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 )

2008-02-25 18:16
发布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局
【浏览字体:
潮州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0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潮州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张传胜
(2008年 2月 25日)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计划安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关心、支持与监督下,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第十次党代会和省粤东工作会议精神,抓住“自主创新、品牌带动、市场开拓、港口建设、人才兴市”五个发展战略重点,致力建设“一名城两基地”,全市经济社会朝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87.5亿元,增长14.2%,增幅接近全省14.5%的平均水平;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之比为9.1:56.4:34.5;人均生产总值15256元,增长13.6%,折合2105美元,首次突破二千美元。
     (一)农业生产稳步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1.52万亩,增加0.83万亩;单产434公斤,总产44.1万吨,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44公斤和4.86万吨。新种茶叶2000亩,年底保存面积12万亩,总产量1.05万吨;新种潮州柑4000亩,年底保存面积2.8万亩,总产量4万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农业生产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功能日益增强,25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联结带动农户7万户,户均增收1300元。
        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农村道路及安居工程建设。全年建设渠系24180米,整治农田面积2550亩,改造中低产田1.73万亩;投资1.69亿元,完成镇通村公路硬底化建设里程480公里;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3390户,解决农村15.28万人饮水特别困难问题,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工业发展态势良好,经济效益同步提高
       全市工业增加值208亿元,增长16.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8亿元,增长17.9%。特色工业保持较好发展势头,七大支柱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6亿元,增长16.7%。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发展迅猛,实现增加值17.1亿元,增长50%。规模以上发电企业发电量累计达到62.09亿千瓦时,增长1.6倍。
       工业产品销售形势较好,经济效益同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432.71亿元,增长22%;产品销售率为98.2%。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54.4%,比上年同期提高19.5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33.2亿元,增长62.5%。
      (三)消费市场较为活跃,物价呈结构性调整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52亿元,增长19.8%。其中,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69.48亿元,增长2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49%。全市实现旅游收入31.1亿元,增长13.1%;接待海内外游客216.4万人次,增长14%。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6%,略低于全省3.7%的平均水平。食品类价格上涨6.8%,是推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其中:猪肉价格大幅上涨36.1%,粮食价格上涨9.7%,水产品价格上涨9.2%。交通和通讯类价格则下降4.6%。
      (四)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1.04亿元,增长10.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62.53亿元,增长10.2%;更新改造投资36.34亿元,增长11.2%;房地产开发投资11.96亿元,增长1.4倍。
        全年实施重点项目47项,年度计划投资35.57亿元,实际投资39.5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1.2%。有26个项目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完成投资额在亿元以上的有大唐电厂、韩江潮州供水枢纽、省道S335线潮州路段改建工程、镇通村公路硬底化建设、华业BOPS收缩膜项目、南国明珠花苑等8个项目。重点前期预备项目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招投标协调机制稳步建立。
      (五)对外贸易有新变化,利用外资有新提高
        受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人民币持续升值及原辅材料大幅度涨价等因素影响,全年海关进出口总值21.96亿美元,下降4.3%;其中出口额17.7亿美元,下降1.8%。陶瓷出口总额出现较大回落,同比下降22.5%;服装、食品也出现不同程度下降。科技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蓄电池出口增势良好,同比分别增长24.2%和38.1%,机电产品出口额2.78亿美元,成为出口额仅次于陶瓷的产品。
        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37项,合同利用外资1.34亿美元,增长11.2%;实际利用外资0.82亿美元,增长21%。
     (六)财税收入大幅增加,金融运行保持平稳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5亿元,增长26.8%,比预期目标提高6.8个百分点;其中,增值税25%部分和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32.3%和43.5%。国税收入大幅度增长,全市实现国税国内税收收入25.66亿元,增长34.7%。地税税收总收入12.36亿元,增长19.3%。
        至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93.8亿元,比年初增长5.2%;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0.2亿元,比年初增长2.8%。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60.13亿元,比年初增长16.4%。
      (七)县区发展步伐加快,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潮安县、饶平县、湘桥区、枫溪区实现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6%、15.1%、10.1%和1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9%、28.5%、12.3%和24.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27.5%、43%、16.2%和20%。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391元,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599元,增长6.5%,增幅均好于预期。
      (八)各项社会事业有新发展,和谐潮州建设开创新局面
        劳动保障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市参加养老、失业、工伤、医疗保险的人数分别为29万人、24.14万人、23.02万人和12.15万人,分别增长8%、7.2%、7.6%和164.7%;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0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3%。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有序推进,全市共培训农村劳动力1.24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近3万人。
        教育事业均衡推进,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实施农村和城镇低保家庭学生免费义务教育,完成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校舍危房改造工作,市金山中学通过省国家级示范性验收确认;高考本科上线率为30.6%,入省围总人数突破1.24万人。职业技术教育取得新进展,市卫生学校新校区投入使用,市技工学校扩建工程、陶瓷学院建设进展顺利,市职业技术学校和市农业学校整合工作稳步推进。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创品牌工作成效显著。全年获新批准组建省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各3家,累计达到15家和39家;新认定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累计获认定的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49家,其中国家级10家;申报二家省级质量监督检验站并获批准。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中国名牌产品4项、国家免检产品5项、省名牌产品27项、省著名商标23件,累计获得省以上名牌名标产品207项(件)。
        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一步加强,已完成33个计划免疫门诊规范化建设,全市新生儿卡介苗等五苗接种率都达到95%以上。市中心医院内科大楼和潮安县人民医院加快建设,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进,参加人数达187.2万人,参加率为98%。
        人口与计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共出生26178人,出生率为10.38‰;计划内出生24052人,计划生育率为91.8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8‰,控制在年度计划之内。
       其他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较大成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2007年又有潮州工夫茶等7个项目被列入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成功举办第二届潮州文化旅游节,完成广济桥修复工程并对外开放,太平路牌坊街、市文化艺术馆、市博物馆加快建设,西湖全民健身广场建成投入使用。民政、侨务、体育、人防、气象、地震、广播电视、档案、地方志等其它社会事业也有新发展。
        各位代表,尽管过去一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们也必须看到:产业发展基础不够牢固、投资增长的动力不够、城乡居民生活压力加大、节能减排形势仍较严峻、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同时,资金、能源、资源环境的制约加剧,社会不和谐因素仍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新一年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的战略部署,实现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既定目标,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2008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
        生产总值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第二产业增长17%、第三产业增长15%;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3%;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6.2%;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控制在4%以下;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
       外贸出口增长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
       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
       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97‰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为先、民生为大、和谐为要、落实为重”的方针,把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扎实推进自主创新、项目带动、扩大内需、市场开拓、资源利用、节能减排、改善民生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工作。
      (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推动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一是扎实推进技术研发。要引导企业提高自主创新意识,狠抓技术改造,推进技术研发,加快“中国瓷都创新基地”、省不锈钢器皿监督检验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才吸引和激励机制,高度重视培育、引进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机构、企业,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力促“潮州制造”向“潮州创造”转变。二是大力推进品牌带动战略的实施。要积极引导、扶持,帮助企业创建品牌,逐步实现以贴牌为主向自主品牌为主转变、以加工型为主向创品牌为主转变,加大企业产品的推介和市场开拓力度,不断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三是大力推进产业信息化。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的信息含量,促进企业实现生产装备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决策智能化、商务电子化,大力引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加强重点项目建设,促进投资有效增长
        要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投融资方式方法,促进投资有效增长。一是加强投资及产业政策研究。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研究,进一步密切与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把握投资新动向,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帮助、扶持的计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二是加强项目管理与协调服务。进一步发挥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的调控、指导、协调、管理、监督、服务作用,继续执行领导挂钩重点项目督导制度;研究出台《潮州市重点项目管理办法》、《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推进政府投资非经营性项目“代建制”试点工作,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提高项目建设管理水平。三是努力解决项目融资难问题。要积极探索项目融资新途径,进一步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及各商业银行的沟通、联系,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努力解决好重点项目资金信贷难问题,多渠道解决项目建设资金。四是扎实推动年度重点项目顺利建设。要加强招投标指导、协调及重大项目稽察工作,提高协调服务水平,推进在建项目顺利实施,促进拟建项目尽快上马。重点推动省列为重点前期预备项目的大唐电厂3号与4号机组以及厦深铁路潮州段等42个续建及新建项目顺利建设,加快500千伏韩江输变电工程、亚太通用码头、石油储备项目、风能发电、陶瓷矿物原料配送中心、潮安县内洋南总干涝区挡潮排涝整治工程、沟尾溪排涝工程、湘桥区河内湖涝区排涝整治工程、潮州港经济区供水工程、国道324线碧冈至潮州港支线、潮州大桥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这批大项目早日动工建设。
     (三)更加重视扩大内需,促进消费较快增长
       要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努力改善消费环境,加强市场价格监控,激发社会消费活力。一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加强财税征管,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积极推进部门综合预算,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努力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薄弱环节的投入,着力提高困难群体生活水平。二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健全职业培训制度,加强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完善人才中介及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努力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力争全年新增就业岗位2万个以上,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三是努力增加低收入者收入。着力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加强对企业收入分配的宏观指导,定期公布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工资指导线,促进职工工资与企业经济效益和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步增长。四是有效地调控和稳定市场物价。重视和加强对重要商品的价格监测和管理,稳定粮、油、气等商品的市场价格;规范房地产市场,落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各项政策,推进、规范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积极拓展文化、旅游、保健、体育等消费领域,发展和完善消费信贷等新的消费方式。
      (四)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创新开放型发展模式
        要统筹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一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要充分发挥政府金融服务的作用,创新方式方法,引导有条件的企业上市或发行企业债券,走资本扩张道路,推进企业做强做大;特别要加强政策宣传力度,积极与上级证券管理部门及企业债券发行审批部门的联系,做好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的发动和引导工作,力争我市在企业上市融资方面有新突破。二是积极开拓国内市场。继续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加大产业、产品及投资环境推介力度,引导企业提升自身产业素质,积极参与泛珠三角、闽粤赣十三地市、粤东四市等区域合作,密切与海峡西岸经济圈的经贸关系。倡导诚信经营,鼓励帮助企业在国内一些大中城市设立联络处、供销点、直销店和连锁店,提高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三是努力巩固出口市场。要重视提高服务质量,优化通关手续,加强出口企业监管,规范出口行为,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积极引导企业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培育新型出口产业,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提高外源型经济发展水平。
     (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努力实现科学发展
        要积极发挥潮州文化、旅游、港口、海洋等资源优势,优化资源利用,做好做活文化、旅游经济,做多做优港口、海洋经济。一是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业。进一步完善古城文化旅游区,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加强旅游景点、景区及相关行业的规范和管理,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加快星级酒店引资建设步伐,利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著名侨乡”、“中国瓷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城市名片,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大力开发有潮州特色的旅游产品,提升文化旅游业发展水平,打造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二是加快港口经济发展步伐。充分发挥港口区位优势,进一步整合港口资源,改善港口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好天然气接收站、风电场、储备油基地等能源石化项目的规划、引资建设,催生和延长重化产业链,打造广东重要的能源石化基地。同时要重视海洋资源的保护利用,建设深海网箱养殖示范基地,培植深海养殖业,发展海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港口经济、海洋经济。三是重视土地资源、海洋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加大农村土地管理力度,积极配合国家和省开展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合理界定我市国土空间开发类别,重视基本农田保护,切实抓好工业载体建设,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各级、各类开发区及工业园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进一步加强海洋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六)大力推进节能减排,致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要推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从“软约束”向“硬约束”转变,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促进潮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一是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以推进资源节约和合理高效利用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建立健全有利于资源节约和合理高效利用的机制和体制,淘汰小型火力发电、造纸、漂染、电镀等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健全计量检测体系,加强陶瓷窑炉技术改造等重点节能改造工程,实施陶瓷废物回收利用,推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回收利用。二是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加强环境监察和监测能力建设,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严把环保准入关;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全面加强重点流域、区域、近海海域和江河出海口的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对韩江、黄冈河等饮用水源的保护,加快县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与此同时,要巩固去年创建并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的成果,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提高森林覆盖率,致力推进生态潮州建设。
     (七)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观,立足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积极拓展农业整体功能,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我市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潮州柑、凤凰单丛茶和海水养殖业等优势产业,积极争取凤凰单丛茶获得原产地域保护这一国际品牌;培育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力求在培植产业发展新优势上取得新进展,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二是努力提高农民素质。进一步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基地建设,积极组织农民参加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总体素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非农就业机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切实加强规划工作。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有序开展;要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切实有效改变农村的脏乱差现象,进一步加强排污、排涝体系建设,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八)着力改善民生问题,构筑和谐潮州新格局
       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用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推进和谐潮州建设。一是深化体制改革。要围绕解决影响发展全局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工作,促进体制机制创新,扎实推进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电子政务及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平台,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创造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二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推行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免收书杂费工作,着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要加强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快市技工学校、市职业技术学校扩建工程建设步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育事业发展水平。三是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着力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体系,加快市中心医院内科大楼、潮安县人民医院等设施建设,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大力推进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着力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五是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机制建设、基层基础建设、工作队伍建设和法制化建设,落实计划生育各项奖励扶助制度,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治理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稳定低生育率,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04‰以内。六是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加强粮食、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和市场监管,抓好食品放心工程建设,巩固和深化产品质量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果;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规划和建设,加强应急物资生产、储备,加快市级4万吨粮库建设,增强粮食储备能力;进一步完善国民经济动员预案,加强人防指挥通信、工程建设,做好平战结合与应急准备工作。加强灾害性气象和地震、洪涝的预测预报,普及防震、防雷知识。七是重视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强化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和应急救援体系,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全面推行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责任制,严格控制亿元生产总值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事故死亡率,认真执行生产性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和消防“三同时”制度,全面落实隐患整改,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力度,完善“平安潮州”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工程,构建安定有序的治安环境。八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其它社会事业发展。加强文化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丰富和发展新时期潮州人精神,加强和改进宣传舆论和思想政治工作,推行“五五普法”,开展“双拥共建”工作,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保障妇女、未成年人、青少年的合法权益。积极推进老龄人等事业发展。
        各位代表!2008年是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加快实施“十一五”规划、推进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战略目标的重要一年。我们要有更为开阔的视野,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把我市建设成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富裕安康的广东“东大门”而努力奋斗!
 
  (2008年2月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

 



附件: