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 )

2010-02-23 18:18
发布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局
【浏览字体:
潮州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1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潮州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张传胜
(2010年2月23日)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计划安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一年,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关心、支持与监督下,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和各项部署、省委十届四次、五次全会、省粤东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二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以“落实推进年”活动为抓手,积极研究和努力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困难,不断开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新局面,有效保持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各项预期目标顺利完成。据统计快报数,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80.2亿元,比上年增长12.5%,高于预期2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1.87万元,增长11.8%。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取得新成效。
    (一)三农工作稳步推进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均完成省下达的计划,分别增加0.7万亩和1.87万吨。水果、茶叶、畜牧、水产、花卉、蔬菜六大主导产业发展良好,水果、茶叶、蔬菜总产分别达到16万吨、1.5万吨和32万吨;生猪出栏量46.55万头,增长10.0%;水产品总量17.7万吨,增长5.2%。“潮州柑”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注册,“凤凰单丛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通过专家组评审。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惠农政策,积极争取政策性资金扶持,农村发展环境有效改善。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农产品流通企业、农业示范基地发展,规模效益越发明显,有效带动农户增收,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492元,增长10.4%。
    (二)工业发展迎难而上
      鼓励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大力培植规模企业,推进全市工业迎难而上。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52亿元,增长10.3%,符合预期目标。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49.4亿元,增长13.6%。1-11月,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比上年提高13.9个百分点。特色产业在困难中保持较好发展势头,全年规模以上陶瓷、电子、塑料、印刷包装、不锈钢制品实现增加值分别增长16.1%、20.1%、13.7%、16.1%和20.9%。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5家,获得国家和省立项的科技项目82项,新增省级工程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中国驰名商标1件;新认定省级专业镇、省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各1个,国家陶瓷及水暖卫浴产品质检中心通过国家质监总局验收。
    (三)消费市场保持旺盛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63亿元,增长23.4%,高于预期目标3.4个百分点;其中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110.5亿元,增长25.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52.5%。大宗商品销售仍呈旺势,商品房销售面积97.89万平方米,增长20.0%。“广济桥”、“牌坊街”修复开放影响广泛,农业、生态游和娱乐景点不断增加,促进商饮服务业强劲发展,全市实现旅游收入46.4亿元,增长32%;接待海内外游客307.71万人次,增长25.5%;住宿餐饮业零售额达到28.18亿元,增长18.82%;客房出租率达到85%。市场物价呈前低后高走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下降3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63亿元,增长23.1%,高于预期目标7.1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87.27亿元,增长26.3%;更新改造投资48.33亿元,增长34.1%;房地产开发投资17.13亿元,增长14.7%。电网基本建设和改造投资达到12.33亿元。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5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7.2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97.7%。共有潮州三百门电厂一期工程、500千伏韩江输变电工程、市2009年配电网工程、厦深铁路潮州段、汕梅高速公路潮州段等18个项目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有9个项目完成或基本完成全部投资。列为前期预备建设的24个项目,前期工作加紧推进。
    (五)开放合作稳步发展
      对外贸易克难前进,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7.88亿美元,增长24.9%;其中,出口18.7亿美元,增长6.5%,好于保持持平略有增长的预期目标。在出口主要商品中,陶瓷是我市出口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全年陶瓷出口8亿美元,大幅增长33.4%,占全市出口总值的29.20%;但服装及衣着附件、机电产品分别下降4.9%和25.7%。利用外资有新进展,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项目23个,实际利用外资1.01亿美元,增长11%。
    (六)财税金融稳定运行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25亿元,增长13.9%,略高于预期目标。国税国内税收收入29.67亿元,增长4.8%;地税税收总收入16亿元,增长13.8%。至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56.3亿元,比年初增长16.7%;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06.5亿元,比年初增长14.75%。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92.7亿元,比年初增长20.4%。
    (七)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
     县区经济协调发展,潮安县、饶平县、湘桥区、枫溪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3.5%、13.2%、11.3%和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79%、14.05%、10.18%和14.5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6.5%、14.28%、13.04%和10.01%。城乡居民收入同步提高,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5%和10.4%,增幅分别高于预期目标1.5和3.35个百分点。
    (八)社会事业加快推进
     文化事业取得新进展,文化艺术中心和博物馆新馆建成投入使用,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推进,新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9项、国家级传承人3名。教育事业取得新成效,全面贯彻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和规范化学校建设不断推进,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全面启动,高中阶段办学规模继续扩大,中小学校安全工程较好实施,改造建设中小学校舍47所、面积7万平方米,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有长足提高。社会保障继续扩大,全市参加城镇养老、失业、工伤、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分别增长5.7%、4.3%、4.4%和57.8%;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扩大,低保人数达到5.98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效铺开,全市实际参保缴费达到12.73万人;农村卫生站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5%。统筹就业有效推进,城镇新增就业3.0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0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64万人。人口计生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控制在预期目标以下。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取得较好成效,预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计划之内,城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为30.45%和71%。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民政、侨务、体育、广播电视、人防、档案、地方志、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其他社会事业也有新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严峻考验,取得较好成效。但我们也看到: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动力不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拉动经济发展、支撑地方财政的骨干型、税源型大项目好项目还不多;经济发展受资源、环境制约仍显突出;公共服务均等化任务艰巨,社会不和谐因素依然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新一年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改善。
    二、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意见
   2010年是我市十一个五年规划最后的一年,也是实现“五年大变化”的重要一年,保持新年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推进“十年大发展”至关重要。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的战略部署,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新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
    生产总值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第二产业增长12.3%、第三产业增长15.2%;
    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控制在3%以下;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
    外贸出口增长1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4%;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
    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0%。
    实现上述目标,要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实现“五年大变化”为目标,以“好字优先、好中求快”为方针,以“转方式、调结构、抓创新、扩内需、促改革、惠民生”为主线,扎实推进“产业提升、项目带动、区域合作、载体建设、体制创新、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把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保持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全面总结“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准确把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内在要求,制定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十二五”规划,引领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一)扎实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发展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逐步建立高附加值、节约能源、环境友好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生产要素向效率更高的产业转移。一是强化农业作为基础产业的地位和作用,积极调整生产布局和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努力稳定粮食生产,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提升茶叶、水果、水产、花卉等特色农业发展水平,做大做强潮州柑、潮州单丛茶,加快发展现代渔业,大力发展深水网箱养殖,扶持发展远洋捕捞,全面提高农业发展水平。二是以科技为支撑,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快“中国瓷都创新基地”、支柱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中心等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提高产业发展竞争力。三是推进特色产业优化升级,引导企业从原有的产业链条中寻求发展机遇,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将自动化程度高的电子产业与特色产业进行对接,孕育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高端化。四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围绕“大产业、大物流、大市场”的方向,布局建设若干特色产业原料、产品、物流、服务的集聚区和专业市场;充分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潮州整体形象策划、宣传、推介,完善旅游服务功能配套建设,提升文化旅游业发展水平,提高现代服务业占比。
 
   (二)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促进投资较快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变
     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潮州市委、潮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潮州市实现“五年大变化”的实施意见》,加快列入相关规划的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力支撑。对2010年我市安排的54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275.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0.1亿元,以及安排开展前期工作的26个预备项目,估算总投资492亿元,要切实抓紧抓好,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一是认真落实重点项目建设工作责任,进一步发挥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调控、指导、协调、管理、监督、服务作用,完善领导挂钩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制,推行部门联动协调机制,着力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加快建设进度。特别要积极争取大唐电厂的3#、4#机组获得国家批准,尽快并网发电,发挥经济效益。二是要建立重点项目多部门“并联”审批制度,开辟绿色通道,突破长期以来因用地、拆迁、资金、社会治安和机关效能等因素影响项目推进的瓶颈,为重点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创造条件。三是瞄准国家、省的政策导向,把握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扶持重点,在项目设计、开发、包装、申报工作上下功夫,全力推进项目的谋划与生成,争取更多项目列入上级各类规划、计划并取得政策、资金和用地指标等方面的支持。四是建立健全重点项目管理制度,加强重大项目尤其是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的监督检查,确保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五是继续完善项目储备,对已建立200多项、投资1600多亿元的重点项目储备库,要花大力气进行补充完善,适时开展项目前期工作,为“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提供支撑。六是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融资工作,加大潮州投资环境的宣传推介,通过投资指南、项目推介、银企互动进行招商引资,加强与国内乡贤、海外华人华侨的联系,与国内外财团、投资机构建立密切的沟通渠道,利用土地参股、投资运营等项目建设形式,“引商入潮、引资入潮”,争取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突破。
   (三)扎实推进区域交流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借力发展成效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加快粤东地区实现“五年大变化”指导意见》加紧实施,及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加快发展为契机,充分发挥我市各种优势,务实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一是加强海外市场的拓展。要调整外贸出口结构,在深度开发欧美等传统市场以及非洲、中东、拉美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东南亚的华人聚集区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与海外社团合作,互设商业聚集区和商业集团,实现从加工贸易型向贸、工、商一体化转变。二是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对台经贸合作与交流的意见》,充分利用潮州港资源优势和作为对台直航港口的条件,加强对台沟通联络,积极申报设立潮州市海峡两岸商品交易物流中心,构建对台贸易平台,发展对台进出口直接业务;加快饶平台商投资区升格为国家级台商投资区的申报工作,利用腹地开阔、与台湾产业关联度高的优势,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引进技术、设备和人才。三是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合作共赢的思路,在建设好潮州港进港公路、亚太通用码头等基础设施的同时,积极引进船运公司,拓展集装箱承运业务,增强港口货物吞吐能力。四是挖掘国内区域性市场潜力。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企业加强横向联合,吸引国内大商贸集团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引导本地知名企业在大中城市建立商业网点,扩大销售网络,自主举办、合作承办和组织参加各种博览会和展销会,提高“潮货”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四)扎实推进发展载体建设,增强投资吸引力和产业集聚水平
     按照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明确全市优先发展、重点开发、生态保护和限制开发的区域,科学地安排、规划、建设各级各类工业园区。一是加快深圳(潮州)产业转移园区建设步伐,推进径南产业转移园和临港产业转移园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配套,在此基础上,按照各园区特点,申报设立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区和建设滨海工业新区,增强园区吸引力。二是以“富县强镇”为目标,全力推进潮安特色产业基地、饶平望海岭产业园、湘桥区河内传统工艺创意产业生产基地和“中国瓷都”陶瓷文化创意园等工业园区的规划、论证和建设,推进县区产业集聚发展。三是研究制订各级各类园区的产业发展目录和投资指南,明确优惠条件,设置投资强度和投资规模门槛,在集聚发展上实现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四是加快沿海工业带建设,合理利用岸线和腹地资源,科学布局涉港项目,加快潮州港公用航道及西澳港区综合建设项目、饶平海山风电场项目等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新增一批产业项目落户港区,尤其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推动“普天生物环保低碳产业项目”、“新能源‘环保煤’项目”正式落户潮州,推进港口经济实质性发展。
    (五)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发展活力和增强发展动力
     要把深化改革作为建立科学发展体制机制、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根本途径,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全力推进相关改革工作,着力消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一切障碍。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以效率为中心通过优化组织结构,整合行政资源,理顺部门职责,完善运行机制,进一步简政提速;全面开展我市新一轮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工作,探索建立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动态管理制度,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要按照“富县强镇”和事业单位分类管理的方向,全面推进事权改革和深化行政执法队伍改革。二是深化投资领域改革。加快设立重点项目报批绿色通道,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和审批管理制度,出台实施《潮州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规定》和修订《潮州市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投标工作规定》,改革规范政府投资管理,提高政府投资效益;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非经营性项目代建制的配套政策,积极探索进一步下放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权限的措施办法,实施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认真编制民间资本投资产业的指导目录和相关项目规划,引导民间资本投向金融服务、能源交通、产业项目、科技创新等关键领域,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薄弱环节,努力形成民间投入与政府投资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三是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继续深化部门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扩大支付范围,提高资金效率和安全;加大政府工程投资审核的力度,加强监管日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建设;全面落实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举措,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四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企业债券发行和扶持三环、雅士利、长城、凯普、香溢印务等优质企业上市,发挥市金山投资开发公司和韩江投资公司等投融资平台作用,发展信用担保和小额贷款业务,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五是加大农村综合改革力度,探索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医保试点和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推进生产要素自主配置和公平流动。
    (六)扎实推进社会事业进步,促进民生改善和“和谐潮州”建设
     要把发展社会事业、改善民生作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努力推进和谐潮州建设。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合理配置义务教育办学资源,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一批普通高中学校改扩工程,重点加快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扩建工程,提高全市初中升学率和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全面规范发展学龄儿童学前三年教育,加强在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二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性住房、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人工湿地公益性建设等方面下狠功夫,争取更多的项目得到上级的支持;三是加大“三旧改造”力度,加快城西街道上埔村整体改造、凤新街道莲云村旧村庄改造、南春路两侧旧城区改造、意溪东郊廉租房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潮州市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项目建设,采用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并举的方式,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力争“居者有其所”目标逐步落实。四是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建设。要扩大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生育保险、城镇居民和农民医疗保险,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提高筹资水平,初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五是重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要千方百计扩增就业岗位,鼓励企业充分使用当地劳动力,力争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1.8万人、转移4万人。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和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六是加强价格市场监管,维护粮食安全。规范价格与收费行为,关注房地产市场特别是二手房市场的价格波动,防范通胀预期带来的风险,适时平抑物价,维护市场秩序;进一步加强粮食管理工作,完成市级储备粮库建设并投入使用,推进粮食市场监测和应急体系建设,有效维护全市粮食安全。七是扎实推进“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工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监控力度,加快潮安、桥东两个污水处理厂建设,争取尽快建成投入使用,引导扶持县镇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着力改善城乡发展环境。八是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文化、体育、妇女、儿童工作,加强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精神文明和其它社会事业共同发展。
   各位代表:2010年又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我们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抢抓机遇、谋划发展,以更加务实的姿态乘势而上、推进工作,在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全面胜利中开创潮州科学发展新局面,为实现“五年大变化、十年大发展”,争当再铸粤东辉煌排头兵作出新贡献!
 
(2010年2月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