略合作关系活动,分别与省7家银行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签订了总额708亿元的意向授信额度,有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至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69亿元、存款余额107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3.3%和7.2%。(3)企业上市融资有新突破。2015年新增松发、四通2家上市公司,共有上市企业6家,已上报证监会审理的企业3家,进入券商辅导的企业6家,计划上市正在进行尽职调查的企业近十家。与前海股权交易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广州股权交易中心也构建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目前,全市已在全国股权交易中心和各类区域性股权中心挂牌逾30家。

(七)“一中心三片区”协调发展,区域经济不断增强。

(1)“首善之区”辐射带动能力逐步增强。城市东拓战略全面推进,潮州大桥和韩江东西溪大桥建设进展顺利,潮州东大道及两侧征地工作全面铺开。凤泉湖高新区完成更名和扩区规划方案,园区首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即将完成,园区招商取得突破性进展,引进项目65个、总投资140多亿元,动工项目41个。(2)潮安片区开发建设顺利推进。积极参与汕潮揭临港空铁经济合作区规划,全面推进启动区开发建设。东山湖现代产业园已基本完成土地一级开发工作,企业用地面积约4000亩。已拍出土地55宗,已进园企业37家,其中太安堂已基本完成土建主体工程,莱芙家纺、顺发不锈钢等企业项目近期也将相继进场建设。高铁潮汕站前商贸物流区正抓紧开展招商洽谈,梅林湖片区启动前期规划。(3)饶平片区加快振兴发展。闽粤经济合作区发展规划通过广东、福建两省政府的联合批复,筹备成立闽粤经济合作(潮州)特别试验区管委会,并由市政府授予管委会行使市级相关行政审批和管理权限,理顺了管理体制机制。成功举行了闽粤经济合作(潮州)特别试验区核心区重点项目开工推进会,深圳明春风光能源产业基地、闽粤盛发家居装饰材料城等12个项目集中开工建设,总投资达23.06亿元。(4)北部片区引领全市绿色发展。启动规划前期研究工作,划定17个镇场纳入规划区域,突出“一正四副、两轴五组团”空间结构谋划绿色发展。全市森林面积291.7万亩,森林蓄积量582.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2.65%。城镇居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实现新提高,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58%,二氧化硫排放量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26%和32%,基本完成省下达的年度减排任务。(5)区域经济进一步增强。“一中心三片区”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促进县区经济加快发展,潮安区、饶平县、湘桥区、枫溪区分别实现地方生产总值408亿元、226.8亿元、189.3亿元和116.7亿元,分别增长8.2%、8.6%、8.3%和8.5%;分别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2亿元、7.6亿元、4.4亿元和3.9亿元,分别增长12.3%、17.9%、9.7%和11.8%。

(八)社会事业全面推进,民生保障不断完善。

(1)教育事业取得新发展。出台《关于传承韩愈文脉人人尊师重学的意见》,成立韩愈教育发展基金会,广泛深入开展尊师重学系列活动,营造良好的办学环境。教育创强创均成效明显,累计投入教育创强总资金约18.28亿元,教育强镇、公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均达100%,学校办学条件全面完善,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教育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教育服务民生能力持续增强,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资助标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受惠学生共28.5万人,资金约4亿元。(2)文化体育得到巩固和提高。3个县级数字图书馆、3个县级文化馆和346个村级公共电子阅览室顺利建设,实现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新建古巷、凤塘、新塘等3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全市37个乡镇。(3)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全市参加职工养老、职工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45.64万人、31.91万人、31.78万人、31.50万人和30.3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91.11万人。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实施意见》,加大创业扶持补贴力度。预计全市新增城镇就业2377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组织劳动力培训15199人,转移就业6067人,全面完成全年下达任务指标。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229.49万人,参保率超过98%。保障性住房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共新增开工公共租赁住房1211套,基本建成751套,完成目标任务。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新改建县乡公路32.12公里、通村公路284公里。预计全市年末总人口262.4万人,自然增长率6.1‰,出生率为12.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万元,比上年增长10.3%。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其它社会事业均取得新进展,粮食保障、安全应急、防灾减灾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市经受住了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变化的挑战,有效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但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当前我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保持经济高速增长难度增大;二是部分项目进展不理想,产业投资乏力,总体投资结构及效益有待优化提高;三是受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需不足、汇率频繁震荡及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影响,我市外贸进出口形势较为严峻;四是财税增长不快,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这些问题,都亟待全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并在新的一年里努力化解矛盾、破解难题。

二、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意见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结合“十三五”规划目标,建议2016年我市主要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如下:

生产总值增长10.5%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5%、第二产业增长11.3%、第三产业增长10.5%;

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完成省下达目标;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

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7%,其中外贸出口总额增长5%;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5%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76‰以内;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1.5%;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为加快全市经济振兴发展,推进社会民生事业全面进步,必须围绕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的各项部署,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省振兴粤东西北战略的机遇,以“八网+产业”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一中心三片区”规划建设,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着力扩大开放合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保障改善民生,为潮州“十三五”时期开好局、起好步。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振兴发展,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以潮州被省列为“广东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市”为契机,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拉开城市发展框架,集中力量推进以“八网”基础设施为重点的项目建设,引领扩大投资规模和效益,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加快推进计划投资163.6亿元的78个市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梅汕客运专线潮州段和动车运用所的建设,加快厦深铁路潮汕站改扩建前期工作,努力将潮汕站建设成区域中心枢纽。配合推进宁莞、潮惠及大潮高速潮州段建设,争取潮汕环线高速潮州段开工建设,继续抓好S222、S232、S233、S335等省道改造工程,协调推进北站二路、金塘路等市政道路建设,推动枫溪广场改造及绿榕北路改造,抓紧开展外环大桥前期工作,构建多层次、无缝化的综合交通网。加大潮州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推进疏港铁路前期工作,完善港口集疏运系统。加快全市管道燃气供应“一张网”项目建设,配合推进中石油西气东输三线粤东支干线项目在潮州的顺利建设,形成安全可靠的燃气供应新格局。继续推进大唐电厂5、6号机组前期工作,同步推进220千伏、110千伏及以下输变电工程建设,提升全市电力保障能力。切实抓好海堤达标加固和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工程等水利工程,加快推进引韩济饶供水工程建设,实施韩江粤东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完善给排水管网,打造生态水乡。

(二)坚持创新发展,推动产业改造提升。大力实施驱动创新战略,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标准战略体系,推动特色产业向中高端化方向发展。深入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继续推进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骨干(培育)企业等的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断增强我市工业核心竞争力。支持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鼓励企业以“互联网+”思维和模式创新发展,通过商品标识契合、网络平台推广等方式,打造潮州民企共有的地域品牌。发展壮大临港产业,加快临港污水处理厂和口岸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推进闽粤经济合作区LNG储配站(一期)、华瀛润裕LNG粤东天然气配送项目、粤东名贵木材集散基地、广东海润冷链物流中心等临港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优化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大力发展深水网箱、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中深海捕捞渔业、水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努力建设节地节水、高效高质的现代化渔业示范基地。

(三)坚持协调发展,加快全域开发建设。依托“两城、两区”等重大发展平台规划建设,推进“一中心三片区”协调发展。

全面推动韩东新城开发建设,用好振兴发展基金,推进潮州东大道建设和两侧土地征收开发,加快潮州大桥、韩江东西溪大桥、东方国际茶都、潮州市中心医院易地新建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韩江西岸旧城区三旧改造,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打造消费中心,推动新旧城区韩江两岸协调发展,提升“首善之区”辐射带动能力。

全力推进高铁新城开发建设,重点完善内外交通网络,打造粤东交通枢纽;加快厦深高铁潮汕站前商务片区招商,推动东山湖工业园特色产业集聚发展,规划发展梅林湖旅游商住区;加强与汕头、揭阳两市协作,规划共建汕潮揭临港空铁经济合作区。

大力推进凤泉湖高新区扩园增效,加快中山大道、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促进企业进园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探索镇园合一发展路径,努力推动产业园区向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型。

扎实推进闽粤经济合作区起步建设,充分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投资;加强省际道路、高速公路和港口的衔接,加快启动闽粤沿海大通道规划建设;抓紧搭建融资发展平台,加快潮州闽粤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组建运营工作;全力推进潮州港公用航道一期工程和潮州港扩建货运码头工程建设,启动金狮湾公共防波堤工程前期设计工作,继续抓好临港产业项目建设,做大港口经济。

与此同时,加强村镇规划建设,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四)坚持绿色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立足地方资源禀赋特质,厚植发展优势,将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我市北部片区建设结合起来,制定出台《潮州市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2016年度实施方案》,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用好原中央苏区县和革命老区政策,以推“三治”、清“三资”、打“三乱”为抓手,统筹推进绿色生态保护、经济转型发展、基层社会治理和农村组织建设,努力打造潮州绿色经济发展示范区。以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生态村,广东省生态示范村、镇”为契机,重点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进度,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大力整治水系、大气污染,科学有序推进宜居环境建设。加大森林植被保护力度,开展新一轮绿化潮州大行动,确定一批重点山体实行裸露复绿,严厉打击滥砍滥伐、乱占滥用林地等违法行为,严格控制茶田过度开发。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健全覆盖县镇村的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体系。落实农业补贴政策,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科学配置种养结构,初步打造形成单丛茶特色产业带、农业高新产业生产带、水果和有机蔬菜生产带以及畜禽发展示范点等“三带一点”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严格落实节能责任制,围绕实现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全力打造粤东生态环境最佳城市。

(五)坚持开放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合作。坚持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良好经济社会环境,立足国内外市场,构建开放合作新局面。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重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实施民营企业再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健全扶持本地民营企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扁平化和便捷化为导向,全面清理行政职权,编制政府权责清单,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对企业投资项目实行准入负面清单、行政审批清单、政府监管清单“三单”管理模式,促进行政权力规范高效运行。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发挥地方立法权作用,加强市场经济的法治保障,建立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完善特殊经济功能区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发挥其对全市经济的带动引领作用。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机遇,充分利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主动接受广东、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辐射,加强与海丝沿线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继续打好经贸牌、文化牌和侨乡牌,深入实施“乡贤回归工程”,加强海外潮人联谊工作,加快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市和潮汕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切实把人文优势和侨乡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深厚的历史积淀焕发出经济价值。

(六)坚持共享发展,推动民生事业发展。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底线民生。深入开展尊师重学活动,启动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市,促进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深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网络,推动劳动力技能培训,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创业小额贴息担保贷款工作机制,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扩大企业养老保险覆盖面。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鼓励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关心困难群体生活。继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健全基层公共文体服务体系。推进房地产去库存,加快公租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满足不同层次的购房需求,缓解困难群体住房难问题。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优生健康惠民工程,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落实新增粮食储备任务,加强粮食管理制度建设,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加强市场价格监管,稳定市场价格水平。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健全应急保障体系,推进平安潮州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把潮州打造成为粤东社会治安最好的城市。继续做好食品安全、防灾减灾、文化建设、等其他社会事业。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